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佛教,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大概都是古朴清幽的寺院和一群肃穆低声诵经的僧侣。
尽管现在有“如果施主听不懂大乘佛法,那贫僧也略懂一些拳脚”的梗,但大部分的和尚,都是在庙宇里一心向佛,不问世事,更别说打打杀杀了。
但在一海之隔的日本,那里的和尚却画风突变。
一向(净土真宗)一揆(叛乱)
虽说日本佛教是中原传过去的,但自从佛教踏上日本列岛那一刻起,日本的和尚们就没消停过,上打征夷大将军,下欺乡民国人众,哪里有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主打一个众生平等,以至于天皇和幕府大将军都无可奈何。
比如平安时代的白河法皇曾经感叹道:“贺茂川的水、双陆的骰子、比叡山的秃驴,都不能随我心意。”
所谓“贺茂川的水”其实就是天灾,而“双陆的骰子”其实就是运气,这两个其实很好理解。
毕竟天灾和运气,哪怕到现在,都没人能预料到的,更别说千年之前的君王了。
关键在于最后一句“比叡山的秃驴”,从字面上来看,无非就是和尚罢了,但在这里代表了佛教。
白河法皇已经是平安时代少数能掌握皇权的天皇了,一个宗教居然能让皇权无可奈何,属实有些天方夜谭。
毕竟古代中国,佛教顶多侵占人口和土地罢了,一道圣旨即可灭佛,但在日本怎么就这么难呢?
说实话,要说了解日本的佛教文化,你就会发现,不是天皇不给力,而是佛教太厉害。
自从澄建在比叡山建立延历寺后,和尚在日本横行了七百多年,尽管有织田信长这样的猛人,但大部分的时候,和尚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服就来一个一揆(叛乱),让大家见识一下什么是佛法。
除此之外,佛寺又不要交税,还能得到大片供奉的土地,有地就有粮,有粮就有人,还有佛教的宗教加持,一句“进者往生极乐,退者无间地狱”,僧兵不要命的往前冲,一般的大名们还真干不过这些和尚。
可以说,古代日本和尚个个都是鲁智深,杀人放火如同儿戏。
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日本的佛教源于中原,最后却走上这么一条血腥之路?这就得说说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了,可以说佛教在日本走上这么一个道路,纯粹是念经念歪了。
根据日本的《扶桑略记》和《日本书纪》记载,大概是南北朝的南梁时期,佛教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南梁是中原佛教发展的一个巅峰时代,当时的梁武帝崇尚佛教,不仅三次舍身入佛,还大力兴建寺庙,自然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不过此时的日本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古坟时代,尽管比较落后,但人家也有自己宗教——神道教。
神道教在当时的日本逐渐开始兴起,本能的排斥外来宗教,加上佛教都是苦修今世,证果来世,不太符合当时的人期许。
因而佛教最初在日本发展很不顺利,深受排斥。
到了唐高宗时期,当时的日本天智天皇自认为兵强马壮,认为是“日出处天子”,再得到百济末代国王扶余丰璋的求援后,发兵三万,组成联军,想要和大唐掰手腕,结果在白江口一战,被打的全军覆没。
对于这次战役,《旧唐书》仅用“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这三十一个字记载了全部过程,仿佛不值一提。
白江口之战
但却把当时的日本给吓坏了,所派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也意识到大唐是如此的强大,立马转变态度,派遣唐使前往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而唐高宗时期又尚佛,这些遣唐使不可避免的学习到了佛法。
