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开篇"人生到处知何似"的设问,如一支蘸满哲思的毛笔,在天地间挥洒出"飞鸿踏雪泥"的绝妙比喻。人生如同候鸟迁徙,雪地上偶然的爪印转瞬即逝,正如我们漂泊不定的行迹。这不仅暗喻兄弟离散的境遇,更道破生命本质的漂泊感与偶然性。
二、古寺新塔诉沧桑"老僧已死成新塔"将时光流逝化作具象:昔日高僧化作佛塔青砖,寺壁斑驳掩埋旧日诗句。苏轼与弟弟苏辙曾在此题诗,如今故地重游,物是人非的冲击扑面而来。这两句如蒙太奇镜头,将二十载光阴压缩在佛塔颓垣之间。

结尾笔锋陡转,定格在"路长人困蹇驴嘶"的鲜活画面。当年兄弟二人骑瘦驴赴京赶考,山道崎岖中驴鸣回荡。这声穿越时空的嘶鸣,既是艰难岁月的见证,更饱含着"共患难"的兄弟深情。困驴长嘶与雪泥鸿爪遥相呼应,构成跨越时空的情感闭环。

全诗以雪泥鸿爪的绝妙意象统领,将深邃的哲学思考与动人的手足之情熔铸一体。苏轼以举重若轻的笔触,在56字间完成从宇宙人生到具体往事的切换,既有"寄蜉蝣于天地"的苍茫,又饱含"夜雨对床"的温暖。这种在宏大与细微间自由穿梭的功力,正是东坡诗歌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