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第三季度的结束,理想、蔚来、小鹏、零跑以及小米五家造车新势力企业,都先后披露第三季度财报数据。结合数据来看,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车企之间的业绩分化或愈发明显。
2024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以28.21亿元的净利润,成为五家中唯一实现盈利的整车企业。
蔚来汽车在第三季度交付6.19万辆新车,创下了历史新高。全新技术方案的出现让小鹏汽车在第三季度的营收超过了100亿元。零跑汽车,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83.9%。作为造车新面孔,小米汽车以17.1%的毛利率几乎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4年的第三季度谁是最大的赢家,谁还需要加倍努力?
理想汽车:三季度又赚了28亿,L6车型最受欢迎
三季度,理想汽车营收高达428.74亿元,同比增长23.6%,环比增长35.3%。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至28.2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3%,环比增长156.2%,连续8个季度实现盈利。
理想汽车第三季度交付量152,831辆,同比增长45.4%,预估149,122辆;第三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3.63元,上年同期3.29元。就目前来看,理想前三季度累计交付新车34.18万辆,这个数字几乎马上就要超过2023年全年37.6万的交付量了。
理想官方还给出了第四季度的指引,其中季度交付量预计达到16万-17万辆,同比增长21.4% - 29.0%;季度营收达到432- 459亿元,同比增长3.5%~10.0%。
我们通过理想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到,无论是总营收,还是季度交付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要知道在2024的第一和第二季度,理想汽车均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营收及交付量均同比增长,净利润反而出现同比下滑),第三季度终于走出了增收不增利的泥潭。
理想汽车还通过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利润率水平。
据了解,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研发费用从上个季度的30亿元下滑到了26亿元,同比减少了8.2%、环比减少14.6%。财报解释得很直接:就是因为新产品和技术的设计、研发成本的减少,以及研发人员薪酬减少导致的。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表示,第三季度,理想汽车季度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销量冠军的地位。
据悉,理想L6(售价24.98万-27.98万元)是理想首次下探到30万元下的入门级产品。凭借其高性价比,这款车自2024年4月上市以来,广受用户欢迎。根据公开数据,目前,理想L6每个月的销量都能占到理想全系的50%以上。
李想表示,L6从发布至今6个月时间,累计交付新车13.9万辆,但产能明显满足不了订单的需求。“工厂还需要在2025年春节期间实现扩产,才可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
李现认为,“理想L系列在接下来1~2年都仍处于青壮年阶段,而且2024年至今为止,全球市场最受消费者认可的汽车是理想L6。”
结合以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小幅下滑。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理想整体毛利率为21.5%,较上年同期下滑0.5个百分点,环比二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车辆毛利率为20.9%,同比下滑0.3个百分点,环比增加2.2个百分点。
在我们看来整体毛利率主要由于入门级产品L6车型占比的增加,使得理想的单车毛利略有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平均单车毛利为5.65万元,而去年同期平均单车毛利为6.78万元。虽然同比下降了16%,但由于交付量同比增长45.4%,整体利润还是得到了增长,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薄利多销”。
蔚来汽车:自由现金流转正,明年目标100%销量增长
三季度,蔚来实现营收约186.74亿元,环比增长7%,同比下滑2.1%;调整后净亏损约44.13亿元,环比收窄2.7%,同比增长11.6%;自由现金流转正,现金储备增长至422亿元。
官方数据显示,蔚来在今年第三季度交付6.19万辆新车,创下了历史新高。
通过财报数据我们发现,虽然蔚来的交付量在2024年的第三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其汽车销售额却并不理想。
财报显示,蔚来2024年第三季度的汽车销售额约166.98亿元。较2023年第三季度下降4.1%,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6.5%。
蔚来方面解释称“汽车销售额较2023年第三季度小幅下降,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导致平均售价下降,但部分被交付量增长所抵消。”
蔚来在研发方面继续保持高投入节奏。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投入的研发费用约33.2亿元,较2023年第三季度增长9.2%,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3.1%。“研发费用较2023年第三季度有所增长,主要由于研发职能的人员成本增长。”蔚来方面解释称。
展望2024年第四季度,蔚来给出了交付和营收双创历史新高的指引:四季度交付指引为7.2万-7.5万辆,同比增长43.9%~49.9%;营收指引为196.8亿-203.8亿元,同比增长15%~19.2%。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表示,明年起蔚来将进入新一轮产品周期,乐道和萤火虫品牌将会有新的产品交付,公司将进入更快的增长阶段。“公司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销量100%增长,2026年实现盈利。”李斌称。
