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藩永寿王府争袭事件:妾侍扶正,其子究竟是嫡是庶?

钱越说史 2024-07-31 21:23:40

对明代那全族皆由朝廷供养的宗室政策,历来吐槽不断,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拖垮大明的弊政之一。即便明中后期朝野也多秉承这一看法,为此想方设法突破《皇明祖训》的限制,对宗室制度动刀。可也有人以此为傲,认为这是千古未有的盛世,比如明代文学家、史学家、著名“张黑”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第一卷《盛事述一》中,专门开辟了“藩国之盛”和“宗室之盛”两节对截止隆万之际的大明宗室进行综述。其后又不惜用数卷内容,浓墨重笔的专门介绍二百年间大明册封的亲、郡王。

西安城墙

在王世贞的笔下,正常传承的太祖系诸藩(不计被废的辽、宁等藩)中,有一家藩国及其特殊,它便是大明第一亲藩:秦藩。其他藩国不管宗室人口是多是少,其下少说会有几家存世郡王,比如宗室人口最多的周藩下有46位郡王,成年宗室人口仅有76人、为太祖系规模最小的唐藩,也有3家郡王。可秦藩内,论人口达一千出头,从亲王到最低的奉国中尉,乃至庶人都有存世,尴尬的是存世郡王却只有永寿王一家。

“秦。陜西西安府,亲王一位,在省永寿王一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七位,镇辅奉国中尉五百七位,郡县主君二百四十二位,庶人一百四十九名。”(《弇山堂别集·盛事述一·宗室之盛》)

事实上截止万历初年,朝廷共对秦藩册封过13家郡王,奈何因为种种原因,延续到万历朝的仅有永寿王一家。即便是这根独苗,也差点因内部争袭事件给朝廷留下除国的借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永寿王府传承

永寿郡国始封君为秦愍王朱樉庶五子朱尚灴(音hóng或hōng),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初二,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即建文四年)九月,被四叔册封为永寿王,永寿郡国正式开府。

永乐九年(1411年)五月,府军右卫指挥佥事吴忠之女被册封为永寿王妃。三年后的永乐十二年(1414年),嫡长子朱志埴(音zhí)降生。永乐十八年(1420年)八月十二日,永寿王朱尚灴薨逝,终年31岁,朝廷赐谥曰怀简。

因继承人年幼,及朝廷有意无意的忽视,永寿郡国绝封长达十余年,直到宣德六年(1431年),17岁的朱志埴才得以袭封。他在位长达30载,对永寿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卓著。

永寿怀简王子女获得授爵的共有四人:嫡长子袭爵,次子朱志垤(音dié)与三子朱志埵(音duǒ)皆为镇国将军,一女则封为延长县主。幼年失祜的朱志埴极其重视亲情,一生都在孜孜以倦为弟妹、为子女争取各种利益。

西安莲湖公园

朱志埴篇中讲过:他为胞妹精心择选良婿李珍,却因李父身据中枢要位而引起轩然大波,最终不得另选其人;为三弟开府,围绕西安卫指挥沈达旧居,与堂兄宜川王朱志堢(音bǎo)激烈对线,一路将官司打到御前,才成功达成目的。此外还颇有几件事值得一提。

正统初年,二弟朱志垤择取本府长安县平民李忠之女为夫人。二人成婚后,朱志埴站出来为亲家李忠争取福祉。向朝廷奏请免除李忠的差役,并准许他投靠朱志垤生活。据内容推测,李家此时应当已无男性后辈。所以明英宗最终准其所请,促使李忠能在女婿的羽翼下安享晚年时光。

“(正统三年六月)壬申……永寿王志埴奏:‘弟镇国将军志垤选西安府长安县民李忠女为夫人,乞免忠差役,令依志垤以居。’从之。”(《明英宗实录》)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二月,镇国将军朱志埵去世,子女俱幼尚未得获封爵,经济来源顿时断绝,生活陷入困顿。作为大伯子,作为大伯,朱志埴眼见弟妹、子侄处境艰难,主动站出来奏请朝廷给予救助,最终为他们争取到每年五百石米钞兼支的养赡额度,以资生计。

成化六年(1470年)六月初一,永寿王朱志埴薨逝,在位40年,享年57岁,朝廷赐谥曰安惠。两年后的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永寿王长子朱公铤承袭爵位。

朱公铤,生于正统三年(1438年),为朱志埴的嫡次子,生母安惠王妃胡氏,因大哥未名早逝,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受封长子。

西安都城隍庙

他的原配为长子夫人嵇氏。天顺七年(1463年),嵇氏病故。朱志埴急不可耐的从本境卫、府、州、县官员、军民之家的女子之中为儿子挑选续弦,最终傅氏脱颖而出,成为永寿王长子夫人。又与夫君一道受封为永寿王妃。

