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于生前最爱的豹房,时年三十一岁。
伴随着朱厚照的驾崩,明朝迎来开国一百五十年来首次遇到的问题:皇帝无子,该立何人?
尽管朱厚照后宫妃子众多,光有名有姓的就有十来个,但在位多年,始终未能生下一个孩子,哪怕公主都没有,因而他的去世意味着绝嗣,更要命的是,他的父亲明孝宗也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一个亲兄弟都没有,这就意味着明孝宗也要绝嗣了。
因而选谁为新的天子,就成为朱厚照去世后,最为紧要的事情。
明朝宫城图
经过一番博弈,继承皇位的是明宪宗的孙子、明孝宗的侄子、朱厚照的堂弟——时年十五岁的朱厚熜,即日后的嘉靖帝。
同为明宪宗子孙,算是几个接近明孝宗的血脉,看起来的确合情合理,加上《皇明祖训》里规定“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嘉靖的继位,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这么一来,正德就要绝嗣了,完全不符合礼法。
《礼服传》曰:宗不可绝。同宗则可以为后、为人作子何?明小宗可以绝,大宗不可绝。故舍己之父,往为后于大宗,所以尊祖,重不绝大宗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宗不可绝后,小宗可以绝嗣,在明朝这里,朱厚照就是大宗,朱厚熜兴王一脉是小宗,朱厚照是万万不可绝嗣的。
因而在朱厚照生前无子的时候,一帮大臣就不断上疏,比如四川巡抚都御史林俊就上疏请朱厚照学宋仁宗、宋高宗那样立嗣子:
陛下春秋鼎盛,青宫尚虚,请择亲王亲而贤者一人司香,俟笃生圣子,还遣封国——《明武宗实录》
而后大臣们一个接一个的上,搞得朱厚照烦不胜烦,全部否决。
朱厚照自认为春秋鼎盛,将来肯定能生出皇子来的,所以压根就没考虑,群臣也看朱厚照的确很年轻,说不定日后真能生出皇子,就这么一耽搁,搞得朱厚照没有嗣子而终。
但朱厚照去世了,不代表没人为他立嗣子,其母亲张太后和其皇后夏皇后,都是有权替朱厚照立嗣子定皇位的。
张太后
那么有人就说了,朱元璋颁布的《皇明祖训》里不是规定,若皇帝无子,当兄终弟及吗?
但主朱元璋规定的“兄终弟及”是嫡母亲弟,庶母亲弟虽年长不得立: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而朱厚照也没有个亲弟弟,情况和朱元璋说的兄终弟及本意并不太一样,只能从堂兄弟里面选。
所以,这个时候,作为朱厚照生母的张太后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她是目前大明最高的,可以决定谁为日后大明天子的人。
而采取什么模式立君,完全看张太后的想法,可以选择为朱厚照立嗣,也可以为明孝宗立嗣,在朱厚照同辈的堂兄弟里选。
但不管怎么选择,必须是近支血脉,这样才能服众,那么只能在明宪宗子孙里进行选择了。
而在明宪宗时期,又规定了挑选嗣子顺序,即选嗣子,先从长房次子开始,先尽长房,再尽次房一直到末房顺序来排嗣子顺序。
而且规定,每一房都是以次子开始,之所以不列出长子,就是因为长子要承接自己一房的香火,原则上是不能过继的。
长幼有序,这是儒家礼法
如果为朱厚照立嗣,那么当时出生的“载”字辈仅有两人,即益王朱祐槟一系的朱载增和朱载。
如果为明孝宗立嗣,在朱厚照去世后的这段时间内,明宪宗子孙在世的朱厚照同辈还是有不少的。
兴王朱祐杬一系:朱厚熜;
益王朱祐槟一系: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煌、朱厚熠;
衡王朱祐楎一系:朱厚燆、朱厚烃、朱厚熑、朱厚煐;
泾王朱祐橓一系:朱厚烇;
荣王朱祐枢一系:朱厚勲、朱厚熹、朱厚煦;
当然,如果真要为明孝宗立嗣,各房长子自然都排除在外,那么可选的还有八个人,选择范围还是很多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情况,即张太后既不想给朱厚照立嗣子,也不想给丈夫明孝宗立嗣子,也可以直接立长君,即立明孝宗在世的儿子们为皇帝,比如益王朱祐槟。
毕竟朱棣当初靖难之后,对外宣称建文帝自焚,而后跳过大哥、二哥、三哥的后代,以自己是健在的最嫡长亲王理由继位的。
当然,朱棣那个例子比较特殊,但在朱棣之后,明宣宗皇后孙太后,就在明英宗被俘的时候,打算立皇叔朱瞻墡为帝。
尽管,这个有些违背《皇明祖训》了,但在非常时期,太后的权力还是非常大的。
哪怕明英宗被俘后,还有儿子朱见深、朱见潾以及弟弟朱祁钰。
但鉴于当时非常时期,不想立幼,就直接做主,准备迎请皇叔朱瞻墡,吓得朱瞻墡当场上表推让,而后立了郕王朱祁钰为君。
但按照《皇明祖训》,明英宗明明有亲儿子朱见深,朱见潾,藩王的朱祁钰怎么能上位?
