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轮船,为何宁愿将其凿沉,也不愿意拆了卖废铁?

科学怂哥 2025-04-02 11:39:19

为何宁愿将报废轮船凿沉,也不愿意拆了回收卖废铁?

为何不将报废船舶拆解回收

这是船舶击沉入海的过程,要知道全球每年约1000艘报废轮船中,仍有60%最终沉入海底,像2024年,全球LNG运输船拆解量也只有8艘,还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沉默,毕竟根据资料显示,废钢船自身98.5%的金属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每利用1吨废钢还能减少排放86%的废气。

但这些其实没有考虑到拆解船舶的困难,像现代一艘10万吨的普通货轮,大约有8000吨钢材、200吨有色金属,另外还含有石棉、铅等有害物质的部件,光是处理这些有害物质的成本就能占到总费用的40%,拆解总成本能达到520万美元,能回收的废钢部分却只有240万美元,可以说是入不敷出。

而且全球拆船业兴旺的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因为技术的缺乏,目前全球87%的拆船工仍采用氧炔焰切割,每年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约350起,因此不少国家都禁止拆船业的发展。

就比如我国,在2019年之前大力发展拆船业,还从国外进口废弃船舶,一方面是在拆卸过程中研究造船原理,发展我国的造船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减少铁矿石的进口,也正因此 我国造船业迅猛发展,成为了全球造船强国之一,那这些报废船舶明明没有什么“硬伤”,为何要这样白白浪费沉没呢?

为何要将报废船舶击沉

那当然是击沉成本较低。凿沉技术门槛较低,只需要一枚核弹就能实现,像1981年美国一枚15万吨核弹只需要110万美元,到了1991年造价还便宜了40多万美金,相较于几百万美元的拆船费更加划算。

其次就是可以作为人工鱼礁。根据国外对比的三艘沉船和三块珊瑚礁数据显示,沉船上记录了2169条鱼,而珊瑚礁上却只有749条鱼,沉船上的鱼类数量远超珊瑚礁,这是因为沉船拥有着诸多小空间和缝隙,可以生长海藻和软体动物,避开水的强流的同时免受捕食者的威胁,满足鱼类的活动。

当然,在沉船之前有害物质也被处理干净了,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那是不是就有人好奇了,我国那些报废船舶也是被击沉的吗?

我国报废船舶如何处理的

当然不全部是,像我国的“南海明珠号”客轮,在报废后进行了生态化改造,在沉没了18个月后,聚集了127种海洋生物,生物量达到周边海域的23倍,另外,我国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老旧营运船舶报废会按类型进行补贴,然后由专门的拆船厂进行拆解,每拆解1吨补贴150元,单船最高可达800万元。

就比如我国舟山船舶拆解基地,首创了“干船坞+负压车间”技术,利用惰性气体置换船体易爆炸的油气,将甲烷浓度降至0.5%以下,拆解则是使用高压水刀切割,减少了92%的粉尘排放量,并建设了专用的危废焚烧炉,数据显示,2024年舟山船舶拆解基地拆解量达42万吨,污染物综合处理成本比传统模式降低68%。

0 阅读:47
科学怂哥

科学怂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