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周五放学,姐姐回家告诉我:“妈妈,我不想开家长会”
妹妹听后还不忘添盐加醋说:“你为什么害怕开家长会?肯定是学习太差了”
注意观察,我发现姐姐听完妹妹的话还特意朝我看了看
原来,最近一段时间班主任一直提醒班上同学:“马上就要开家长会了,大家要好好表现”
而性格一向胆小又内向的女儿呢,知道这个消息后一直担心不止,特别是老师提醒一次就会跟着焦虑一次
她先是说:“老师说表现不好的学生,到时候会告诉家长,马上期中考试过后就要开家长了”
接着又说:“妈妈,你能不能每天帮我报听写,每天早点喊我起来背书,我可不想期中考个差成绩,然后你就被老师喊去了”
说实话,当时心里还是蛮感动的,还以为女儿终于开窍了
反过来表扬说:“你现在进步很大,知道自己学习了,真不错”
没想到,女儿又泼一盆冷水说“那是因为我怕你开完家长会就揍我”
突如其来的“诚实”让我愣了一会,难道女儿的学渣形态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吗
本想出嘴教训几句,但想想女儿如此惧怕开家长会还是欲言又止了
毕竟,被动状态下的努力并非真努力,当孩子不再受牵制、或者满不在乎时,努力会失去动力、也会找不到认真的理由
所以,真正学教就是激发孩子自主学的精神,这也是给足孩子安全感
多年之后,你会发现生活的每一次互动都是教育
有一位妈妈,参加完家长会后专门找到班主任寻求帮助:
“老师,我家女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对学习以外的什么事都上心,唯独对读书这件事敷衍将就,这是不是真的没有读书的料?”
老师听后给妈妈提了一个建议:“你可以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看看她手机,有些话不跟父母说,和同学之间就不一样了”
妈妈觉得有些道理,当天晚上就潜伏进女儿的房间
不过,妈妈拿到女儿手机后并没有化身侦探、更不曾偷窥,她只是坐在孩子的床上暗自发愣
大概过了2、3分钟,女儿推门而入,看到妈妈手里的手机也愣了一会儿
四眼相撞,妈妈并没有回避、也不曾刻意躲闪
她一改往日严肃作风,温柔地说:
“宝贝,这是你的手机,把它收好吧”
“还有,我觉得有必要向你郑重道声歉”
“因为在这之前,我还打算偷看手机来了解你的状况”
“可是我发现真的很讨厌这种偷窥感,我相信,我女儿有什么也会告诉妈妈的”
这件事情过后,女儿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
多年之后,女儿也坦言说:“老妈的理解尊重让我觉得很舒坦,所以至今也特别喜欢跟她待在一起”
羡慕完这对母女情深后,我的感触也很大
原来,教育的最好回馈就是赢得孩子的心
你现在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就是孩子将来留在你身边的理由
也请记得,生活的每一次互动都是教育
互动是因果,你现在对孩子的态度就是以后的沟通
过去一段时间
我发现,女儿身上有个明显的能力缺点-没有探索能力
比较典型的例子,每次写作业时只会简单地机械式模仿,不愿意思考、也不会思考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几道计算题
能够依葫芦画瓢的例题很快就完成了,可一旦题意有所变动就不知道如何出手,甚至不知所以然地拿来求助说:“妈妈,这道题怎么做,我不会”
这样不愿意动脑的情况,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
从表面上来分析
遇到问题懒于思考、不会举一反三等表现,都是属于没有探索能力的死记硬背
但其实,这些都是结果而不是根源
想要帮孩子彻底走出这些困境,我们就要学会去做到细致分析
比如:“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没有探索能力,不愿意思考又或者不会去思考呢?”
