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明率抗联寻找补给巧遇兴安军骑兵,死守山顶一天将其击退

史海撷英 2024-12-15 19:17:24

日本人控制的伪满洲国,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兴安军。所谓“兴安军”,即兴安警备军,是由蒙古人(包括达斡尔、鄂温克等族)组成的“满洲国”正规军。

兴安军是由“内蒙自治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士兵主要由草原居民组成,擅长射击和马术,夜间行军也不会失去方向感。日本人非常重视这支部队,派遣了大量的“顾问”,排以上军官都是日本人担任。

兴安军是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每个士兵都装备了马枪、手枪、马刀等精良日式装备。冬季行军,他们还要携带滑雪板和套马杆,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很强。更关键的是,兴安军的军官都是从日本人设立的学校中毕业的,对日军十分忠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是东北抗联的鼎盛时期。约一年时间里,抗联进行了大大小小上千次战斗,歼灭了日伪军一万余人。活跃在牡丹江下游和松花江两岸的抗联队伍,更是四处出击,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日军被打急了,开始对伪三江省进行大规模的“讨伐”行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为了彻底消灭抗联队伍,日军专门调来了大量“兴安军”。这支部队四处烧杀劫掠,制造恐慌,老百姓称呼他们为“野鬼”。兴安军扬言:只用套马杆就可以捉净抗联。

王效明

时任抗联第五军二师参谋长的王效明回忆,战士们知道兴安军如此嚣张,个个摩拳擦掌,要教训一下这群“野鬼”。于是,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开始,抗联五军在宝清县一带针对兴安军连打几仗,消灭了几百名敌人。

极度嚣张的兴安军不甘心,他们叫嚣着要和抗联决战,更加频繁地外出“讨伐”了。

到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宝清、密山、勃利一带的山林之中,抗联五军的根据地陷入了极大的危险之中。当时的情况是,因为连续的暴风雪,山林中的积雪有两尺多深,抗联部队外出行动十分不便。不管是作战还是寻找补给,都会在雪地里留下痕迹,兴安军的骑兵善于追踪,他们趁此机会到处搜捕,给五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8日,完达山脉蓝棒山北麓,王效明正在二路军总部驻地检查部队情况。那是一个风雪天,从早上开始就一直下大雪,天空十分阴暗。傍晚时分,王效明听到尖子山方向传来了炮声。

王效明当时就想到,一定是五军李海峰连长带领的小分队,在尖子山的哨卡上遇到了敌军。这下麻烦了,尖子山距离这里四五十里,还都是山路,在这样的天气中前去增援,很可能来不及了。但是,此时也没有别的选择,王效明立刻带领一部分战士,摸黑朝着尖子山方向去了。

大雪封山,战士们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前进,十分困难。队伍大约走了两三个小时,前方忽然出现一个人影,尖兵立刻迂回前进,包围了这个人。这个人也发现了抗联的队伍,大喊一声:“我是自己人!”

王效明

原来,这个人是二路军总部的交通副官张凤春。张凤春身后背着两支长枪,满身是血,皮帽子上已经挂满了冰溜子。他见到王效明之后,立刻报告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张凤春奉命到宝清侦查敌情,回来的途中遇到了李海峰带领的十五人小分队,于是他们一起赶往李炮营。当时下着大雪,他们行进的速度很慢,走到石灰窑南沟时,迎面遇到了日伪军的讨伐队。一百多名日军和三百多名兴安军都是骑兵,一下子就把他们包围了。他们肯定跑不过骑兵,只能迅速抢占一个山头,和敌人激战起来。兴安军为了在日军面前邀功请赏,立刻组织了冲锋。

敌人几次攻不上山头,于是架起了几门骑兵炮和十多挺机枪,朝着山头猛烈攻击。李海峰连长明白,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战斗,几乎没有突围的可能性。于是,他指挥战士们沉着应战,从早上坚持到傍晚,打退了敌人十几次的进攻。

天色逐渐暗下来,李海峰连长命令张凤春带着三名伤员突围,自己则冲向敌人,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李海峰连长和小分队的其他战士都牺牲了,只有张凤春带着三名伤员逃了出来。

还是来晚了,王效明站在原地,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大家都在看着他,都盼着给战友报仇。很快,王效明做出了决定,少部分人将伤员带回驻地,其他人快速前进,赶在敌人回去的半路,狠狠揍他们一顿。

