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一段家庭教育的失败,都是从自我焦虑开始的
特别是当你被负面情绪左右时,所看到的一切也是消极的
我认识一位妈妈,大家都叫她芳芳,今年刚生了第三胎
都说一家人照顾一个孩子都鸡飞狗跳,那一位妈妈照顾三个孩子呢
芳芳就是我特别佩服的那位妈妈,她有三个女儿
大姐9岁,二姐5岁,小妹刚满6个月
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入校时间不一样,妈妈只能无奈地把另外两个孩子早早叫醒
等到把大宝送到小学后,又在幼儿园门口等着二宝入园
所以,每天清晨上学经过的路段都能看到这样暖心的一幕
一位妈妈,不是推着婴儿车,就是抱着幼女送另外两个女儿上学
当遇到上坡路段推车费劲时,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会使出吃奶的劲儿帮忙
如果遇上下雨天了,大女儿会主动帮妈妈撑伞,二女儿又小心地帮小妹遮雨
先不说孩子平时表现的怎么样,光是如此体贴懂事就足够让人暖心满足了
一双手抓三个孩子,还能把孩子们教育得相亲相爱,这位叫芳芳的妈妈是成功的,也是一位优秀的母亲
而一次偶然机会,和芳芳在一起聊天时,我发现她真的是一个特别聪慧的妈妈
她说:“孩子就是孩子,我们不要拿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学会做个需要孩子的妈妈,比起你不断强调孩子做xx事要更有意义”
还别说,按照芳芳的教育经验实行一段时间后,家里那个犟脾气的女儿变得和颜悦色多了
女儿还告诉我:“妈妈,你温柔起来的样子真的是太美了,我希望你天天都能这样”
原来,这就是家庭氛围的影响力
氛围能改变家长的心态,也能调节焦躁的情绪,让孩子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下成长,这才是家长们带给孩子最真情的陪伴
那好的家庭气氛需要做些什么呢?能赶走焦虑的6个方法,建议收藏备用:01
进门前先调整好情绪
有这样一位爸爸
他的脾气不太好,每天下班回家后就像一个“气包”一样,逮到谁就一通乱发脾气
看到沙发上乱七八糟,就对妈妈发脾气说:“每天不知道在家里干什么,连沙发都不知道收拾干净”
看到儿子写作业姿势不端正了,又生气地对孩子说:“你看看你,哪里有读书的样子,你妈就这样惯着你吧,看你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就这样,怪了这个又怪那个,直到心里面的气都撒出来后,才能真正地消停一会儿
其实,爸爸也知道这样乱发脾气是不对的,但脾气来了,真的是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因为控制不住脾气、所以才乱发脾气,这是爸爸身上存在最大的问题
而一个家庭的气氛和幸福感如何,多数也都是取决于我们回家后的第一态度
如果你真的想控制情绪却怎么也控制不住,那就从这几件事开始慢慢调整吧:
•进门前先拂去身上的灰尘,提醒自己不要把坏情绪带到家里
•学会用善解人意调节气氛,回家后嘴甜一些,勤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懂得用高情商去为人处事,常说“谢谢”,多问:“你可以…”、“我可以…”
•吃饭后尽量表现得勤快些,家务活要一起分担参与,每一次互动都是在心贴心
02
懂得控制说话的音量
前几天
朋友约我去逛街,路过电影院时我们又顺便看了一场电影
精彩剧情进行到一半时,前排座一位美女的手机响了
女孩刚接起电话就情绪失控地说:“你烦不烦呀,能不能不要把我当小孩一样管着”
听得出,电话那一头应该是女孩的爸爸或者妈妈
因为隔着电话的争吵不断,女孩的声音越来越大,也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不满与提醒
可是正处于情绪焦躁状态下的女孩,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大音量已经给他人造成了影响
而一如既往地不控制自己的声音,最终也因为被更多人指责而灰头土脸地离开影院
看得出,女孩的确很生气,可发泄情绪时也需要顾虑他人的感受
毕竟,让一段糟糕的情绪恢复平静也并不是比谁的音量大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跟孩子比谁的声音大,最终只会更快地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教育也会陷入彼此吼叫、双方伤害的糟糕局面
所以,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第一步,除了进门前先调整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懂得控制自己的说话音量
比如,孩子犯错时你对孩子温柔地说“怎么了,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又或者,孩子态度不够端正时你对孩子耐心地说:“别急,要不我们换一种谈话方式吧”
在耐心和温柔的沟通里,低声跟孩子谈话也要比动不动就吼骂更具说服效果
03
别总活在懊恼抱怨里
曾经
在参加面试竞争时,听到几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在抱怨专业不好
她们闲聊说:“要是当初选择xx专业,或许今天找工作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也有姑娘懊恼说:“如果我爸妈眼界够高,以前能在一二线城市买套房,那我们现在也不至于混的那么惨”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的假设也许,如果每次都带着懊恼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那么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而抱怨不止
正如,现在的我们也生活在过去的懊恼里,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抓住竞争机会,甚至抱怨当初选的专业没有什么前途…
可懊恼抱怨有用吗?一点用也没有,反而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焦躁痛苦一些
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尽可能地别让自己总活在懊恼抱怨里
