他手握“天胡”之牌,却不得志,投笔从戎后,凭一首诗成一代名家

槐序文史 2024-05-29 23:02:12

01.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这首《写情》是李益写给霍小玉的悼亡诗,也是他笔下的经典之一,并且,这首诗更是导致他仕途不顺的主要原因。

在这首诗背后,有一个极为复杂,又很凄美的爱情故事。

原本,霍小玉的母亲郑净持是霍王爷家的一名歌舞姬,因容貌出众被霍王爷纳为侍妾。霍王死后,霍家兄弟以其出自贱庶,赏金后将其逐出家门,当时霍小玉尚在襁褓之中。

母女流落在外,生活十分不易,尽管如此,郑净持还是悉心培养霍小玉,到她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精通诗文,能歌善舞。

从霍王府带出的银钱用光以后,霍小玉不忍心母亲过于操劳,不得已投身秦楼楚馆,以艺谋生。

凭借一身才华和清秀的容貌,霍小玉很快就成为了长安城里知名的歌伎。

此时20岁出头的李益入京赶考,不幸落榜,但因家世显赫,并没有十分沮丧,反而积极交游,结交天下名士,很快就因诗而成名。

与诗友们聚饮时,李益偶然间结识了霍小玉,两个人一见钟情,尤其是在李益得知霍小玉的身世后,更是对她许下了未来。

因此,李益出资为霍小玉母女购置了别院,虽尚未给她名分,但已经像夫妻一般同出同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霍小玉知道自己的身份配不上李益,就跟他说,不求天长地久,只求君伴我8年,8年后我脱乐籍,君自可娶妻成家,我便落发为尼,遁入空门。

在一起一年多以后,李益登进士第,回洛阳省亲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没想到李益的母亲听完后十分愤怒,没过多久就逼他娶了表妹卢氏,并对他实行了禁足。

一晃一年多就过去了,霍小玉苦等无果,因思成疾,已经病得无法出门。

中进士后并不会马上封官,还要参加制科考试,所以李益再次来到长安。出于对霍小玉的愧疚之情,李益并没有马上去见霍小玉,而是积极准备考试。

可此时李益和霍小玉的故事已经在坊间传开,某一天李益正和韦夏卿走在街上,突然冲出一位江湖义士,不由分说就把李益掳至霍小玉的住处,把门关死,扬长而去。

霍小玉见到所思之人,一时情绪失控,拿起一杯酒就泼在了地上,意“覆水难收”,然后冲李益哭喊,我心予你,不曾想你如此负人,我快要死了,你亦不曾来看我,若我含恨而去,也必定化作厉鬼,使你妻妾不得安宁。

李益还未来得及安慰和解释,霍小玉就气绝而终,因此李益赋诗悼念: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他们的故事后来被蒋防写成了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并献给了元稹和李绅,目的是投其所好,用来打击政敌。时“牛李党争”已经初显,李绅亲李德裕,而李益则站队牛僧孺,所以这本书对李益多有黑描。

不过,因负霍小玉一事,李益确实受到了舆论谴责,这是也他通过制科考试,而仅仅封了一个郑县主簿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进士本身就是万里挑一,每年录取人数不超过30人,而制科考试是在登进士第的人选中,再择优取五六人以重用。且,制科考试属“恩科”,一般三年才会举行一次。

所以李益郑县主簿秩满后,拂袖去官,独自游历塞外,未成想却因此成就了他的诗名。

02.

李益身出“陇西李氏”,是“五姓十族”中的绝对豪门,因为李唐皇室就出这一脉。

西凉王李暠为李益的远祖,世代显赫,十一世祖李翻为车骑将军,十世祖李宝为镇西大将军,九世祖李承为龙骧将军,八世祖李韶为安东将军……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也都是大唐官员。

尤其让李益无比自豪的是,他乃“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所以李益毅然投笔从戎,和自己的家世有一定关系。

李益拥有如此家世,可谓是手握一把“天胡”之牌,可他生不逢时,少年时赶上“安史之乱”,老家陇西狄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不得已避难洛阳,并定居在那里。

他的父亲李存官大理司直,五品官,本可保衣食无忧,可却英年早逝,这让李益一下就失去了政治依靠。

幸好,李益天资聪颖,悟性极高,未到及冠之年便早有才名,24岁考中了进士,若不是受霍小玉之事影响,仕途本该一片光明。

实际上,唐人与歌伎之间的故事屡见不鲜,比如元稹、白居易都曾有过不止一两件绯闻,尤其是元稹,他也有《莺莺传》之负心名,但他就没受影响。

最主要的还是霍小玉为霍王之后,涉及甚广,蒋防在《霍小玉传》中不遗余力地抹黑李益,也是有舆论和背后的关系撑腰。

制科考试后,李益授郑县主簿,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一般来说至少进左右拾遗,入台谏之列。

所以三年后任期满,李益愤然辞官,西游凤翔,入李抱玉幕府,正式步入军旅生涯。此间,李益还参与了郭子仪、李抱玉、马璘、朱泚分统诸道的防秋军事行动,让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李抱玉去世后,李益辞职,转投朔方节度使崔宁幕,正是在这期间,李益写下了那首让他名成大家的边塞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中的“受降城”在灵武,贞观年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投降称臣,因此而得名。

而“回乐烽” 为烽火台名,在受降城西。

李益是中唐时期边塞诗最多,也最著名的诗人,与李贺齐名,他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便以赂求取,被于雅乐,供奉天子。尤其是他的七绝,被誉为“中唐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名作诸多,如《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以及脍炙人口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03.

灵武三年后,李益再次回到长安,登“拔萃科”,随后入邠宁节度使幕,这期间李益与孟郊、李观、柳宗元等人结识,多有交往。

结束邠宁任后,李益游历江南,结识了诗豪刘禹锡,把酒言欢,互有酬唱。

元和初年,李益北游燕赵,入幽州刘济幕,为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站,实际上此时他已经5次从军,长期的兵营生活让他变得开阔、豁达,不再纠结于仕途,因此诗风更加浑厚。

幽州任上,李益得唐宪宗李纯赏识,召回任都官郎中,转中书舍人,后出河南尹,再迁秘书少监,加集贤学士。

唐穆宗即位后,李益擢右散骑常侍,最终以礼部尚书致仕。

公元829年,李益在洛阳宜教里的私人宅第去世,终年84岁,他是唐代诗人中,少有长寿又得善终之人。

纵观李益这一生,早年持才而不得志,投笔从戎26年,以边塞诗立名,终成一代名家,晚年得重用,安享余生。

他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民间多有流传,虽有负心之名,却也不失深情,那一句“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抚慰了世间许多失意人。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