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周总理弥留之际,王诤送去一张照片,周总理:言而有信

红色风云录 2024-09-08 09:09:30

“这不是多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我国主权的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听完熊向辉的汇报,周总理严肃地说道:“你转告齐格勒,请他负责为中国政府租用通信卫星,租用期间,卫星所有权必须属于中国政府。”

为了做好尼克松首次访华的接待工作,电信总局从1971年10月开始,就在为电信通讯做准备。美方当时建议采用美方自带大型卫星通信地面站的方式,作为尼克松访华时的首要通讯方式。

周总理得知美方的建议后,指示电信总局的同志可以租用和购买地面站,但必须维护我国国家主权,不得出现任何政治原则的问题。

次年年初,美方先遣组抵达中国,就尼克松访华期间通信技术方面的问题展开会谈。在租用地面终端站的问题上,中美双方发生产生争议,中方提出的是“租用”,而美方提出的则是“提供”。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中方代表坚持原则立场,美方最终同意将地面站租给中方。

在尼克松访华前20天,地面站设备相继运到了北京和上海。在安装过程中,美方提出卫星通信仅供尼克松访华一行使用,中方再次向美方说明,租用期间地面站的管理使用权属于中国,启用时间和使用方法都应经过中方批准。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尼克松和周总理历史性的握手,通过卫星向全世界顺利播出。尼克松离华回国后,北京和上海的地面站相继关闭。

两个多月后的一个清晨,周总理例行接受大小便检查。当医生透过显微镜,在周总理的尿液中发现4个红血球时,心中顿时一惊,尿液中存在红血球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最严重的可能就是癌症。

经过复检,仅仅三天的时间,周总理尿液中的红血球数量就增加了一倍。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周总理患上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为了精确掌握周总理的病情发展,保健医生说服了周总理要反复化验小便。从医生和专家们的言谈中,周总理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但他不再像以往一样,询问小便化验的结果如何,而是更加投入到工作之中。

同年9月,电信总局开始为田中角荣访华通信做准备,周总理再次指示电信总局的同志:“这次你们有经验了,原则也是明确的,你们将需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研究解决,不要零碎地处理,也不要事事请示。”

接连两次顺利完成通信保障任务,让周总理意识到建立自己的卫星地面站的重要性。1973年初,周总理特意将时任四机部部长的王诤找来,将尼克松送给自己的一张通信卫星地面站的照片递给他:

“我们的人造卫星过几年就能上天了,但如果没有这种地面站,我们的卫星只能吊在半空中,三年内我们能不能造出自己的地面站?”

“完全可以。”王诤思忖片刻,坚定地回答道。听了王诤的话,周总理欣喜地追问:“包不包括1973年?”

“包括,1975年底,拿出我们自制的卫星通信地面站。”王诤当着周总理的面,立下了“军令状”。

离开中南海之后,王诤就开始思考如何落实周总理的批示。与有关工作人员商量之后,王诤带领技术人员开始走访电子工厂和研究所,重点考察有关地面站的加工设备。

那一段时间,王诤白天带领技术人员看厂,晚上让技术人员给自己讲课。回到北京之后,王诤又多次召集相关单位进行座谈,然后以四机部的名义,给周总理和叶剑英写了报告,决定以江苏省为基地,自行设计、试制我国的卫星通讯地面站。

1975年,自从进入12月以来,周总理经常处于断断续续的昏迷状态。专家们预感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对于周总理的护理更加精心,各科的著名专家都亲自参加值班,不少治疗都由他们亲自操作。

就在周总理进入弥留之际,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通信站也已经完成。当王诤带着国产卫星通信站的照片赶到305医院时,周总理拿着照片激动地说:“为期三年,言而有信,谢谢你们!”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在毛主席生日当天,南京举行了祝捷大会,宣布我国第一座卫星通信站试制成功。随后,王诤专门组建了“331”办公室,负责部门和厂、所之间的协调工作,并且两次组织上百名有关单位领导,前往南京、石家庄参观卫星地面站的接收实况。

1976年政治风暴结束后,王诤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上。遗憾的是,此时的王诤已经积劳成疾,被查出患有肾癌,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王诤仍在拼命抓紧时间工作,直到叶剑英下令,王诤才住进了301医院。

但王诤并没有因此停下工作的脚步,住院之后,王诤仍惦记着地面站的工程及早开工。几天之后,卫星地面站的工程建设被列入了通信兵部的建设计划之中。

除了操心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外,王诤还在在思考电子工业的未来发展。根据自己工作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王诤写成了专题报告呈送中央。中央领导批示之后,王诤将报告分送给四机部党组成员,党组成员收到报告后做了认真研究,并进行了讨论。

1978年初,总参在武汉组织电子对抗演习。王诤带着氧气袋到现场指挥,结果由于过度操劳,王诤累得大口喘着粗气,脸都憋红了。尽管如此,王诤第二天还是坚持 到现场作总结报告。

同年7月,王诤将四机部党组成员召集到家中,一边吸着氧一边主持党组会。这是王诤生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党组会,研究了领导班子的分工问题,并对每位副部长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不把电子工业搞上去我死不瞑目。”

二十多天后,王诤病危,200多位王诤的老首长、老战友闻讯赶到医院,守候在病房外谁也不肯离去。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去看望王诤时,王诤在病床上作了最后一次工作汇报:

“请领导放心,四机部的班子已经配好了,通信兵的工作也已经安排好了。”

1978年8月13日,王诤走完了70年的人生之路。王诤病逝后,叶剑英在治丧报告上亲笔写下批示:“叶剑英主持”。

“活着就要为党工作,不工作是最大的痛苦。”这是王诤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周总理最为欣赏的一句话。靠着半部电台起家,王诤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通信事业,为我国的通信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澄清,刘远.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的电信纪事[J].今日科苑,2005,(01):41-45.

[2]张洋.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王诤的传奇人生[J].百年潮,2012,(02):55-62.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2.02.014.

[3]梅兴无.王诤:从国军中尉到开国中将[J].党史纵横,2016,(08):13-16.

[4]陆汉伟.为了那三年的承诺——周恩来与王诤的革命情谊[J].世纪风采,2024,(05):22-26.

[5]梅兴无.从红军俘虏到共和国部长[J].党史博览,2018,(02):56-61.

0 阅读:47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