即便是孩子当前的状态很糟糕,也要用积极状态去为孩子创造更多充实自己的机会
告诉孩子:
“别灰心,你可以的,
“相信自己,再努力一下,结果一定会不一样的”
“别害怕,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你身后,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尝试吧”
04
让餐桌恢复烟火气息
经常听到有一些家长抱怨说:
“我家的孩子跟谁都谈得来,唯独跟我们当父母的说不上几句话,要么是随便敷衍,要么就是一句:你烦不烦呀”
其实,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连一顿饭都吃得不能安生,那又何谈家庭气氛呢
儿时记忆里,兰妈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逢吃饭时总可以听到父亲的批评指正
不是凶着说“站要有站姿、坐要有坐相,吃饭也要有规矩,大人没动筷子时小孩子就别动筷子”
就是唠叨说“书读完没?给你分配的家务活也记得要做,还有,饭吃完后去把碗洗了”
因为,一到吃饭时耳边就会响起父亲劈头盖脸的声音,每次一到饭点就故意磨蹭,仿佛只有把父亲耗离餐桌才能舒口气
餐桌,本来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感受亲情、愉快闲聊的地方,让餐桌恢复烟火气息,也是一个幸福家庭该有的模样
所以,陪孩子成长请不要让教育出现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就要愉快地吃饭,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被爱的感觉,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带给孩子的安全感
也要记得,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把手机放下,我们可以聊聊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他们喜欢的话题
当我们真正以关心孩子为聊天话题时,亲情的烟火气息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水开始
05
不管什么事都要一起做
教育,其实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历练过程
可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却表现的比较“双标”,自己回家后往沙发上一躺,却要求孩子读多少书、学多少知识
这样只会站在制高点去看孩子的家长,也很难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特别是在学习这条路上,很容易因为一件事情而触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我认识一位爸爸
他下班回家后从来不看手机,每天饭后不是陪儿子看书阅读,就是弹琴练字
当一个大男人推掉应酬、放下浮躁,把自己不爱的音乐当成兴趣去看待后,孩子身上的多才多艺都是过去那段时间认真陪伴、一起努力的结果
有人说,孩子都是看着家长的脚印长大的
这样的比喻特别形象,也非常适合作为教育里的名言警句
所以,教育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段旅程
请记得,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把自己当成事件中的一份子,一起去思考实践、一起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可以深入其境时,自然也就能够看到孩子所看到的视角,并跟孩子建立更多有意义的共同话题
育儿先育己,这便是家长为孩子成长做出最好气氛托举了
06
把孩子当成一个情感账户
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养不出雄鹰”
我们希望孩子茁壮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那就先试着成为一个情绪平和并且有松弛感的家长吧
前两年,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是学渣的视频在网上不断发酵
这位教授略带疲惫地说:“孩子是学渣,能怎么办?不接受也变不成学霸”
可能很多人觉得,失败教育里的无奈谁也逃脱不了,北大教授不也照样被气到无能为力
北大教授教育出学渣女儿,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好的资源没有起到好作用
据说,这位教授六岁时就能把一本《新华字典》背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过深造
最关键的是教授的妻子也是毕业于北大的高材生
很多人都说,如果不是本人吐槽女儿是学渣,大家还都以为教授的女儿不是数一数二,也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呢?主要还是传统的“龙生龙、凤生凤”引起了一定的遗憾
而教育也恰恰最怕遇到这种认知,拿成年人的优秀去和孩子比,这跟拿别人家的孩子去贬低自家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特别是家庭教育气氛,最怕遇到的不是贫穷受苦,而是相互指责、埋怨,甚至在伤害里一点点地被推得越来越远
正如,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像是一个情感储蓄账户,我们往这个账户里存储多少开心,孩子就会收获多少快乐
如果我们经常往里面存储抱怨、指责、甚至攀比,孩子所承受的情感消耗就会越来越大
等到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独立渴望时,这份情感账户就很容易被透支,情绪最终也会被负面能量所吞噬
所以,好的家庭气氛是需要大家共同经营维护
当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情感账户去看待,对孩子做到足够的尊重和体谅时,情感账户的正面能量也会发挥出应有效果
那么,关于教育优秀孩子的基础是家庭氛围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