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全世界估计现有47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暂时还没有研究清楚,阿尔茨海默病具有遗传现象,弥漫性的神经炎性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病理改变。
图片来源:unsplash
阿尔兹海默症通常见于老年人,很少有60岁以前发病,在60-65岁年龄区间的人群也较少发生,而在65岁以后每过5年发病率基本上会增加一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后生存期范围较广,为3-20年,平均生存期8-10年。
阿尔兹海默病表现多种多样,初期一般来说最先出现的症状是记忆障碍,尤其表现为近期记忆障碍,而瞬时记忆和远期记忆一般不会受损。随着病程的进展还会出现执行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精神和行为异常等,晚期可能还会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癫痫、肌阵挛等。
如果怀疑存在阿尔茨海默病应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主要检查一些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可以确定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价病情的进展。而影像学检查主要检查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可以观察是否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如果存在这些表现则可以更加支持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另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排除其他的因素所致的痴呆。
图片来源:unsplash
现在也可以检查脑脊液中的分子标志物来评估,不过这种检查并非常规诊断项目。
现在全世界仍然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药物可能会改善疾病的症状(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伴随一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但是却无法有效根治或者延缓病程的进展。
当然现在的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由此在尤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发展迅速,希望能在未来的某天能突破阿尔茨默病。
图片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