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
前言人类对珠穆朗玛峰的膜拜和向往开始于很久以前,那时的人们并没有勇气和条件去探索它,即使过于接近它,绝对海拔带来的极端天气、地形陡峭、严重缺氧等等,都会让人类无条件接受到大自然残酷的淘汰。即使20世纪20年代,人类依然不具备战胜挑战的条件,1921年英国登山队首次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但由于装备不足和缺乏经验而未能成功。
直到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尔盖,他们从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从那时起,闻名世界的并不只有英国登山队的各项装备和日常训练科目,真正的焦点反而聚集在了夏尔巴人身上:他们成为外国攀登者不可缺少的高山服务提供者。
【习惯头部负重的夏尔巴人】
另一位杰出的夏尔巴人高山向导、曾两次攀登世界上所有14座最高峰的萨努·夏尔巴说过:1953年5月29日,是全世界尤其是夏尔巴人自豪的日子,当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的时候,也是夏尔巴人被全世界认识的时刻。
【埃德蒙·希拉里(左)、丹增·诺尔盖(右)】
【下山以后】
一、不再神秘的夏尔巴人总人口约为3100万、首都加德满都的尼泊尔,是一个拥有130多个民族的南亚高山国家,尼泊尔地理条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北部的喜马拉雅地区,这是一片海拔高度在4877米-8844米之间的广袤高原和世界高峰,世界上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其中有8座就在中尼边界的喜马拉雅山区,比如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道拉吉利峰、马纳斯鲁峰和安纳布尔纳峰。
【航拍喜马拉雅山脉】
以珠穆朗玛峰为例,如果想攀登,一般分为两大路线:从位于我国境内的北坡上去,难度很大,尤其是气候条件;从位于尼泊尔的南坡上去,难度相对小一些,尤其是在尼泊尔夏尔巴人的辅佐下,登顶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
【这里一直是探险者的天堂】
相对于总数接近1100万的尼泊尔廓尔喀人,尼泊尔的夏尔巴人数量要少得多,只有4-5万人,还有一些分布在周边的其他国家,比如印度、我国。这个世代散居在喜马拉雅山脉、曾经非常神秘的民族,随着50年代对珠穆朗玛峰探索的兴起而不再神秘;随着90年代攀登珠峰的全面商业化,夏尔巴人成为每一支探险队或者登山队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远观】
如果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甚至平原地区的我们,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当我们出现在海拔3000-4000米时,高原反应的症状通常会让大多数人出现较为严重的头痛、心慌、气短等症状;当我们出现在海拔4000米以上时,高原反应会更加强烈,除了更严重的高反症状外,还会出现面部甚至四肢水肿,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如果海拔再高一些,比如进入5000米以上,一些患有基础疾病但自己却并不知道(或者在意)的朋友们,就会有生命危险。
【严重高反只是珠峰的风险之一】
夏尔巴人主要聚居在索鲁昆布地区,这个地区的海拔大约为4700米左右,稍微低一些的海拔也有,比如有些夏尔巴人生活在若瓦岭山谷,海拔下降到4200米左右。他们从小就对于喜马拉雅山脉甚至珠峰非常熟悉,包括气候变化、大路小路、可能出现的紧急变化等等,尤其是气候变化,珠峰以及珠峰周边的小环境小气候变化非常快,只有经验丰富的夏尔巴人才能提前感知和判断。
【夏尔巴人的耕地数量非常有限】
长期的高山生活赋予了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塑造了他们独特的体质特征。由于空气稀薄,他们的肺活量大得惊人,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常人;他们的血压很低,这保证了大脑供血充足,肌肉伸缩有力。而喜马拉雅山的高山深壑之中,山路崎岖难行,牦牛也上不去,所有物资尤其是重要的仪器设备都要靠人力背负,因此夏尔巴人自幼便已习惯背负。
【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夏尔巴人的背负方式也很特别,他们用一根绳子把货物捆好,留出一个绳套,在背负的时候,他们会将绳套顶在头上,重物附在后背。其实,这种背负方式,是喜马拉雅山特殊的地理形势给夏尔巴人带来的血泪经验:山路险峻且异常寒冷,有风雪的时候,人在攀爬悬崖时,如果将重物挎在双肩,一旦失足就会人货俱损。而用额头顶负重物,发生危险时,还可以及时弃货保人。
