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说“冬”字——古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作家老沈的文笔 2023-12-24 06:38:16

今天冬至。

就来说说“冬”字。

《说文》:“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

“四时尽”,是说“四季”走到头了。

“仌”,古“冰”字;“夂”,古“终”字,篆体写法如图二。

这样说,“冬”是个会意字——四季终了,严寒成冰。

甲骨文有“冬”字。

然而,目前没发现卜辞中的“冬”,有“四时尽”之义,而且字中亦无表现“严寒成冰”的“仌”。

殷商历法,只分“春”“秋”二季。所以后世以“春秋”指代“历史”。

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是从周代商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的,起初曾沿用商代历法。

甲骨学者认为,卜辞中的“冬”字,“象丝绳两端或束结,或不束结,以表终端之意,为终之初文”。

这一释读,与许慎解说篆体“终”字相吻合。

《说文·糸部》:“终,絿丝也。从糸,夂声。夂,古文终。”

段玉裁《注》说,“絿”可能是《说文》传抄过程中的“䌖”字之讹。“䌖”,就是“结”、“束”。

许慎说“夂”是“终”字古文,见下图。

甲骨卜辞中,“冬”的确有“终”义。

如《屯南·744》卜辞,占“雨冬”,即“雨终”。

还有从“终”引申为“完成”之义。

如《丙·66》卜辞,占“邑”,就是城市建筑工程“完成”于二月。

不过,也有尚不能读通的带有“冬”字的卜辞。

如《前2·8·3》:“癸巳卜,在长贞王囗于射往来亡灾作囗十冬。”

其卜辞中,两个“囗”是尚未释读的字,于是难解这个“冬”之含义。

世界上,诸多民族存在过结绳记事阶段。以“绳头之结”或“散开绳头”表示“终了”,是很可能的事情。

然而,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

殷人观象授时、立杆测影一定很纯熟了,卜辞中关于日食、月食以及诸星宿特别是“大火星”的记载频繁出现。

而且,对于“夏至”“冬至”的“至日”,屡见于卜辞。

如此说,甲骨文的“冬”字,是否可能是殷人对太阳一个回归周期的表达呢——“冬”字两端的圆点,不是“绳结”而是太阳,其表示的,是太阳从一个最低点经过最高点后又到达了最低点。

以肉眼观测太阳,冬至日的轨迹的确最低,而夏至日最高。“冬”,就是这样一个太阳运行周期的“终了”。

至于甲骨文“冬”字中,不是绳两端为结而是散开的写法,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发光的太阳么?

许慎在《说文》里解释“冬”字还曾收入了古“冬”字,“夂”的中心有“日”。他说:“古文冬,从日”。见图六。

从这个字形看,上面是“天圆”之“天盖”,下面是“地方”之地面,以中间的太阳运行于行之天盖和落于“地下”的弧线,表示一个太阳回归周期之“终”。

所以,周代始分春夏秋冬四季,但“冬”之作为一个季节,断然不可能毫无传承的突然冒出来,而必然是自几千年前先民就开始的观象授时实践的自然延续和发展。

0 阅读:1

作家老沈的文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