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内经》“十二时”
金栋按:十二时,《内经》全书一见。《灵枢·经别》云:“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
经文“十二辰”与“十二时”并提,可知《内经》十二时非十二辰(支)。
十二时指何,《黄帝蝦蟇经·第四》(蝦蟇,蛤蟆之异体)说:
“鸡鸣舍头,平旦舍目,日出舍耳,食时舍口,禺中舍肩,日中舍胁,日昳舍藏,晡时舍小肠,日入舍胫,黄昏舍阴,人定舍傅于人,夜半舍足。”即
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为十二时,当为最早之“十二时”说。
据丹波元胤《医籍考》,《蛤蟆经》乃汉人所撰。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四》用“一日十二时始于汉”为标题,说:“其以一日分为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盖自太初改正朔之后,历家之术益精,故定此法。”说明十二时,始于汉代且确有所指。如
丹波元简《灵枢识》云:“顾炎武《日知录》云:‘古无所谓时。凡言时,若《尧典》之四时,《左氏传》之三时(桓公六年,三时不害),皆谓春夏秋冬也……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不知始于何人,至今遵用不废。’”虽有此说,然仍未指出具体何指。
《左传·昭公五年》云“故有十时”,晋·杜预将“十时”注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时”(与《蝦蟇经》十二时相合),虽未必符合原意,然已成为权威公认之说法。如《辞源》《辞海》《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辞海》及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杨鹏举校注《灵枢经》、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等皆采纳之。
将十二时与十二辰相配者,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云:“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晡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后世子午流注针法及十二时(辰)养生法等将平旦定为寅时,源于此说。《日知录》的解释亦成为权威公认之说法。如《中医大辞典》则采纳之,并直接用“十二辰”解释为“十二时”。其他如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校注》等则与十二辰配释。
经查阅,《内经》已有相关十二时之名称,如平旦、日中、日西、日夕、夜半、日出、日入、蚤时、人定、宴食、鸡鸣、日昳、大晨、早晡、下晡等。但此与《日知录》十二辰之配属有不合之时。试举一例,如平旦到底是何时?上述公认说法是“平旦者寅也”,则与《内经》不合。如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也,阳中之阴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经文之意:一日分阴阳,白昼属阳,夜晚属阴。白昼再分阴阳,上午平旦至日中(卯时~午时),属于阳中之阳;下午日中至黄昏(午时~酉时),属于阳中之阴。夜晚再分阴阳,前半夜合夜至鸡鸣(酉时~子时),属于阴中之阴;后半夜鸡鸣至平旦(子时~卯时),属于阴中之阳。此乃一日阴阳子午卯酉四分法。《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经是直线、竖线、南北线,纬是横线、东西线。在十二地支方位中,子在北位、午在南位,卯在东位、酉在西位。子午位于南北线、竖线为经,卯酉位于东西线、横线为纬)
明·张介宾《类经·阴阳类》云:“一日之气,自卯时日出地上为昼,天之阳也;自酉时日入地中为夜,天之阴也。然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午前为阳中之阳,午后则阳中之阴也;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阴中之阳也。故以一日分为四时,则子午当二至之中,卯酉当二分之令;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云:“子、午、卯、酉,天之四正也。平旦至日中,自卯至午也;日中至黄昏,自午至酉也。合夜至鸡鸣,自酉至子也;鸡鸣至平旦,自子至卯也。以一日分四时,则子午当二至,卯酉当二分;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
《金匮真言论》所言乃一日阴阳(子午卯酉)四分法,即夜半(鸡鸣)为子时,日中为午时,平旦为卯时,黄昏(合夜)为酉时。据此,《黄帝内经》“平旦”当为卯时,非为寅时!后世子午流注针法及十二时、辰养生法,应改写为——卯时对应手太阴肺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诊法常以平旦。”平旦为肺经之始),以此推演,非为寅时!
要之,《内经》有十二时之名,未有其实。十二时具体所指,虽《蛤蟆经》有之,然与十二辰相配,如平旦是何时,并非相合。
目前网上经常有人发帖子说:《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那么试问:
十二时辰养生法见于《内经》的哪一篇?
《内经》有十二时辰养生法吗?
《内经》平旦是寅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