【年轻的夏尔巴女孩】
不过,夏尔巴人却也是珠峰各类意外和灾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群体,根据统计数据,自1953年至2023年,已有近50位夏尔巴勇士在珠峰的冰瀑上牺牲。即使客户没有听从夏尔巴人向导的建议或者没有相信他们的判断,这些向导也不能离开,需要继续为客户服务,他们既是登山者的后勤部队——负责装备运输、修路、搭建营地甚至做饭;他们还是登山者的向导和医疗队——帮助无数国家的登山者们一次一次踏过死亡线,帮助客户们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角。
当然,夏尔巴人的服务不是免费的,因为登顶珠峰的梦想不仅不会免费,而且还非常昂贵。
【在绝对海拔上负重是夏尔巴人自幼练成的习惯】
二、梦想的翅膀对于无数登山爱好者、极限爱好者来说,登顶珠峰或许是他们的终极梦想之一,但梦想总是要有翅膀才可能实现,比如珠穆朗玛峰,它需要你的梦想有一只财富的翅膀,还需要有一只夏尔巴人护航的翅膀。为什么不提健康呢?健康不属于翅膀,需要审核证明和自己的承诺书。
从50年代算起,经过70年的摸索,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攀登珠峰的最佳季节在每年的3月到5月份——地震除外,尼泊尔位于地震高发地带,即使7级以上的强震也并不少见。比如2015年尼泊尔就发生了7.8级地震,从而引发雪崩等次生灾害,造成尼泊尔南坡的商业登山营地中有17人丧生。
【珠峰下的一个营地】
所谓商业登山,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登珠峰早已不再是职业探险家、各国体现自身荣誉的运动,大量的登山者中,90%以上都是业余爱好者,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商业登山,登山客户支付一笔费用给探险公司,由探险公司负责高山上的服务,一般而言珠峰商业登山服务方会提供:向导的贴身服务、氧气、营地服务、适应训练、物资运输、危险线路的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但不保证一定登顶。
【如果季节不对或者准备不足,千万不要尝试】
至今为止已有数千人次登顶珠峰,绝大部分是最近20年通过商业登山实现的,能够实现“世界最高峰之梦”的前提之一便是承担昂贵的费用。比如尼泊尔南坡被视为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出发点,这里的商业登山开发也较早,多家国际大公司进驻这个市场所以互相之间存在竞争,服务和配套也相对完善。
【夏季傍晚的珠峰】
于是瞅准时机的尼泊尔政府提高了对登山者的收费。其中最旺的季节即每年5月份是珠峰最适合攀登的时间,个人收费约为2.5万美元左右;团队登山相对便宜,相当于1个人需要支付1万美元左右。但是,还会有其他杂费:训练费、营地费、伙食费、挑夫费等等,总费用将达到4-7万美元,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比如雇佣更多的夏尔巴人以保证自己安全,那么这个费用会更高。
从20世纪20年代起,夏尔巴人就为喜马拉雅山上的登山者充当向导、挑夫和部分的医疗及生活辅助,从中收取的酬劳几乎是他们的全部经济来源。
【往珠峰的营地运燃气罐】
1953年英国登山队实现首登珠峰目标后,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的103位夏尔巴人向导,最后每人平均获得了5个尼泊尔卢比的报酬,约合人民币0.3元左右。进入21世纪后,比如2016年,尼泊尔人均年收入约为700美元左右,但一名夏尔巴人向导依靠每年3个月的登山季,就能为家庭赚取至少5000美元的报酬。
【他们几乎不需要任何登山装备】
到了2023年,一对一服务的夏尔巴人向导每次收费大约为3-5万美元,之所以有收费区间是因为夏尔巴人要考虑客户的年龄、健康程度和选择攀登的季节,夏尔巴人会按照合同内容,在培训、训练、等候合适时间以及真正攀登的全过程进行陪同和辅助。
所以这种收费高吗?不算高。按照市场的实际行情,夏尔巴人从珠峰运输一具遗体下山的收费已经达到7万美元起步的水平。
【氧气面罩都不用】
那么是不是可以为了实现梦想,放弃这两只翅膀呢?最好不要这样。以我们为例,全国登协已经多次重申,坚持珠峰的登山许可审批制度,是从登山者的安全角度出发。据统计,1957-2000年间是商业登山并不流行的时期,国内登山遇难人数约为30多人,但随着商业登山越来越普遍,仅2012年国内山难人数达到45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偷登。
【他们是珠峰之舟】