“今年前9个月,蔚来在成交均价30万元以上的高端纯电市场,份额超40%。”李斌表示,乐道L60于今年9月底已开始交付,产能将在未来几个月快速爬坡。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公司总交付量将再创新高。
对于旗下第二品牌的产能交付情况,李斌表示,目前,乐道的产能处于正常爬坡中,预计今年12月能交付1万辆,明年3月交付2万辆。“2025年,乐道还将有两款家用SUV上市。 一款为6—7座的中大型SUV,另一款为大五座SUV,相当于理想的L8和L7。”李斌称,相较于理想L7和L8,乐道的两款全新SUV在价格上会有很好的竞争力。
此外,在业绩电话会上,李斌还对外宣布,蔚来旗下第三品牌正式命名为“Firefly萤火虫”,且首款产品与品牌同名。萤火虫品牌和首款产品均将在12月21日举行的NIO Day 2024上发布和亮相。李斌透露,萤火虫品牌旗下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启交付。
除两个全新品牌外,李斌还透露,蔚来品牌旗下产品在2025年将陆续切换到NT3平台,首款车型为ET9。“目前,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已进入量产前的最后准备阶段。”李斌称。
李斌表示:“整体来看,明年整个集团将进入新的高速增长周期。我们对实现100%销量增长很有信心。”
小鹏汽车:营收超100亿,毛利率创历史新高
三季度,小鹏汽车营收101亿元,毛利率达15.3%,同比提升18.0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整体表现再创历史新高。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三季度总交付46,533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16.3%。主力车型小鹏MONA M03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带动全系车型销量增长,并提升了品牌市场关注度。
从财报里面的收入结构上我们可以发现,小鹏汽车101亿元营收中的88亿元来自汽车业务,余下13亿元则来自非主营业务。财报显示,其主要由于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平台与软件战略以及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的收入增加。该部分业务毛利率高达54.3%,大幅拉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这样亮眼成绩背后少不了,背后技术的持续投入。
11月6日,“小鹏AI科技日”在广州成功举办,主题聚焦于“科技改变世界”。活动中,小鹏展示了其在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三大板块的创新技术及成果。并发布了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小鹏天玑AIOS等全新技术方案,为迎接“AI定义汽车时代”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次日,“全球首款AI汽车”小鹏P7+上市,推出长续航Max、超长续航Max及限定版Max三款车型,售价自18.68万元起,首发搭载小鹏自研的AI天玑5.4.0、AI鹰眼智驾方案。小鹏P7+上市仅12分钟大定即突破1万辆,3小时内大定突破3万辆,限定版更是在5分钟内售罄,大定数据刷新小鹏所有历史最佳纪录。
据了解,小鹏计划春节前将小鹏MONA M03的月产能提升至2万辆,搭载AI鹰眼智驾方案的小鹏MONA M03 Max版,将于2025年春节后进行交付。
财报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2025年小鹏将推出超4款新车和多款改款车型,致力海外高质量发展。伴随小鹏进入产品和技术红利期,预计2025年四季度起小鹏汽车将进入由AI变革和超级电动双引擎驱动的顺风期,加速成长并盈利。
何小鹏表示,小鹏P7+将作为新一代车型毛利率改善的全新起点,在2025年、2026年的全新车型和重要改款车型上都将搭载小鹏P7+首发的一系列平台化技术,期待新一代车型的稳态毛利率能达到双位数水平。
“小鹏汽车基于积极预期和技术降本成效,预计四季度交付8.7辆-9.1万辆,营收153亿-162亿元,有望刷新历史纪录。预计四季度自由现金流转正,在手现金预计将回到400亿元水平。”何小鹏表示,接下来,新车型上市和智能驾驶需求提升将推动营收利润持续增长,毛利率显著改善,步入规模盈利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三季度海外销量环比大增70%。三季度,小鹏汽车还成功进入新加坡、西班牙、葡萄牙等新市场,30多个国家,门店超110家。2025年,小鹏计划扩展销售网络至北美外90%新能源车市场,门店增至300家以上。
零跑汽车:销量大幅提升,预计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三季度,零跑汽车实现收益98.6亿元,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83.9%,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74.3%,毛利率达到8.1%。经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5.4亿元,与上一季度相比有所减少。
相较于上季度2.8%的毛利率,第三季度有大幅度改善。零跑方面解释称,主要由于公司产品销售结构的优化,持续进行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及销量增加形成的规模效应。2024年1月份至9月份的平均毛利率为4.8%,公司预计超额达成年度毛利率目标。
从销量上来看,零跑汽车在2024年前三季度总销量172,861台,第三季度销量为86,165台,同比增长94.4%,C系列车型销量占比约78.3%。其中10月份达到了38,177台,净增订单数超过4万台,其中C11、C10和C16净增订单均超过1万台。
