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医调脾胃,下医调气血,凡遇久病,阳虚调脾、阴虚治胃

问薇康康 2024-09-27 17:22:48

中医的优点很多,其根本在于整体观与个性化治疗的结合,伤寒论讲,“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强调的就是这样的原则。但在具体运用上,有很多经验可谈。比如医生常讲,上医调脾胃,下医补气血。凡久病者的,阳虚调脾,阴虚治胃。今天就来讲讲脾胃为何这么重要。

首先来说,很多久病的患者,都有正气不足的问题,而正气的来源在于脾胃的运化。久病之人常会伤及脾胃之气,造成中气亏虚,中气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脾胃运化功能的下降,进而造成气血的生化乏源。

如果在治病的时候,不顾及这一点,而是见病治病,可能永远治不好,反而伤及了脾胃,正气越发不足,脾胃的功能一降再降,身体越虚,根本谈不上恢复的可能。所以我们看伤寒经方中,像灸甘草,大枣等这类补中养元的药用得很多,根本目的就是在于顾护脾胃。其核心观点就在于六个字:保胃气,养津液。所以中医常讲,上医调脾胃,下医补气血。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而气血是人体之根基。脾好气血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津液于人体而言必不可少,是阴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阴虚的人并不多是精血不足,很多是津液亏虚所致。而津血同源,津亏意味着血亏,血亏就气虚,这就是阴阳互根的意思。

虽然身体中津液的生成由多个脏腑完成,但主要还是脾胃吸收消化后天水谷精微而生成,如果没有脾胃受纳运化水谷,津液的生成就会成为无根之源。津液是濡养脏腑和机体的重要物质,津亏则阴虚,阴虚则生内热。像一些久病体弱的人,多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筋骨不好、失眠等诸多问题,实际还是与脾胃不好,津亏不足有关。

所以,调理久病的患者,一定要多顾护好患者的脾胃,只有脾胃好,功能强,患者才有恢复疾病的资本。

分享仅供参考,不做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线下医院及时就医。

0 阅读:2
评论列表

问薇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