队伍冒着大雪急行军一晚上,第二天拂晓来到了一处深谷的拐弯处,这是日伪军从山里回宝清的必经之路。战士们埋伏在深谷两侧的山顶上,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上午9点多,日军和兴安军从山林里过来了。等敌人完全进了包围圈之后,王效明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朝着敌人猛烈射击。日伪军完全没有防备,只能骑马拼命逃跑。很短的时间内,战斗就结束了,战士们打死打伤一百多名敌人,缴获了几十匹战马,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

没想到,几天之后王效明又巧遇了兴安军。

冬季对于抗联造成的最大困扰就是敌人的讨伐和物资补给困难。那一天晚上,王效明率领一支三十多人的小分队,外出寻找补给。一般情况下,山下的老百姓会冒险把粮食藏在山脚下,抗联寻找机会运进山里。

当然,外出运粮食非常危险,极有可能被敌人追踪到。这一次,王效明带领大家深夜出发,走了几个小时,来到了大砬子山顶峰。此时,大家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于是,队伍在半山腰的一处破炭窑暂时休息一会儿。

第二天破晓时分,哨兵忽然跑过来报告,说山脚下来了一支敌人的骑兵部队。王效明立刻到外面观察敌情,山下大约四百多名兴安军,他们已经围了上来。很显然,敌人发现了小分队的踪迹,现在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打。于是,王效明立刻命令战士们爬上山顶,准备反击。大砬子山是东西走向,顶峰处的坡度很陡,到处都是峭壁岩石,易守难攻。所以,战士们构筑了简单的工事,分成两部分防守东西两面。

兴安军在半山腰下了马,迅速包围了大砬子山顶峰。因为前几次吃了亏,他们没有着急进攻,而是认真研究起作战方案。又等了一阵子,一百多名兴安军在日本指挥官的命令下,开始从东面山坡进攻。

因为敌众我寡,大家没有着急开枪,而是等着兴安军往上爬。战士们握紧手中的枪,看着敌人越来越近,甚至可以看清眉毛眼睛了,王效明才命令开枪。

战士们一起射击,很快就把第一拨敌人打了下去。片刻之后,又一批敌人发起了冲锋,他们分散开来,一边开枪一边往上爬,但又被打了下去。

这批兴安军显然被打急了,开始架起掷弹筒,朝着山顶狂轰滥炸。刹那间,山顶到处都是爆炸声,硝烟弥漫,乱石纷飞。战士们并非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都趴在岩石下面,一动也不动。

敌人的轰炸持续了二十多分钟,山顶上土石翻飞,一片狼藉。轰炸结束后,兴安军第三次冲锋又开始了。王效明立刻指挥战士们反击,将冲在最前面的二十多名敌人打死在山坡上。敌人还在源源不断往上冲,眼看着快要冲到山顶,战士们开始扔手榴弹了。

十几颗手榴弹瞬间飞入敌群,将快要爬上山顶的敌人炸翻在地。与此同时,敌人的进攻还在继续,兴安军的战斗力确实比一般伪军部队强一些,他们的进攻一次次被打退,但很快又组织起了下一次进攻。

抗联小分队的弹药有限,而且敌人一直攻不下来,就会呼叫增援,到时候就麻烦了。战斗持续到了下午,敌人已经发动了十四五次的进攻,在半山腰丢下七十多具尸体。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还在加大进攻力度。抗联小分队的伤亡也很严重,形势越来越不利。

战斗还在持续,一直打到了傍晚,天色开始变暗。王效明开始考虑突围,不然就来不及了。就在此时,战士们忽然听到山下枪声大作,一片混乱。

王效明立刻明白,抗联的援军来了。原来,是抗联五军第三师师长李文彬,率领部队从后方杀了过来。天色昏暗,敌人没想到会被前后夹击,当时就乱了。王效明也带领战士们从山顶冲了下来,杀向敌群。

日伪军来不及组织反击,抗联战士已经冲到眼前,开始白刃战。这下敌人慌了神,日军骑上马就跑,兴安军也乱套了,四散而逃。抗联战士趁机追赶,又打死了四十多个敌人。这一次战斗,除了打死很多敌人外,还缴获了二十多匹战马,以及大量的军刀、钢盔、滑雪板和套马杆。

兴安军败退之后,撤到花砬子山又被抗联九军二师埋伏,死伤数十人。最终,残余的敌人几乎扔下了所有装备,狼狈逃回了宝清。

此后,抗联四处出击,打击兴安军。经过多次战斗,兴安军害怕了,他们不再猖狂,一旦遇到抗联队伍,就畏畏缩缩不敢上前。日军见兴安军战斗力越来越差,也十分生气,当年五月底就把他们调走了。

兴安军走了,老百姓拍手称快。但是,日伪军的讨伐还在继续,抗联要在冰天雪地中,继续与敌人周旋……

1 阅读:2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