研发经费上面,零跑汽车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研发开支为人民币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9%,较上一季度增长11.4%。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约为8.1%。针对研发费用的上涨,零跑汽车解释称,由于新车型及零部件研发项目增加,以及加大了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投入,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人员都有一定程度增加。
海外市场方面,零跑汽车已有T03和C10两款车型完成欧盟WVTA认证,已于2024年9月24日已由零跑国际推动在欧洲正式上市。前不久在巴黎车展首发亮相的零跑B10也被寄予厚望。
海外渠道方面,截至2024年10月底,零跑国际已经在欧洲开业339家经销商门店,并且全部都具有销售加售后服务功能。零跑国际将逐步布局亚太、中东及非洲,和南美市场,预计到2025年形成500家以上的渠道规模。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明江此前表示,零跑汽车今年四季度海外市场的销量目标为6000至7000辆。“零跑在欧洲和全球销售T03和C10,已经充分地考虑了欧盟加关税的情况,所以定价可能要牺牲很多利润。”
展望今年第四季度,朱江明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零跑汽车的销量仍将环比大幅提升,今年将超额达成全年25万辆的销售目标;第四季度毛利率预计将维持第三季度稳步提升的态势,净亏损预计将持续收窄。
零跑汽车市场部总经理周颖此前曾表示,出海和B系列是零跑未来两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B系列对于零跑来说类似于蔚来的乐道、小鹏的MONA,是接下来非常重要的增长引擎。
小米汽车:Q3亏损收窄至15亿元,冲刺全年13万辆
三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63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包含了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所产生的1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
手机业务方面,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75亿元,同比增长13.9%。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310万台,同比增长3.1%,稳居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13.8%。
汽车业务方面,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为人民币97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人民币95亿元,净亏损则收窄至15亿元,相当于小米SU7每卖一辆车由Q2的亏损6.6万收窄至亏损3.75万,亏损收窄幅度非常明显。
小米集团此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公司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64亿元,毛利率为15.4%左右,亏损18亿元,同期,小米交付了27,307辆新车。彼时,有媒体以此推算,称小米汽车单车亏损超6万元,该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小米SU7卖一辆亏6万多”引发关注时,雷军曾回应称,“我觉得这个算得既对也不对,因为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刚刚开始,我觉得我们的财务表现还是不错的,的的确确在第二季度,我们在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上亏了18个亿,换句话说投入了18个亿,但等我们到了一定的规模,我相信很容易打平的,所以大家不用替我们焦虑。”
根据财报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毛利率为17.1%,这样的成绩在一个全新品牌身上显得相当亮眼。作为对比,理想目前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21.5%(Q3),特斯拉毛利率为19.8%(Q3),小米SU7上市不到一年,毛利率便已经快追上行业领先水平。
本季度小米SU7系列交付新车达39,790辆。截至9月30日,已交付67,157辆小米SU7新车。11月19日,雷军宣布小米汽车目前正式交付已超过10万辆,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并表示将冲刺新目标:全年交付13万辆。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尽管实现13万辆汽车的交付目标具有挑战性,但小米团队对此充满信心。他表示,小米汽车工厂在10月的产能已达到2万辆,并有望进一步提升,以确保每月能生产和交付超过2万辆汽车。
此外,卢伟冰还提到,目前小米SU7的预订量非常大,尽管交付周期已从原先的25周缩短至20周左右,但由于新订单持续涌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交付周期仍将保持在20周左右。
根据此前网传消息显示,小米的第二款车型计划于明年2月或3月正式上市。小米汽车的第二款车型是一款纯电SUV,内部代号为MX11。据了解,新车将与小米SU7共享平台和部分零部件,但将拥有独特的设计语言,车身侧面线条流畅,预计将成为特斯拉Model Y的直接竞争对手。
结语:
总体来看,上文介绍的几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普遍实现了增长,交付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部分企业的净利润亏损相较此前也有所收窄,显示出了企业在成本控制以及运营效率方面的努力。
除此之外,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日趋白热化,有些车企的发展状况也非常让我们感到担忧,特别是IPO前夕屡陷舆论风波的哪吒汽车,以及缺席广州车展的合创汽车等等。
随着2025年的来临,我们相信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分化也将愈发显著,同时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也将成为造车新势力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