但即便如此,群臣也表示了认可,无人反对她的决定,即便在也先那边的明英宗也只能为母亲背书,下诏禅位于郕王。
所以,有这样的先例,张太后也可以如此,可以说,目前张太后的权力非常大,选择谁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当时的藩王和大臣们也都是看着太后怎么定而已。
一旦和杨廷和定下,就可以用明武宗遗诏形式写下立谁,群臣也基本都不会闹
一旦和杨廷和定下,就可以用明武宗遗诏形式写下立谁,群臣也基本都不会闹,毕竟太后拍板立谁为君,历代太多了,大家都习以为常。
那么,张太后和杨廷和到底想要立谁呢?其实他们早就有了答案,即立一个听话的。
首先排除的自然是靠前的益王朱祐槟了,毕竟朱祐槟已经是成年了,且掌管封地二十多年,管理经验十分丰富,继位后必然大权独揽,还有张太后和杨廷和说话的份?
且益王子孙众多,对张太后和杨廷和掌控朝政是非常不利的,自然得排除在外。
那么为朱厚照立嗣呢?朱载增和朱载尽管年纪小,可以好控制,且为朱厚照立嗣,群臣更不会反对,但他们是益王的孙子,日后掌权,必然仰仗自家兄弟叔伯,既然都防范益王了,那么这两个人自然被排除在外。
那么只能选择为明孝宗立嗣了。
但根据长房不可立嗣子原则,跳过朱厚熜,那也是益王这边的朱厚炫了。
这让张太后和杨廷和很无奈,怎么选,都跳不过益王这一系,索性直接立朱厚熜了。
毕竟朱厚熜这一脉家族孤单,想着必然好对付。
说实话,此时的朱厚熜,还的确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存在。
此时的朱厚熜,还的确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存在
相对于其他候选人,朱厚熜家的封地在湖北安陆,远离京城,此前和群臣都不熟悉,继位后,必然会仰仗张太后和杨廷和。
其次,朱厚熜没有兄弟,遇到事,连个商量的贴心人都没有,母亲也是小门小户,自然也不会提供一点支持。
除此之外,老兴王去世两年了,朱厚熜都未能继承兴王的爵位,只是以王子的身份掌管王府。
在张太后和杨廷和眼里,此时的朱厚熜不过是一个十五岁、没有兄弟、没有根基、连一个爵位都没有的普通皇室子弟罢了,看起来就很好控制。
所以,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为明孝宗立嗣,选择朱厚熜,至于明武宗有没有子嗣,他们才不管,这也不是他们考虑的时期,毕竟张太后和朱厚照的关系并不怎么好。
说实话,张太后并非贪恋权位,之所以选择一个可以控制的新君,无非就是继续让娘家人继续享乐罢了,毕竟在张太后心里,只有娘家人才是心头肉。
另外选择一个听命自己的新君,至少保证自己晚年生活会过的舒坦。
至于杨廷和,自然是贪恋在内阁的权位,借机扩大内阁的权势,这么一来,二人都有相同的目标,选择朱厚熜,自然是皆大欢喜。
最终,在张太后和杨廷和的密谋下,内阁拟旨,放弃为朱厚照立嗣,改为明孝宗立嗣,选朱厚熜过继给孝宗,让他以朱厚照弟弟的身份即位。
只是如此不尊《皇明祖训》和违背儒家礼法的旨意一出来,就遭到六部九卿的激烈反对,其中吏部尚书王琼更是直接说了一句:“此岂小事?而我九卿顾不预闻耶?”
就是指责杨廷和以及内阁的独断专行。
然而王琼只能指责杨廷和,毕竟立君是张太后拍板的,他能说什么呢?