许是朱志埴在位日久,耗尽了家族福祉,朱公铤这位第三代永寿王在位仅仅数月,便于成化九年(1473年)正月离世,终年36岁,朝廷赐谥曰康定,堪称永寿王爵的匆匆过客。

朱公铤无嫡,故其庶长子朱诚淋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三月由镇国将军进封永寿王。次年四月,西城兵马副指挥彭(王岂)之女被册封为永寿王妃。

朱诚淋是一位醉心文学的贤王,在位期间并未什么违法乱纪行为,反倒是多次上疏求书。皇帝感念其诚,屡屡赐书。比如弘治元年(1488年)赐予《五经》、《四书》各一部,弘治七年(1494年)又赐予《通鉴纲目》。

弘治八年十二月,第四代永寿王朱诚淋去世,在位20年,终年34岁,朝廷赐谥曰庄僖,以彰显其庄重贤明之品性。

妾侍扶正,其子究竟是嫡是庶?

永寿庄僖王同样没有嫡子,弘治十年(1497年)十一月其庶长子镇国将军朱秉欓(音dǎng)受封永寿王,夫人汤氏同日进封永寿王妃。

朱秉欓秉承了乃父的品格,同样嗜书如命,比如嘉靖四年(1525年)十一月,在他的奏请下,朝廷赐予其《书传》、《四书集注》各一部。

也正因此,朝廷对永寿王府相对高看一眼。弘治十三年(1500年)五月,袭爵没几年的朱秉欓突然奏请想派人赴杭州府购买绫罗绸缎,望朝廷开恩。西安与杭州,一在西北,一处江南,山重水复几千里。依当时的藩禁,这种奏疏递上去,不仅不会获准,还会被骂的狗血淋头。然而永寿王殿下的奏请竟意外的被准许了。

“丙子,秦府汧阳王诚洌、永寿王秉欓各奏,欲遣人往杭州府收买罗叚。得旨:许往一次,后不为例。仍行中军都督府出给勘合,行潼关卫知之。”(《明孝宗实录》)

位于永寿王府故址左近的竹笆市街

嘉靖十七年(1538年),永寿王朱秉欓薨逝,在位42年,享年61岁,朝廷赐谥曰恭和,这同样是一个美谥。然而恭和王在位期间一招踏错,导致其去世后永寿郡国陷入长达十年的叔侄夺嫡之争。

恭和王妃汤氏无子,不过朱秉欓膝下有多名庶子,庶长子名朱惟燿(音yào),宠妾邵氏生子朱惟燱(音yì)。按制,他去世后当由朱惟燿袭爵。

怎奈恭和王妃汤氏先丈夫而去,其后朱秉欓先是将邵氏立为内助(即负责管理王府内宅之妾),又进一步为她争取到了继妃头衔。生母晋升为继妃,这下朱惟燱的身份界定变得模糊。若视为嫡子,永寿王爵当由他承袭;若视为庶子,则当由朱惟燿一脉袭爵。

父王去世时,朱惟燿早已作古,不过他留有继承人——朱怀墡(音shàn)。于是乎恭和王辞世后,朱惟燱、朱怀墡这对叔侄围绕继承权爆发激烈冲突,核心便是对朱惟燱的身份界定。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好争论的,纣王三兄弟的嫡庶关系不是早已证明了吗,微子启和微仲衍出生时生母还是妾,纣王出生时生母已晋升王后,故两位胞兄都是庶子,而他则是嫡子,最终由他即位。以此类推,朱惟燱也是庶子无疑。

但这么认为的显然忘了,商周是华夏文明一条分界线,其后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内核,都源自于周公所定的周礼。“子以母贵”虽然只是一句俗语,可在嫡长子继承制下,也有其渊源。历史上存在诸多庶出的太子,不过在他入主东宫之前,往往生母会先一步被立为皇后,最著名的当属汉武帝刘彻及汉明帝刘庄。他们便是通过生母率先统领六宫,随即自己正位嫡子,越过诸多兄长,被立为太子。

何况明代也存在这种实例,建文帝就是因为生母成为太子妃,最终得以凌驾于比自己小一岁的元嫡朱允熥之上,被祖父明太祖立为皇太孙。

所以,朱惟燱的身份就有的说道了。西安护城河

西安护城河

起初,朝廷认定朱惟燱为庶出,称朱怀墡为永寿王嫡长孙(从礼法角度出发,无关血脉上的嫡庶之分),命他为恭和王丧主,也即继承人。对此朱惟燱母子自然不同意,谁上疏抗辩,永寿王府爵位之争就此拉开序幕,双方交章不断。