此时的日本如同懵懂无知的孩子,畏惧大人的强大,大人的一切都想学习,本来在日本极力受到排斥的佛教一下子成为了香饽饽,在圣德太子极力推广下,佛教在日本开始兴盛了起来。
此后,双方的僧人交流不断频繁,也有不少和尚东渡传播佛法,比如鉴真等等。
鉴真
而佛教也在这个期间精简教义,一下子成为很多人的精神慰藉,就连大贵族也是如此。
崇信佛教的大贵族们为了得到来世,将土地赠予给佛寺,并且修建一些寺庙建筑,佛寺数量不断增加,供僧人和信徒前来礼佛,而随着信仰佛教的人越多,寺庙数量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日本修建了大量的寺庙。
只是寺庙需要土地的供养,而和尚需要诵经礼佛,那么寺庙的田地的管理就交给了一些信徒。
然而寺庙的地产和粮食,必然会遭受一些小偷和强盗的觊觎,加上日本内乱,兵祸连连。
为了保卫寺庙财产,在平安时代初期,一些寺庙自发的将僧人和信徒武装化,形成了僧兵,而且为了抵御战乱和盗贼,在寺院周围建立壕沟。
如此一来,寺庙就成为了一座军事基地。
而当时寺庙僧兵普遍都是头裹白布,穿着僧衣,穿着木屐,拿着薙刀,一言不合就开打。
1895年的武僧
和普通士兵相比,僧兵有着信仰的加持,不畏生死,在战场上,连武士们都要对他们退避三舍,更别说其他盗贼了。
初期僧兵们的确履行了护卫寺庙的职责,但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寺庙力量的加强,在有兵、有钱有粮后,日本寺庙不再与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开始极力扩张,
放高利贷已经是普遍常规的操作,和民间放贷相比,寺庙放贷,一来有信仰加持,借贷者害怕亵渎佛祖,不敢不还,二来也怕这群僧兵,不还也得还。
除此之外,一些僧兵干起了打家劫舍、偷鸡摸狗的勾当,一旦遭遇反抗,就吹法螺喊人,人一来,轻则砍人,动辄灭村,相当残忍。
而寺庙和寺庙之间的战斗也异常残酷,战败的下场和传统的政权覆灭一样,不仅寺庙被付之一炬,就连寺庙的法统和经典也会一并扫清,所以日本传承到现在的寺庙,历史上早就被焚毁多次,留下的都是日后重修的。
僧兵
平安时代,日本战斗力最强的僧兵莫过于在比叡山兴建的延历寺僧兵了。
由于延历寺僧兵战斗力爆表,有“山法师”之称,巅峰时期,有八千余人,如此庞大的势力,一言不合就带兵出征,连天皇都无可奈何,这才有了白河法皇的感叹。
当然,除了,延历寺僧兵外,还有一个与之齐名的僧兵,这就是兴福寺僧兵。
兴福寺是平安时代实力最强的贵族藤原氏的寺庙,兼管春日大社,供奉藤原氏一门的氏神武瓮槌命,也供奉着奉藤原氏历代先祖。
别看藤原氏独揽朝政,大权在握,但对兴福寺想来都是客客气气的,一旦得罪兴福寺,兴福寺的僧兵就会抬着武瓮槌命的神舆,借此将当家人除名。
如果当家人不服气出兵?那正好让他们见识一下僧兵的力量,压的藤原氏没有脾气。
因而兴福寺僧兵也有一个外号,叫“奈良法师”,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也就延历寺僧兵能与他们抗衡,这听起来有股江湖里的“南武当、北少林”一样。
只是“南武当、北少林”是存在于武侠小说里,但兴福寺和延历寺可是日本历史上战斗爆表的僧兵。
尽管明朝时期也有僧兵围剿倭寇,甚至还成为俞大猷的部队的教官,但论战斗力和权势,怕是远远不如这两座寺庙的僧兵。
日本嘉保二年(1095年),美浓国司源义纲不满境内寺庙侵占太多土地,就下令废除,遭到反抗,甚至杀了和尚圆应,和尚们不开心,抬着神舆搞事,引起关白藤原师通注意。
藤原师通本来就对寺庙势力庞大不满,亲自带兵弹压,还射神舆,一度杀了二十多个人。
向来作威作福的和尚们哪里吃过这种亏,于是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诅咒大会。
