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北京二手房网签13928套,环比3月的22192套降37.24%,预期中的断崖暴跌。
点击放大
如果我们画一条直线的话,就会发现,今年4月份的网签量,跟2022年4月份、2019年4月份很接近,但远低于2021年的4月份小牛市网签量。
按照大中介4月份的实时成交数据,5月份的网签量应该是继续下跌的趋势。
另一方面,北京的二手房挂牌量不断上升,链家前台挂牌量约11.6万套,近两个月一直在创新高的位置。要知道,去年同期是8万多,一年的时间,多了近3万的挂牌量。
从全国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北京从3月下旬开始疲软,到4月下旬已经基本回到了2022年的水平,而同期很多其他一二线城市的成交同比增幅很大。
北京为什么这么疲软?市场本身和政策都有原因。
2、3月份很多人喊大牛市来了,我们冷静的发了一篇《北京楼市的小阳春,已经提前结束了》
当时的结论就是:上半年不那么乐观,下半年不那么悲观。
喊大牛市的人,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屁股决定脑袋,比如中介想多卖房,或者投资者想多增值;另一种则是小白水平。
一轮大牛市对人群的心理影响是巨大而难以磨灭的。
2015年-2017年的楼市大牛市已经过去了6年,但很多人仍然在憧憬再来一次全面的大牛市。
就像2006-2007的A股大牛市指数最高涨5倍让股民念念不忘,哪怕常年亏损也不放弃心中的图腾。
当一个市场变得足够大的时候,就不太可能齐涨齐跌,分化是必然的,因为没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多韭菜。
A股早期,齐涨齐跌,现在总市值超过80万亿,大量的垃圾股注定一路向南。
港股早期,齐涨齐跌,散户众多,被收割了30年之后,遍地仙股,甚至有的股票连续几天都是0成交,难以想象吧。
NYSE、NASDAQ指数的秘诀在于,不断把衰落公司的股票踢出去,换成春风得意公司的股票。
楼市也一样。
北京楼市约750万套房,如果按照中位数400万/套,也是一个总市值30万亿的大市场。
五一期间,我去了大兴和房山的几个地方,途径大片大片的荒地,甚至有的地方跑10公里两边几乎都是荒地,只有稀稀拉拉的工地。
北京还在摊大饼,继续扩大城市版图。
但同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北京的人口是减少的,而珠三角、长三角的大都市圈,人口还在快速增长中。
城市版图在扩张,新房还在不断入市,而人口在减少,这就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意味着北京大部分区域的房产,接盘的人少了。
北京在赶人之后,是否还有足够的刚需来接盘?
可能没有了。
城市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反而却在不断老龄化,有些老破小,老破大,会不会最终长期处于没有流动性的边缘?
未来房价的秘密,也许就藏在招行的年报里。
2.25%的人,掌握了81%的财富。
这些人,会买你的老破小、老破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