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28日,七十四军撤至南京,驻扎在通济门至淳化镇。鉴于部队在淞沪战役中已经元气大伤,兵员严重缺额,大家都希望能撤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地点,整训一段时间后再打。
俞济时带着这一期待进入南京城,向蒋介石汇报,但是他得到的指示却是不但不能进行整训,还要加入南京保卫战的序列。
究其原因,邱维达的三O六团虽然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但充其量只是为后撤大军争取到了三天喘息的时间,而在几乎所有部队都处在溃退状态的情况下,锡澄线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原先逐级抵抗的设想也随之化为泡影。
七十四军最初并不在固守南京的部队里面,他们是顶了胡宗南第一军的缺。
老蒋与爱将胡宗南
第一军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军”,是中央军里面个顶个的王牌,但淞沪战役也把这支一流部队给整残了,以至于只能渡过长江,到浦口那一带去担任接应任务。
俞济时对守卫南京缺乏信心,大部分将领也不主张守南京。主张打南京保卫战的只有蒋介石和唐生智,唐生智还担任了守城最高指挥官。
俞济时不情不愿,却又无可奈何。他不敢对蒋介石说三道四,只好把一股火都撒到唐生智身上:“唐生智的目的是想升官发财!”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也坐船来到了南京。他面前的南京城已成为一座死城,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军用卡车在不停地来回奔驰。
卡尔逊
卡尔逊此行的目的,是要通过蒋介石的洋顾问端纳,弄到一张前往八路军控制区的军用通行证。
因为他的朋友斯诺告诉他,八路军正在北方实施一种名为“游击战”的战术,卡尔逊对此很感兴趣。
当然另一件事也是卡尔逊急切想要知道的。在别人的引荐下,他拜见了守城总指挥唐生智。唐生智向他保证:“我要保卫南京直到最后一个人。日本人可能最终占领这座城市,但他们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相比于誓言和决心,如何守城才更为关键。可是在二人的谈话中,唐生智主要讲的都是街垒战战术以及城里使用的防守措施,对在城外建立一个立足点,连一个字也未涉及。
就军事角度而言,守城的前提是必须守住城郊要点,从而形成防守纵深,否则的话极容易遭到突破。
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唐生智拥有二十多年的从军履历,在军阀混战中还曾和蒋介石对着干过,显然他不是不知道这些,而是本身对守卫城郊就缺乏足够信心。
卡尔逊的心沉了下去。在拿到军用通行证,离开南京之前,他就断定,这座明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即将陷落,而且陷落的时间已为期不远。
其实接到守卫南京命令的将领也大多做如是想,他们身在江南,但是心却在江北,都恨不得能像胡宗南的第一军那样早一点儿脱离是非之地才好。
为此,蒋介石特意召开了保卫南京的军事会议,在会上,他很明确地点了题: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还是“国父”孙中山陵墓所在地,弃守既关系国际声誉,也影响军心士气,所以现在不是能不能守的问题,而是必须守。
唐生智接着表态,说自己愿意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们两个人讲话后,到会的其他将领面面相觑,原先想好的反对意见也都一个个吞下了肚。
俞济时、王耀武虽然缺乏固守南京的信心和把握,但事已至此,也只好依令部署。
12月3日,七十四军开进了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既设阵地,其中五十一师负责守淳化镇,五十八师守牛首山,军部则设于通济门外的一座村庄里。
被日军击毁的国军碉堡
南京郊区的既设阵地也是战前就建好的,均系钢筋水泥构造的国防工事,但由于仓促投入使用以及原先设计上的不合理,它们与实战需要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脱节。
当七十四军进入阵地时,有的机关枪阵地锁着门,又不知道该找谁去要钥匙,还有的机枪掩体做得太大,非常容易被敌人发现目标。此外,工事和掩体之间既无地道,也无战壕,更无纵深。
烂桃三筐不如鲜杏一个,这种蹩脚的工事和掩体,真让看的人想翻上一百个白眼才行。
七十四军只好重新进行抢修加固,门实在打不开的,干脆就砸掉。纵然如此,由于部队本身缺乏工程材料以及输送力量,阵地仍无法达到预期的坚固程度。
淳化镇、牛首山是日军进攻南京城的必经之地。12月7日,当七十四军还在抢修工事之际,进逼淳化的日军小部队就与五十一师警戒部队交上了火。
第二天,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日军大部队向淳化镇、牛首山同时发起猛烈进攻,脆弱的守军阵地被完全淹没在炮火硝烟中,有的地方几乎被夷为平地。
尽管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但主阵地还在七十四军手中。
12月9日,日军发动更大规模攻击,尤以对淳化镇五十一师的攻击更为凶猛。他们用于破除工事掩体的利器主要是三十七毫米平射步兵炮,这是一种可以随步兵冲锋的火炮,专门用于消灭对方火力点,射击精度相当高。
日军37毫米平射炮
国防工事构造上的缺陷成了中国士兵的噩梦。
平射炮弹沿着过大的机枪掩体开口就进来了,七十四军的重机枪被炸坏了很多,官兵伤亡惨重,有的被炸断了腿臂,有的连脑浆都被炸了出来,现场惨不忍睹。
处于第一线的五十一师三O一团差不多打光了,除团长纪鸿儒身负重伤,团里的十二名连长伤亡了九人,排以下伤亡一千四百余人。
当天,淳化镇、牛首山阵地先后遭到突破。俞济时见势不好,急忙将战况报告给唐生智,唐生智做出决定,让七十四军撤至水西门附近,到时以一个师担任守备、一个师为预备队。
黄昏时,七十四军向水西门集结,王耀武下令由三O五团断后。
面对逐渐迫近的敌军,团长张灵甫对部下做出训示:“作战需步步求生,而有心必时时可死!盖有光荣战死之决心,乃能做绝处逢生之奋斗!”
说完,他遥拜中山陵以明志,做好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准备。
当晚,三O五团即与追赶上来的日军展开激战。在日军强大火力的压制下,官兵几乎无处藏身,许多人都只能匍匐隐蔽在被炮弹炸出的浅坑中,所部伤亡惨重。
危急时刻,张灵甫亲自端着手提机枪,率领临时组织的敢死队发起反冲锋,冲杀中,他左臂中弹,受了重伤,但仍坚持不下火线,以当年项羽虽死不过江东的精神,继续裹伤血战。
有团长带头搏命,三O五团人人奋勇,发挥最大潜力,终于通过夜战将日军暂时堵在了南京的东南郊。
用户10xxx19
张打仗的确够拼 还耒打仗腿又中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