一群高僧聚在一起,诅咒藤原师通:要是佛祖在天有灵,就对关白射上一箭。
果然不久,藤原师通就发现自己的窗户上插着一支带露水的草叶,然后就重病缠身了。
她母亲一看,佛祖果然降罪了,立马低头,贡献无数金银和一千场的法会,但仅仅给儿子延续了三年寿命。
这件事是日本佛寺里记载的,可能是当时僧人夸大其词,但也可以看出日本寺庙的力量。
当然,除了和其他寺庙争夺地产和利益之外,寺庙更多的是和皇权、贵族和武士们争夺话语权。
比如平安时代之后的镰仓幕府时代,就因为佐佐木定纲招惹了延历寺,就惨遭流放,而佐佐木定纲是镰仓幕府建立的功臣,位高权重,但因为得罪延历寺,谁也保不住。
延历寺
而到了战国时代,寺庙的力量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啥?因为日本佛教的本土化做的相当成功,得到更多人的加入。
此时的寺庙有着佛祖代言人的身份,说你是佛敌你就是佛敌,讨伐名正言顺,想要镇压,但家臣都是佛教信徒,谁讨伐谁都不一定,而将日本佛教带入巅峰的就是题本最流行的教派——净土真宗,也称为“一向宗”。
净土真宗脱胎于净土宗,净土宗起源于唐朝时期,在晚唐时期传入日本。
到了十三世纪,日本一位叫亲鸾的和尚结合日本佛教的传播,在净土宗基础上进行延伸,最终形成了净土真宗。
亲鸾
这净土真宗可不简单,除了理念更加精简,且对于戒律方面大大拓宽。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娶妻生子,而梁武帝时期又加入不能吃肉的戒律,所以自南北朝之后的大部分和尚,都遵循这个戒律。
但在净土真宗眼里,这些都可以,不仅可以娶妻生子,也可以吃肉喝酒。
除此之外,亲鸾还搞出了“恶人正机说”,什么意思呢?今世作恶的人,只要信净土真宗,死后也可以前往极乐世界。
本来是为了拉拢底层民众的,没想到却让一帮人作恶再无愧疚,即便杀人又如何?我是净土真宗,不怕进入十八层地狱。
这么一来,入佛寺不影响结婚生子,还能吃酒喝肉,更别说还能享受诸多特权,一下子就吸引了本来对出家还在忧虑的人,至此,佛教在日本发展又达到了巅峰。
由于新的教派和原有的教派理念格格不入,毕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佛教的因果理念,如今因果都因净土真宗而不见了,这还是佛教吗?
所以旧宗派和新宗派之前矛盾重重,双方大战不断。
可惜新教派理念过于吸引人,旧教派在斗争中逐渐落入下风,而新教派的代表寺庙就是本愿寺。
日本天文元年(1532年),当时的本愿寺法主显如和尚出兵,帮助幕府将军细川晴元平定了一场叛乱。
显如和尚
这个显如和尚算是日本有史以来势力最强的和尚了,本身的本愿寺势力已经是天下寺庙之最了。
而显如和尚不满与此,选择联姻,自己娶了为皇室效力的三条家的女儿,和皇室搭上了联系。
而他的连襟则是细川晴元和武田信玄,这也是他出兵帮助细川晴元平叛的原因。
叛乱其实平定也很快,但显如和尚不满兴福寺,直接顺手将兴福寺给烧掉了。
尽管兴福寺已经衰弱,但毕竟是传承数百年的名寺,细川晴元不愿看显如和尚趁机扩张势力,就求助京都的法华宗帮忙,法华宗也对其不满,这下子,平叛后居然演变为宗教战争。
而后法华宗出面,联合其他不满本愿寺势力联合讨伐,一把火将本愿寺烧了个干净。
而除了本愿寺,另一个寺庙也不得不说,这就是善于使用火器的根来寺。
根来寺火枪兵
根来寺算是日本寺庙里在战斗方面与时俱进的一个寺庙了,随着火枪的流行,根来寺也开始装备和学习火枪,并且再此基础上,搞出了三点一线射击法,战斗力大增,成为根来寺扩张的基础。
随着根来寺战斗力彪悍的名声打出去,一大帮人寻求根来寺的帮助,为此,根来寺组织僧兵佣兵,专门负责对外战斗。
除此之外,根来寺还搞起来火器生意,自己大造火枪贩卖,赚的盆满钵满,成为日本不可小觑的势力。
再说回法华宗,烧了本愿寺后,法华宗也没高兴多久,在随后的佛法辩论中居然战胜了老牌的延边寺,延边寺不服,联合本愿寺残余势力,又放火烧了法华宗下的二十一座寺庙,至此法华宗彻底落寞。