三、科技与人文夏尔巴人的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常人,由于空气稀薄,他们的肺活量大得惊人,血压也很低,这保证了大脑供血充足、肌肉伸缩有力。一位西方记者曾经开玩笑说,夏尔巴人长着专门用于登山的第三片肺叶。
【最前面的位置一定是夏尔巴人】
至于夏尔巴人的负重能力,可以通过跟美国士兵和特种兵对比一下来了解。根据美军士兵手册,全部背包重量不能超过士兵体重的15%,各支精英级的特种兵可以达到40%左右,比如美国陆军三角洲特种部队,最强壮的特种兵完成最繁重的体能训练考核,也只是负重30公斤并在20小时走完74公里的崎岖山路。
【如果特种兵来到珠峰会如何呢】
夏尔巴人的男挑夫和女挑夫的平均负重分别相当于他们体重的93%和66%,在一次大型多国登山探险活动中,各国探险队一共雇用了642名夏尔巴人男女挑夫,他们身上背的东西足足有30吨,也就是说人均负重约为47公斤左右——尽管尼泊尔有明文规定,夏尔巴人应维护自己的安全,每次负重不建议超过20公斤,但他们为了多挣些钱所以并未真正遵从,而他们的平均体重却不会超过60公斤。
【挣得是辛苦甚至危险的钱】
常年在珠穆朗玛峰附近山脚下驻守的观测点也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这里的夏尔巴人挑山工,其中有20%左右的男挑夫可以背负相当自身体重125%的东西,还有一个男挑夫,这个比例居然达到了183%,这绝对是人类体能的奇迹。
所以,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让英国登山家亚瑟·韦克菲尔德感叹不已,他曾经这样写道:这是老人、妇女、男孩和女孩组成的花花绿绿的搬运队伍,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上,他们背着80磅(约合36公斤,超过尼泊尔政府建议的20公斤负重)的器材设备却能攀登自如,一些妇女甚至还背着孩子。晚上,这些高山搬运工们就睡在我们的帐篷外边,他们只是找一块大岩石挡风,根本不在乎夜里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
那么,特制的无人机甚至机器人能够做到吗?在我们的印象里似乎只要是高科技的东西,比如无人机或者机器人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尼泊尔曾经发布过这样的信息,即将在喜马拉雅的高海拔区域启用重型无人机,用来替代传统的夏尔巴人的搬运工作。
按照尼泊尔公布的相关数据,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发展,除了需要为登山者背负装备和给养,还需要承担清理登山产生的各种垃圾的重任。然而这项工作极为危险,需要频繁穿越风险极高的冰瀑区域,所以无人机更适合,比如在前期测试中,特制的无人机展现出惊人的运载能力,每小时能够运送230多公斤的各类垃圾,相较之下,以往这项任务需要14名夏尔巴人并耗时6小时才能完成。
那么无人机能否自动在目标地区搜集、整理并把垃圾打包成可以空运的状态呢?是否可以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开展工作并准确预判接下来的气候变化呢?尤其是珠峰及周边区域复杂多变的小环境和小气候。最后,更重要的是,这数万名夏尔巴人的生路怎么办?当地并没有适宜的气候、足够的耕地和可以开工的工厂——出于环保的要求,也不可能会有工厂。
既然登顶珠峰是财富者的游戏或者挑战,本就是与夏尔巴人的先天优势相匹配的,其实完全不用改变,只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就可以了。
【休息一下】
结语2013年4月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三名欧洲登山者在位于海拔7000米位置一座珠峰营地上,与上百名夏尔巴人爆发了肢体接触,双方对冲突原因各执一词:夏尔巴人方面称这三名登山者在没有补充氧气的情况下,想从一条新的路线登顶,并且危害到了其他人的安全。而欧洲登山者们则坚称他们没有妨碍到任何人,事实是夏尔巴人不允许别人另辟蹊径,想要独占线路以获取暴利。
在生命、梦想、自由和省钱这四个方面,每个国家民众的选择还真就不一样。目前的珠峰登山者中90%以上都是商业登山即个人兴趣爱好,但基本上都离不开夏尔巴人作为向导,区别只是在于夏尔巴人与登山者的数量比例不同——如果想省钱,可以由一个夏尔巴带领一支多人的登山团队;如果在冲击梦想的同时保证自身安全,可以雇佣多名夏尔巴人向导协助一到三人登山。
如果既要实现挑战极限的梦想,又要自由选择登山的路线,还要以省钱为最大的前提,假使你是以此谋生的夏尔巴人会如何应对呢?其实,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在那里大量投放无人机或者机器人将产生的必然结局。所有人类发明制造的先进装备,不一定非要首先应用到普通民众的谋生领域,应该多考虑应用到浩瀚宇宙或者星辰大海。
【穿得很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