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只是失败了而已,历史上既有崇拜成功者的思想,也有同情失败者的思维,但是很少有嘲笑失败者的幸灾乐祸。
钟会在诸葛瞻被杀之前,写信给蒋琬的儿子蒋斌时,评价过诸葛瞻:
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
巴蜀之地,贤明智慧文武双全的士人很多,至于您(指蒋斌)、诸葛思远(指诸葛瞻),就像草木一样,跟我是同类之人。
诸葛瞻晋武帝司马炎在诸葛瞻被杀之后,也曾评价过诸葛瞻: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
诸葛亮在蜀地,尽心尽力,他的儿子诸葛亮面临危难之时以身赴义,这是天下的一大善也。
钟会评价诸葛瞻说的是才能,司马炎评价诸葛瞻说的是忠义。
相对来说,西晋人干宝评价诸葛瞻的话较为准确:
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诸葛瞻的智商虽然不足以扶助危难,勇武不足以抗拒外敌,但对外他没有辜负国家,对内不改父亲遗志,忠和孝都存在。
司马炎、钟会对诸葛瞻的评价不低这才是诸葛瞻被正面评价的意义,诸葛瞻最大的尴尬就是他是诸葛亮的儿子,头顶巨大的光环,无论是能力还是手段,诸葛瞻都不及诸葛亮的一半。
《三国志 诸葛亮传》: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诸葛家擅长于书画,长于识记背诵,蜀人追思诸葛亮,都敬爱他的才思敏捷。每当朝廷有好的政事,虽然不是诸葛瞻所倡导提出的,但百姓都口耳相传说:“是葛侯所做的。”所以他的名声在外,超过了实际情况。
这就是老百姓对诸葛瞻的期望,只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儿子,所以百姓都期待诸葛瞻有诸葛亮的能力,都希望诸葛瞻像当年诸葛亮治蜀那样治理蜀汉。
他是诸葛亮的儿子,头顶巨大的光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老百姓错了吗?没有。诸葛瞻错了吗?也没有。
其实不止是百姓,就是后来人,也大都喜欢拿父子俩相比,谁叫你是诸葛亮的儿子?
事实上,三国时期的名将之后,仍然是名将的,少之又少。
关羽、张飞的儿子,默默无闻,他们的父亲都是三国时期的万人敌。
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的儿子,同样也是默默无闻,除了继承父亲的爵位之外,未见有何功绩。
周瑜的儿子,孙策的儿子,同样没有作为。
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的儿子,也一样能力平庸,尤其是曹真的儿子曹爽,还把曹魏政权给丢了,导致家族灭亡,被桓范骂作猪狗不如。
东汉时期的官二代很少有作为父亲是龙凤,儿子很难达到父亲的水平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龙生龙,凤生凤,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是极少数。
哪怕是名将,同样是富不过三代,比如秦灭六国时期的名将王翦和王贲父子,确实能力了得,功绩盖世,但他们的后代王离被刘邦打败,又被项羽打败,几乎无一胜绩。
再回到诸葛瞻身上来,他只是诸葛亮的儿子而已,又不是继承了诸葛亮的能力,不应该把他跟诸葛亮相比,或者说不应该把诸葛瞻看得太高。
看得越高,当他跌落之时,失望越大。
蜀汉的灭亡跟诸葛瞻没有太大关系,同样不能把这个责任扣在诸葛瞻头上,最大责任人应该是皇帝刘禅,毕竟他才是蜀汉的最高统治者。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诸葛瞻临死前曾经说过:
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黄皓是刘禅身边的宦官,手握大权,成为后期朝廷权臣,这是刘禅导致的,诸葛亮作为录尚事书的卫将军,自然没有权力除去黄皓,这必须得刘禅点头,姜维都做不到这事,何况诸葛瞻。
姜维是蜀汉大将军,力主北伐,诸葛瞻其实是反对北伐的,因为北伐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却没有成果,但北伐是蜀汉国策,皇帝刘禅支持北伐,诸葛瞻自然也无法改变。
至于诸葛瞻说进军又不能守卫国土,则纯粹是能力问题了,诸葛瞻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也缺乏谋略,占尽先机却打不过邓艾,如果是姜维在诸葛瞻的位子,那么失败的肯定就是邓艾了。
诸葛亮一族满门忠烈胜败乃兵家常事,即使是名将,打仗失败也是常事,诸葛瞻本来就没有军事能力,让他率军出战,那是因为他顶着诸葛亮的光环,包括诸葛瞻的官职升迁之快,能娶公主为妻,都是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儿子。
诸葛瞻只是失败了,但他表现出的精神却让人佩服,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苟且偷生,也没有贪生怕死,而是战死沙场,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同样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祖孙三代为国捐躯,那是英雄烈士,即使是身为敌国权臣的司马炎,也是称赞诸葛瞻的忠孝。
诸葛瞻但凡听黄崇半句,没有自以为是。邓艾当时都打不过诸葛瞻。不去抢占坚城涪城,非要在绵竹平原以弱势兵力和邓艾硬碰硬。把涪城送给了邓艾,让剑阁大军唯一粮道也断了。诸葛亮真心没时间教儿子,不然也不会有诫子书,但凡教一点,也不至于这么蠢。即使忠烈,也无法掩盖他蠢的事实。姜维屯田避祸,也是他和黄皓共同的杰作。
蜀国亡国最大罪臣1黄皓2诸葛瞻。这两个猪队友但凡少一个,蜀国起码在那时候亡不了
标题都错了[点赞][点赞][点赞]
一生只败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