至于本愿寺,虽然大本营山科本愿寺被焚毁,但还有其他本愿寺,在此之后,继续扩张,最终惹到了织田信长头上。
山科本愿寺
此时的织田信长准备入侵伊势,位于其势力中间的长岛本愿寺不愿织田信长做大,联合其他势力,发动各国门徒,共同打击织田信长,即石山合战。
可以说,此时的本愿寺已经有资格争夺天下了,其中法主就是大名、寺庙是国人众首领、僧兵是基层武士、信徒就是士兵和劳役。
石山合战,显如和尚领导的本愿寺和其他势力让织田军受到重创,当然也成功激怒了织田信长。
缓过来的织田信长直接镇压这帮和尚。
天正二年(1574年),织田大军将这帮和尚围堵在长岛等地,截断补给,并且拒绝他们的请降。
此举就是为了活活饿死这帮人,一些饿的受不了的和尚逃了出来,但惨遭射杀,经过长时间围困,城内的和尚基本放弃了抵抗,上万名追随者也随着火攻彻底成为焦炭。
也因此,织田信长得到了“第六天魔王”的恶名。
此后本愿寺残余势力继续抵抗,但随着织田信长势力不断增强,放弃了抵抗,至此本愿寺彻底失去了成为大名的资格。
织田信长
江户时代后,寺庙势力虽然不如战国时代那么强横,但依旧和幕府、朝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对于当家的德川幕府来说,这伙人喊着“进者极乐世界,退者无间地狱”的口号乱冲的人真的受不了,只能趁寺庙势力稍稍退却的时候加以限制。
一方面从寺庙那边回收大量的田产和土地,一方面有对佛教经济来源进行限制,同时解散僧兵。
此举就是让寺庙回归到其最初的形态:即念佛就好,不要参与政治。
除此之外,在思想上扶持儒学,信仰上默认神道教的复苏,逼迫佛教自身进行改革。
如此一来,只要过个上百年,佛教就会变得温顺起来。
但,基督教来到日本本土了。
地理大发现后,西方狂热的基督教传教士满世界的传播上帝福音,尽管日本闭关锁国,但不可避免的开始接触起来。
一开始德川幕府还未引起重视,但很快就发现,基督教无孔不入,不仅在底层民众影响深远,就连一些大名也开始信仰基督教了。
处于对外来宗教的忌惮,德川幕府进行“宗门改”制度,设置“宗门改役”官职,调查每个人的宗教身份,对天主教进行限制,而负责调查的,就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寺院。
寺请证文
寺院进行调查后,会给出一份“寺请证文”,即证明自己没有信任天主教。
尽管只是一个证明,但却让寺庙有了基层管理的权力,毕竟“寺请证文”包含各种基本信息,甚至出行都在其管辖范围。
如此一来,本来权势衰微的寺庙势力,再度死灰复燃。
只是在此后的倒幕运动中,寺庙的权势来源于幕府,本能的站在幕府这边,结果幕府倒台了,明治天皇认定神道教有功,且为了神化天皇,且将其视为国教,不断抬升,至于佛教,自然遭到打压。
从明治元年开始,日本开始了了“废佛毁释”运动,将寺庙供奉换成大物主,且废除了皇族、贵族出家后还有的各种特权,废除各种僧官,强迫僧人还俗,可以看做是日本版的灭佛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佛教不可能混合等死衰弱下去,这次他们决定向军国主义靠拢,成为日本侵略的帮凶。
日本法华宗为日本士兵提供的护身符
早在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佛教的主流思想开始和日本军部勾结,一帮僧人著书立说,比如《日本的跃进与新大乘佛教》、《护国佛教》等等,就是为了给日本侵略开脱,鼓励战争,鼓励杀人,歪理连篇。
本愿寺法主大谷光照服役辎重队
甚至一帮和尚直接参军,成为侵略者,并且成为侵略之后,安抚当地的工具。
寺庙与军国主义勾结
可以说,从始至终,日本和尚还是原先的那批和尚,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本性,依旧存在。
从大唐学了点皮毛回去胡编乱造,跟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