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刘备的遇合历来被传为佳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69338a57f12cf5f7d2215cca8d91d24.jpg)
唐代不少诗人以渴慕的心情描写和赞美诸葛亮深得刘备知遇和君臣间的鱼水之契。岑参这样写:“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李申有诗:“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鱼水从相得,山河遂有归。”写得最多的还是李白、杜甫。李白诗追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杜甫在《蜀相》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在《古柏行》中颂扬诸葛亮:“君臣已与时际会”。宋人则不但吟咏于诗歌,还绘成图画,现存的《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中就有一幅《三顾草庐图》。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和刘备的遇合当然更是不惜笔墨。毛宗岗本从第三十五回到第三十八回,用了四回的篇幅,从玄德南漳遇隐沦、元直走马荐诸葛、司马徽再荐名士,到刘玄德三顾草庐,在《三国演义》战事以外的事件中,这是写得最为详尽细致的。
这次君臣遇合对刘备来说,反映了他思贤若渴的明主气度,其实对诸葛亮来说,又何尝不是在选择明主呢?与此相联系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汉末诸侯纷争的年代,士人往往各依其主,诸葛亮可依之主很多,为什么恰恰选择了刘备呢?这是一个许多人曾提出的问题,毕竟当时刘备虽有一定名望,但毕竟实力尚属微末,且没有自己的地盘,而正在寄寓刘表的荆州新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1bcce1228cbf6d34f562f6f68ecfbc1.png)
当曹操灭袁绍、平冀州以后,整个中国势力最大的就数曹操了。当时很多士人都投靠了曹操,甚至有“宁为魏公奴”的说法。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后来归于曹魏,甚至官至扬州刺史,镇东大将军,被封为高平侯。但是,诸葛亮却没有投向曹操。
孙权当时势力也不小,经营江东多年,雄踞一方,很有些气象。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就投向了江东,孙权称帝之后,他官至大将军,封宛陵侯。但是,诸葛亮未随兄长去东吴。
他还可以投靠的一个人就是荆州刘表。如果从他十五岁跟从叔父结庐隆中算起,到二十七岁出山,在这里住了整十二年。他和刘表集团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父诸葛玄素与刘表有旧,刘表有两个最主要的支持者:中庐蒯氏和襄阳蔡氏,诸葛亮和这两大族都有亲戚关系。辅佐刘表平定境内的大将蒯越,他的族人、房陵太守蒯祺就娶诸葛亮的大姐为妻,是诸葛亮的大姐夫。诸葛亮的岳母就是刘表所宠幸的蔡瑁的姐姐,蔡瑁的另一个姐姐则是刘表的后妇,因此刘表本人与诸葛亮也有亲戚关系,是诸葛亮妻的姨夫,而刘表次子刘琮又是诸葛亮妻的表妹夫。凭这种特殊关系,诸葛亮只要愿意,在刘表集团中也应可以得到不小的职位。
不过,如人们所看到的,诸葛亮并未想到去投靠这些人,特别是没有投靠刘表。他结庐隆中十多年,又与刘表有亲戚关系,却没有向刘表求职,甚至连他所交往的一些好友,从长辈的庞德公、司马徽,同学一辈的崔州平、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这些人,也没有刘表集团中的人。诸葛亮选择的是在当时没有多少实力,而且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并且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刘备。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子》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氏集团的大谋士张昭把他举荐给孙权,诸葛亮却不肯留在江东。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孙将军可称得上是人主,不过看他的度量,虽然会对我不错,但不会充分发挥我的才干,所以我不愿留在这里。”不论这一记载是否可靠,诸葛亮这一番话却应是反映了他的真实思想,能够说明他何以不投靠这些人物。在他看来,孙权度量不够。
他对曹操评价如何,没有材料可以直接说明,不过曹操的奸诈性格与诸葛亮的为人过于相左,这可能是他未想过去投靠曹操的重要原因。至于刘表,在诸葛亮看来,连荆州都守不住,根本就不是做大事的人(他的《隆中对》就谈到了这一点),诸葛亮当然不会跟从于这样一个虚名无实的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b6b8f05eff73e6832d8ecbd29c32d3c.png)
刘备则不同。他虽然暂时寄人篱下,但他有雄才,陈登称他“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曹操的谋士程昱曾说刘备“有英名”、“有雄才”,“终不为人下”。曹操也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说刘备是“人杰”。这些,时时关注时局的诸葛亮当然会有很深的了解。在诸葛亮看来,刘备可能更有度量,为人、性格与他更为相契。还有一条,刘备还没有得力的谋臣,这都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样,当刘备三顾茅庐,表现出思贤若渴的诚心时,诸葛亮自然会应命而出。
诸葛亮和刘备遇合是刘备事业的转折点,也是诸葛亮一生事业的重要起点。在众多的诸侯中,诸葛亮选择刘备,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仅此一事,就反映出诸葛亮的远大抱负和政治眼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5927a46d551ce667ec076966daab2bc.png)
了解这一点,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