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麦群体分蘖消长动态与成穗规律看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淇泉老翁农业 2024-12-13 16:58:45

在十月份日平均温度为16-18℃播种的冬小麦,一般七天前后出苗,出苗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分 蘖。在以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內,分蘖 迅速增加,形成冬前的分蘖高峰。当溫度低于2~4°C时,便停止分 ,进入越冬期。小麦在冬前群体分蘖的多少,是生产上必须重视的问题。若分孽数过少,往往因最后的亩穗数不足,产量不高,若分蘖过多,麦苗容易徒长,形成“冬前一旺”导致年后脱肥,生长势减弱。所谓“麦无二旺”就是这个道理。据调查,肥水条件好、播期适宜的高产田,一般冬前茎数约占年后最高茎数的80%左右,就能为小麦生育的中、后期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奠定较好的基础。

小麦在翌春返青后,又继续形成新的分蘖 ,通常在返青后到起身前,分蘖的日增长量最大,在起身至起身后的七天的范围内停止分蘖。小麦在春季分蘖停止时期的早晚,受播期早晚、土壤肥力和施肥水不等条件的影响很大。早播的,分蘖停止的时间也早;晚播的,分蘖停止的时间推迟。追肥早晚对分蘖的消长也有明显影响,冬前和返青期追肥的,春季分 蘖增多,停止分 的时期推迟,起身或拔节期追肥,对增加春季分蘖数已不起作用,但可使分 蘖的死亡速度减慢,对提高成穗率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起身期追肥浇水效果更为明显。

小麦在春季停止分蘖以后,所有分蘖便开始向成穗与死亡两极分化,一部分低位的大分蘖 一般能发育成穗,叫做有效分蘖;一部分高位的小分蘖便逐渐死亡,叫做无效分蘖,另一部分中蘖位的分蘖能否成穗,取决于本身的发育速度,而发育速度又与起身期以后植株的有机和无机营养水平有关,营养水平好则成为有效分蘖,反之,则成为无效分蘖。一直到开花期,亩穗数才基本定局。一株小麦分蘖死亡的顺序是由外向內,由上至下。即高位蘖先死,一个分蘖最先死亡的是幼穗,其次是心叶,成为“喇叭口”状的分蘖 ,然后下部叶片枯黄,最后整个分蘖死亡。因此,在麦田里当发现“喇叭口”状的分蘖时,即标志着分 孽已停止,不再形成新的分蘖。

根据各地的经验认为,高产麦田对群体分蘖消长动态的要求大致是:冬前分蘖数要达到足够,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使之略高于最后所要求的亩穗数较为适宜,至于高多少好,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力等通过试验确定,年后分蘖数不太多,分 终止不过晚,但最后的成穗率高,即通过提高成穗率、尽量减少无效分蘖的途径来达到一定的亩穗数。这样做,麦田的底脚此较干利落,通风透光良好,秆壮穗大,抗倒伏,容易获取高产。

在小麦生产上,成穗率变动很大,一般为最高茎数的25~40%左右(包括主茎在内)高的达到50-60%以上。在亩穗数相近的情况下,成穗率越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越好,越有利于达到穗大粒多,获取高产。分蘖能否成穗由很多因素决定,情况此较复杂。从分蘖级位看,冬前早出的一级分蘖成穗率最高,二级分蘖次之,年后长出的高位小分蘖成穗很少,冬小麦只有在晚播情况下年后 分蘖才有少部分能成穗,从叶片功能来看,拔节期分蘖的叶片数为六片以上的能成穗,分蘖 叶片总数不足四片下的绝大多数不能成穗,从外形看,起身期后分蘖呈“喇叭口”状的不能成穗等。

综上所迹,可以认为,分 蘖否成穗,主要看分蘖与主茎的器官形成时期的差异如何。早生的,营养条件好的分蘖与主茎的差异小,成穗率高。故采用施足底肥、有机肥配合化肥,达到平衡施肥,氮肥分期施,足墒下种,适期精量播种、种子包衣等措施,争取一播全苗,分蘖早生快发,分蘖整齐,并在冬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使植株健壮不徒长,多长大分蘖和冬前蘖,减少春蘖,提高成穗率而达到每亩足够的穗数,是高产栽培中控制或促进分蘖的可取途径。

0 阅读:3

淇泉老翁农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