为证明自己一方言之有理,朱惟燱、朱怀墡在上疏自辩时,各自引经据典,并以实例做注脚。

王妃邵氏宣称自己进封为妃,儿子自然是嫡子,而朱惟燿不仅是庶子,且生母出自校尉之家,不在良家之列,属于禁止婚配的范畴,不当授爵。为证明自己所言非虚,特意援引沈藩吴江王之例。

她援引之例当为此时在位的第二代吴江王朱勋淯,因实录等典籍缺乏相关记载,此说是为证明朱惟燱为嫡出,还是贬损朱惟燿不得而知。

朱怀墡则力主父亲与叔父皆为庶出,为此援引了鲁藩邹平王府的事例。第二代邹平王朱阳鎕,因一次偏爱,让内助丁氏晋封王妃,导致他去世后,庶长子朱当潩与丁氏所生的朱当凉之间爆发历时数年夺嫡之争。最终在明武宗的裁定下,朱当潩胜出,于正德九年(1514年)袭爵。

按明太祖的做法,朱惟燱理当被认定为嫡子,但为何邹平王府最终胜出的会是朱当潩这个庶长子,此次朝廷又命朱怀墡为丧主呢。根子在明英宗留下的一道祖训上。

天顺四年(1460年),明英宗为宗室稳定计,发布了一道诏令,明确指出王妃去世后,宗王只有在无子的情况下,才可以续娶继妃。此举是为保证庶长子的权利,以防出现现有庶长与继妃所生的继嫡发生夺嫡之争。故此虽然很多祖训被后世皇帝弃之如履,但这一条一直被遵循。

“己巳,命诸宗室王府:‘凡无子者,方许请继室。生子至八岁者,方许请名。女至十五岁者,方许请封。著为例。’”(《明英宗实录》)

此后虽有过几次宗王有子,又册封继妃的实例,但皆为将妾侍扶正,属于宗王屡屡请封,朝廷被搅得烦不胜烦,随手进行的逗你玩性质的安慰奖。故此即便因此成为继妃,也只是名头上好听点,实则并不被朝廷承认,其子自然也不被认可为嫡子,因此只受封镇国将军。

至于朱惟燿生母张氏的身份问题,明太祖的确在《皇明祖训》之中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不过“良家”的范围很广,被排除在外的主要包括娼妓、乐户、女户,及疍户等特殊人群。校尉显然在“良家”之列,宗室婚嫁对象,出自藩王护卫、校尉之家的为数不少。故而朱惟燱一方以此给自己作注明显属于胡搅蛮缠。

西安含光门遗址

朱惟燱对此早有预料,故上疏自辩的同时,通过金元攻势在朝中找了一个大靠山:礼部尚书严嵩。此时此刻严嵩已是深得明世宗信赖的宠臣,他虽然贪却有一个好处,那便是收了钱真办事。在他的搅动下永寿王之争愈演愈烈,竟绵延十年而无结论。即便是江西道监察御史叶经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借永寿王府之事弹劾严嵩都无济于事。

最终在秦王朱怀埢(音quán)的主导下,明世宗下令九卿对此进行廷议。经过深入交流,确认永寿恭和王朱秉欓无嫡子,依据支系伦序原则,当由庶长支的朱怀墡承袭王爵。

“已而,秦王怀埢核奏:‘怀墡,恭和长孙,今摄府事。惟燱虽称妃出,然玉牒明开庶生,且邵氏以生子方封。’俱下九卿议言:‘郡王妃卒,但有庶子,止得选取内助,所生亦为庶子。此累朝定制。惟燿之生,既在邵氏入府之前,邵氏封妃出一时特恩,则惟燿、惟燱俱当称庶。俱庶,则当归长。秦王等言是。’疏上,上曰:‘怀墡既称庶长,当封,准承袭。以后郡王正妃故后,不得封继妃,署为令。’”(《明世宗实录》)

此敕命一下,永寿王府之争,就此熄火。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二月,朝廷正式册封朱怀墡为永寿王。

永寿王府后事

朱怀墡虽然赢得了最终胜利,可持续十年的夺嫡之争,也耗尽了他的心神。朝廷传制册封他的时间在十二月十七日,据此可知正式册封当在次年,也即嘉靖二十九年年初。同年朱怀墡薨逝,终年26岁,朝廷赐谥曰荣靖。

永寿荣靖王去世后,永寿王爵再次陷入长期缺位状态。不过此次空位与上一次的原因大不相同,非是再次出现夺嫡之争,而是继承人本身的原因。

大雁塔夜景

事实上,朱怀墡虽然在位仅有数月,可获得朝廷认证的他,已为自己一系的继承权铺平道路,只要条件合适便可袭爵。究其原因,乃父王去世时,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朱敬镛年仅3岁(虚龄),不符合“年满十岁”这一最低袭封标准,只得长期待袭。直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朝廷才准许其袭爵。《明史·诸王表》称他于嘉靖三十一年袭封,显然是误记。

