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关羽经常中箭,为何赵云一生没中过箭?至少4个原因

黑白说历史 2025-04-01 21:20:10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三国乱世中,武将驰骋沙场,免不了受伤流血。特别无处不在的流矢,稍不留神就容易遭殃。

同样是超一流猛将,为何关羽频频中箭,赵云却能全身而退?

这背后不仅是武艺高低的问题,更藏着至少4个玄机。

人设差异:高调战神VS低调保镖

关羽的战场形象堪称“三国顶流”。《三国演义》开篇就给他安排了“九尺身高、红面长髯、青龙偃月刀”的豪华配置,胯下赤兔马更是拉风到极致。试想,两军阵前突然冲出一位“红脸绿袍”的巨人,敌方弓箭手不瞄准他瞄准谁?

反观赵云,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虽也是美男子,但既无标志性红脸,也无夸张长刀,常以副将身份执行任务,战场存在感远低于关羽。

说白了,关羽是“行走的靶子”,赵云则是“隐形的刺客”。一个冲锋必站C位,一个专挑敌军薄弱处突击,谁更容易被暗箭盯上,一目了然。

性格决定命运:傲气VS谨慎

关羽的傲,史书盖章认证。温酒斩华雄时,他敢对袁绍喊出“如不胜,请斩某头”;单刀赴会时,他孤身入敌营却谈笑自若。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气场,固然震慑敌军,却也招来无数冷箭——毕竟谁干掉这位光环傍身的猛将,不得非富即贵?

赵云则截然相反。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全程“怀抱幼主,不逞匹夫之勇”;汉水救黄忠,他虚张声势吓退曹军,主打一个“见好就收”。他的作战哲学就八个字:能打就打,打不过就溜。 这种务实作风,让暗箭根本摸不清他的行动轨迹。

武器与战术:重刀刚猛VS长枪灵动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挥舞时势如劈山,但灵活性大打折扣。面对冷箭偷袭,想用这大刀格挡?恐怕箭都到跟前了,刀还没抡起来!更致命的是,关羽酷爱“正面刚”,动不动就和敌将大战百回合,完全给弓箭手留足了瞄准时间。

赵云则凭借一杆亮银枪主打一个速战速决。长枪本就轻便,配合他冲阵如游龙的身法,敌人还没看清招式,已被挑落马下。赵云“以快制胜”,甚至能在乱军中“拨开箭雨救阿斗”,这反应速度,暗箭想沾身都难!

视力与细节:眯眼战神VS六边形战士

演义中暗藏一条“关羽视力不佳”的线索:战庞德时,关平已发现冷箭,关羽却眯着眼毫无察觉,直到中箭才惊醒。有人推测,这与他夜读《春秋》损伤视力有关——古代油灯光线昏暗,长期熬夜读书,不近视才怪!

再看赵云,长坂坡独闯曹营时,他能精准避开绊马索、无视陷马坑等陷阱;汉水之战更上演“空营计”,对战场态势的洞察力堪称满分。

如果说关羽是单科状元,赵云就是六边形战士——武力、敏捷、洞察力等全在线,自然能规避风险。

结语

关羽的悲剧,本质是“人设与战术的不匹配”。

他若肯穿件灰扑扑的战甲,少些单挑多些迂回,或许能改写结局。而赵云的成功,恰恰在于他深谙“低调保命,高效杀敌”的战场智慧。

这中箭与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敌人眼中的目标该是谁?自然就倾向于对谁射箭!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在你看来,关羽经常中箭是什么原因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0 阅读:178

评论列表

路人甲路过

路人甲路过

5
2025-04-04 14:20

赵云本身就是神箭手,诸葛亮借东风后,赵云用船接应,一箭射断追兵的船帆绳索,但没关羽射箭的场景。

↑ωL丘o比v特eヱ☆

↑ωL丘o比v特eヱ☆

3
2025-04-04 07:46

张翼德也没中过箭吧!你怎么不提????

黑白说历史 回复 04-05 09:15
张飞的争议和流量不如赵云,就这么简单。云黑和云吹数量级不是张飞粉丝可以比拟的

老贩筒

老贩筒

2
2025-04-03 16:35

想像一下,如果曹操在长坂坡下令放箭,赵云会不会变成刺猬,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路人甲路过 回复 04-04 14:23
再想象一下,拿三八大盖一枪干掉关羽,就不用想象然后了。所以别想象。

黑白说历史 回复 04-03 21:13
必须承认,赵云能突围,曹操休放冷箭的命令至关重要。但关羽中箭虎的名号也实至名归。

诚挚

诚挚

2
2025-04-03 23:21

是因为罗贯中老先生不给赵保镖中箭。

廖家十三少

廖家十三少

1
2025-04-04 11:27

赵云使枪,拨打箭羽更灵活,枪法盘蛇七探更是天下无敌!

黑白说历史

黑白说历史

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聊历史更不是颠倒黑白。痴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