最终内阁发布遗诏向天下公布,迎候朱厚熜入继大统。
只是张太后和杨廷和不知道,这个乡下来的少年能耐居然这么大,让自己栽了一个跟头,入京之后,居然不肯以明孝宗嗣子身份继位,这就有点难办了。
这个乡下来的少年能耐居然这么大,让他们栽了一个跟头
毕竟如果不以孝宗嗣子身份继位,那张太后就不能以“嫡母”的身份施加影响力了。
只是现在后悔也没有,谁让他们在明武宗遗诏上出了漏洞呢?
遗诏上只是让朱厚熜来继位,但没有写是继承嗣子身份,等入京之后,才提出来要过继,属实有些太晚了。
毕竟天下早已知道,接下来继位的是朱厚熜了,也认定了他就是储君了。
如此一来,朱厚熜心里有底,抓住张太后和杨廷和不敢无故废立自己这个点,说什么也不肯认孝宗为父。
这么一来,张太后和杨廷和就落了下风,朱厚熜已经有了储君身份,但不接受他的条件就不登基。
朝臣一开始还和杨廷和站在一起,但后面也知道,朱厚熜必然是要登基的,不敢得罪,不少人选择烧朱厚熜这个热灶,群臣内部开始分化。
而朱厚熜可以躲在后面,让群臣自己内讧,毕竟此时朱厚熜继统不继嗣,是完全占着理的,也注定了张太后和杨廷和立嗣期望的失败。
要是遗诏上当初写了“其以兴王朱厚熜为皇子,绍孝宗皇帝之统”,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可惜为时已晚。
而后清朝倒是吸取了朱厚熜继位的教训,小宗入继大统前,都得写上继嗣甚至兼祧谁,比如同治驾崩后,光绪是先继嗣咸丰血脉,而后以咸丰嗣子身份入继大统。
这么一来,日后皇帝长大了想翻案都没门。
所以啊,嘉靖继位前后闹出这么多的风波,怪就怪张太后和杨廷和的私心,可惜偷鸡不成蚀把米,啥都没捞到,尤其是张太后,晚年过的凄惨不错,两个娘家兄弟也被嘉靖削爵入狱,最后死在狱中。
要是知道有这个结局,张太后宁愿让益王系入继,也不愿意让朱厚熜这么个权谋天才入继。
不见得是遗诏的漏洞,而是遗诏上写明让嘉靖给孝宗继嗣是有违祖训也是有违人伦的,兴王就只有嘉靖这么一个儿子,他招谁惹谁了,就这样绝嗣了?必然引起诸多非议,嘉靖也未必肯妥协,于是想着嘉靖家里孤儿寡母、人丁单薄,又远离朝廷、无依无靠,先把人骗过来,唬住这个小毛头,再把生米煮成熟饭,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哪曾想到这个小毛头这么厉害,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这个老娘们最恶心,孝宗活着时候,醋性太大,搞得孝宗只有一个皇后,假如孝宗还有别的孩子也不会让外人占便宜,而且可以用嫡母身份控制,自作孽不可活
杨廷和也没好下场,害死正德,嘉靖把他后代往死里整
以孝宗张后的智慧,我觉得她并不太懂这些,她的愚蠢从弘治一直延续到嘉靖。
这女人好日子过久了,没什么智慧
说了半天,立嘉靖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得瑟][得瑟][得瑟]
瞎扯淡,皇帝追尊自己的生身父亲都那么难,太后和首辅怎么能够随便立一个皇帝?真正读懂《皇明祖训》才会明白,实际上已经确定了皇位继承顺序。朱祁钰登基是违背《皇明祖训》的,只是存亡之际的特殊处理,所以后来朱祁镇复辟才会那么顺利。朱棣是藩王武力夺位,违背所有礼法,不论。
搞大礼议的就是嘉靖皇帝,最后还把朱棣最想要的太宗搞成了成祖
[点赞][点赞][点赞]
嘉靖再厉害,还不是被毒死了,死后几百年后,被郭老给考了古[笑着哭]
按道理来说,朱厚熜是最合理的!要是他爹不死,皇帝就是他爹了!
张太后就是个糊涂蛋。
益王系哭晕在厕所。
什么大宗小宗的,朱棣一脉严格来说都是小宗,大宗是朱标一脉。
嘉靖皇帝也不差呀!皇帝之中玩权术可进前三
明朝文官很少有好货
错字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