朱敬镛上台后,解决了永寿王府宗庙祭祀的尴尬状态。

郡王宗庙,只有郡王才可入祀。然而朱敬镛的祖父、朱怀墡的生父朱惟燿因是庶出,去世时身份为镇国将军,自然无法入祀永寿王府宗庙,只能在他处进行祭祀。

孝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自汉代起更是宣扬“以孝治天下”,所以让父母先祖获得身后哀荣,不仅为光宗耀祖,也是在尽孝。明代——特别是明中期以后——为生前没有享受王爵待遇的先辈争取王爵,是宗王们孜孜以求的理想。

奈何荣靖王朱怀墡在位日短,没能解决生父的身份问题,其神主无法祔祀宗庙。朱敬镛上位后,自然要将此事视为头等要务。在他的努力下,朝廷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正式追封朱惟燿为永寿王,赐谥曰怀顺。

同年十月,北城兵马副指挥王依谦之女王氏,被册封为永寿王妃。

万历三十年(1602年),永寿王朱敬镛薨逝,享年55岁,在位45年。《明神宗实录》中未能查到其去世时间,不过次年四月,朝廷派行人张云翼往永寿王府治丧礼,对象显然便是朱敬镛。至于谥号,更是直到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才赐予,谥曰昭宪。可见此时明神宗因斗争失败而消极怠政,对朝政的影响有多大。

昭宪属于美谥,朱敬镛在位期间为人老实本分,安安静静的当着小透明郡王,也很是符合朝廷对贤王的定义,结果《明史·诸王表》竟然将他的谥号给遗漏了。

樊川公园

昭宪王谨小慎微,永寿王府风气也出现了极大变化。其下宗室受到表彰的有之,比如奉国将军朱秉樍(音zé)事母至孝,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被赐予“孝行”门额旌表;为非作歹者亦有之,比如万历十一年(1583年)闰二月,秦王朱谊澏(音hán)弹劾永寿王府辅国中尉群体中有四人仗着特权横行霸道,人送外号“四凶”,要求朝廷严惩,最终为首的朱怀(圭刃)被赐死,朱怀墉等三人被废为庶人。宗室犯罪几乎不会被执行死刑,可见“四凶”的凶狠程度。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四月,昭宪王的嫡长子、永寿王长子朱谊況(音kuàng)受封永寿王,夫人谈氏同时晋封永寿王妃。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薨逝,在位10年,朝廷赐谥曰康裕。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六月,康裕王庶子朱存桑袭爵。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陷西安,历经241载的永寿郡国就此告终。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朝廷还册封了一位永寿王,名朱器圻,与秦藩永寿郡国并无关系,而是出自唐藩,为唐端王朱硕熿的庶十五子。不同宗藩之间同名郡爵并存的情况,在明末并非特例,比如荆藩的富顺王与蜀藩的富顺王。

阿越说

秦藩其他郡国被除封的原因主要有五:一是大宗动不动就爱绝嗣,不得已只能由小宗入继,小宗的郡爵因此例不袭封,记有渭南、富平、临潼、镇安、德隆等五家;二是意图谋逆,被废为庶人,记有安定王一家;三是大宗绝嗣被除封,记有兴平、宜川、汧阳等三家;四是被朝廷确认为冒封而除封,记有永兴、保安等两家;五是被认定为不符合继承规则而被除封,记有郃阳王一家。

昆明池

置身其中的永寿王家族,能够避开诸多厄运,历经200多年风雨传承至明末殊为不易,何况南明期间,还传了一代。永历三年(1649年),朱存桑之弟、康裕王的庶次子朱存梧被册立为永寿王,后于永历十年(1656年)去世,是为最后一任永寿王。

相关文章

永寿王朱志埴:为何会被卡十多年才授爵?假名出游南五台山遭训斥

平利王朱范壑:为了夺嫡,控告两个叔叔与二哥合伙谋害大哥

交城王爵位之争:大宗绝嗣,堂兄弟全武行,结果被认定为冒封

高平王朱济烨:四叔对付大哥的急先锋,却中道崩殂,未能修成正果

周恭王朱睦㰂:一生深陷政斗漩涡,几乎王位不保

1 阅读:262
评论列表
  • 2024-09-20 20:11

    他的老祖宗重八不是已开了先河?常氏去世后,朱标侧妃吕氏晋升正妃,朱允文当嫡长孙继承皇位。所以叔继承权优先也没啥问题。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