当我们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后,你会发现没有探索能力的背后是一份恐慌和害怕
有一次,女儿又拿着一道数学例题来问我“这道题怎么做”
可还没有怎么讲解,她就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我会了……”
看着女儿急不可耐的样子,我也露出疑问:“你不是会做题吗?为什么还要拿来问我”
女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害怕答案不对”
一句“我害怕……”,让我看到了女儿眼里的不自信,也意识到互动就是一场因果关系,特别是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态度就是以后的沟通
你无视他,孩子自然会寡言少语
你批评他,孩子也会避之不谈
如果在学习上又经常打压或包办模式,在久而久之的负面情绪下,孩子的大脑也会陷入短期或长期的负荷状态,不想思考、也或许不知道如何思考
所以,教育孩子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让孩子主动贴近、有倾诉的欲望,这便是教育里的最好因果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意阶段
娜娜的妈妈从小都比较喜欢画画,但小时候不被支持便从未实现绘画自由
这份遗憾一直持续至今,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小孩后,她还会把这份遗憾弥补在孩子身上
妈妈认为,绘画对孩子的想象力、和专注力都大有提升作用,为此还专门着重培养娜娜的绘画水平
可性格活泼好动的娜娜不喜欢画画,对街舞和音乐却情有独钟
而不同的培养理念、和理想追求,在亲子沟通方面也经常发生分歧
娜娜更是经常向妈妈表达讨厌画画的想法与意见,但终究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各种理念和经验能把你唠叨得无话可说
就那样,娜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坚持每天练习画画,在绘画这条路上也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在很多亲朋好友看来
娜娜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也在绘画这条路上付出了很多努力,长大后走艺术路线也该是
理所当然的事儿
可长大后娜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宁愿去饭店做一个普通的服务生,也不愿意拿笔画画
对于她来说,画画不是一种艺术、更没有前途可言,在她的眼里绘画就是为了满足母亲的期望,这是一种压抑心理、也是一种不安情绪
特别是在努力和结果不成对比时,一想到母亲那失望的眼神、叹息的声音,都觉得自己是最差的那个人
正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是批评责备孩子、还是欣赏认可孩子,最终给孩子带来的自我感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任何时候都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你对孩子笑,孩子对你笑,你尊重孩子,孩子也尊重你~
为人师表也是我们当前最应该学习的教育心态
模仿是孩子的学习方式,家长需要提供合理的榜样示范
朋友朵妈和我分享了一件趣事
最近,2岁多多迷上了模仿
不管朵妈朵爸说什么,小家伙都跟复读机一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模仿
朵妈出门抹口红、穿高跟鞋,朵朵也非要跟着涂口红
朵爸翘二郎腿玩手机,朵朵看动画片时也少不了这个动作
有模有样的学习看起来既有趣、也有担忧
朵妈就告诉我:
“模仿是孩子成长天性,如果在孩子模仿的年纪里所处的家庭氛围不够正能量,就很容易起到负面的带动作用,像很多坏行为都是从小习惯养成的,以身作则也是家长对孩子的第一教育影响”
确实如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影响,特别是幼龄成长期时,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还记得大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写字歪歪扭扭,就跟醉酒的公鸡在雪地里跳舞那般明显
那个阶段我也经常焦躁地批评说:“你看看你写得字像什么,狗见了都嫌弃”
结果,姐妹俩有次发生矛盾时姐姐就对妹妹咆哮说:“你真是个连狗都嫌弃的家伙”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特别愤怒,正当我指责姐姐说话太过极端时,女儿一句话让我哑口无言
她说:“你不就是经常这样说我的吗”
从那以后,我会特别注重自己的讲话方式,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的参照模仿
这次女儿害怕开家长会也是一样,面对她的内心惶恐我并没有批评以待,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量
我告诉她:
“家长会就是家校共育,是为了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也是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
“开家长会的目的,并不是谁批评谁、也不是谁让人难堪”
“只要我们用理想心、努力劲儿,去面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份作业习题,相信你的努力在不久后一定会考出优秀的成绩”
看到女儿脸上慢慢放松的表情,我才意识到,原来安全感也是孩子学习的一道心灵锁
你给足孩子安全感,孩子才能有更多后天条件去实现更多目标
你疏忽孩子的安全感,生活在压抑、负面环境下的孩子也很难获得自我认可感
所以,教育就是一条育儿先育己的体验之路,你优秀孩子跟着优秀,你焦躁孩子也跟着焦躁
用环境的力量去形成孩子的眼界,用行为的力量去增加孩子的能耐,这便是教育的力量~
那么,关于孩子的内心安全感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