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要打仗派我们送死,越俘谈中越战争:中国是越南的朋友非敌人

正观历 2025-01-20 19:36:33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全面爆发。在这场为期28天的战争中,我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在自卫还击战中共歼敌4万余人,俘敌1766人。那么,我军究竟如何对待这1766名越军俘虏?

关于历史真相,最好的答案莫过于当事人之口。在云南河口战俘营,有一面特殊的墙。这面墙上用越南语写着不少战俘留言,一名越南士兵写道:

“在这里,我看到了战争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一、战俘安置

其实早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伊始,我国就对战俘问题有所考虑,并颁布了《关于对越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问题的决定》,以加强对越军战俘的管理教育。

在作战开始前,邓小平对前线将士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

“要把对越军的优待政策放在第一位,俘虏要给饭吃,伤员要给治疗。这不仅是我们的政策,更是我们的传统。”

战争全面爆发后,越军如丧家之犬般一溃再溃。至3月5日,我军既定战略目标均已达成。短短28天内,我军击毙击伤越南6万正规军、5万民兵,俘虏越南正规军、公安军和民兵1766人。

为了安置这批俘虏,昆明军区在云南盘溪、羊街组建了两个师级俘虏收容所,共接收越俘771人;广西军区则建立了六个俘管所,再加上设立在湖南、广东的第7、8俘管所,共计八个俘管所。

战俘管理工作开展伊始,我国便充分考虑到战俘的心态问题,没有使用“战俘营”等国际通用并带有一定贬低意味的字眼,而是将战俘管理机构命名为“外籍军人收容所”,使战俘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广西军区所设收容所的领导主官是主任、政委,下设宣传科、材料科、供管科、卫生所和三个俘虏队,每个所编制官兵119人,共接受越军战俘995人,其中女俘117人,男俘878人,尉级以上军官15人。

1979年6月底,随着战事告一段落,我国将越军战俘全部释放完毕,收容所全部解散。只是,在第一阶段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中越边境武装冲突仍然时有发生,我军经常在武装冲突中抓获越军战俘。于是,根据形势需要我军又成立了两个战俘营。

1980年7月,广西省军区组建正团级外籍军人收容所,代号54271部队,共收容越军战俘66人,全部是男俘,军官7人,士兵59人。此外,接受安置越军投诚人员48人,其中军官10人,士兵35人,民兵3人。

同年8月7日,云南省军区在玉溪组建营级外籍军人收容所,至1989年4月,共接收越军战俘94人。此外,接受安置越军投诚人员24人,职务最高的是越军一名少校、师副参谋长。我军两个外籍军人收容所共接收越俘160人,至90年代初,双方彻底弭兵休战后全部释放。

我军与越军交战10余年间,共俘获越军战俘1926人,军衔最高的是被我军导弹击落的越军371师921团第3飞行大队大尉飞行员陈尊和一位姓名不详的师副参谋长。

二、世界之外

我军对越南战俘释放的善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收容所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住在整洁明亮的房间中,吃的是新鲜的肉蛋奶,由熟悉越南风味的大厨掌勺,个人生活用品从被褥蚊帐到香皂牙刷一应俱全,而这都是越南人眼中的紧俏物品。

为了让越军俘虏放下仇恨之心,我军沿袭建军以来对待战俘的优良传统,最大限度地予以生活保障。因此几个月战俘生活后,越军俘虏一改战前瘦骨嶙峋的形象,个个被养得白白胖胖、面色红润。

在俘管所内,我军发现,被俘虏的越军普遍受越南当局反华欺骗宣传较深。被俘虏初期,他们往往顽强抵抗,拒绝服从我军干部管教。

据一些态度良好的越俘反映,越南黎笋当局常常把中国说成是“越南的头号敌人”,“要越南人民抵抗中国侵略者”。并造谣说:“中国抓了俘虏就杀,一个脑袋可奖500元。”还有一些诸如“当了中国俘虏就只有死路一条,或被杀掉,或被活埋、剥皮,或被打毒针,打了针以后使人发疯,几天就会死掉”的恶毒话。

显然,越南当局为了尽可能不让前线越军向我军投诚,屡屡中伤我军的俘虏政策。因此,越军被俘后,往往敌对情绪严重,思想比较顽固。

为了感化被俘越军的顽固思想,我军对越军战俘的宣传教育指导思想是:从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出发,高举“和平、友谊、胡志明”三面旗帜,揭露越南当局的欺骗宣传,消除疑虑,缓和敌对情绪。

针对战俘管理人员,我军专门强调了“三个区别”原则和“五不”政策,而我军战士和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严格遵守这些纪律,使战前受到蛊惑的越军战俘对我军的印象发生了改观。

历史证明,我军对战俘的宣传教育十分有效。少部分年纪较大的越军战俘对胡志明时期中越友谊还留有美好印象,对中国人民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给予的无私援助记忆尤深,因而很快便被我军的思想政策感化。

不过顽固的越军战俘仍是难啃的硬骨头,他们拒不配合,隔三差五闹事。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俘管所为越俘放映了《越南当局反华暴行》、《越南当局驱赶华侨纪实》和反映我军优待俘虏的影片《光辉的胜利》,阅读黄文欢所著的《越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不可歪曲》、《回忆和胡主席在一起的日子》等书籍,演唱《越南--中华》的友谊歌曲,开展纪念胡志明活动。

收容所管理人员还带领他们前往我国内地,组织参观工厂、农村、商店,使其知晓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及强大的国力。此时的我国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生活水平相差甚远,但比起穷兵黩武的越南,倒也算得上是人间天堂了。

许多越俘参观后感慨地说:

“中国东西多、又便宜,人民生活好,而我们越南越来越穷,人民越来越苦。“政府讲中国如何乱,人民如何苦,都是骗人的鬼话!”

更有不少越南战俘愤恨地表示:

“中国人生活幸福,我们什么都没有,当官的还挑衅打仗,派我们去送死,当真是愚蠢!”

三、战俘往事

1988年3月9日晨八时,老山前线,大雾。一名越军上等兵在雾气中向我阵地摸进,突然,两个我军战士猛的扑上来,经过短暂拼打,黎维由被俘,如同国宝似的被精心护送到集团军招待所。这是我军在老山正面战场上捉到的第一个敌方正规军士兵。

经审讯,这名越军上等兵名叫黎维由,乃是越军312师141团2营6连1排3班的一名战士。没上过学,是个文盲。每月工资津贴不过200越南盾。

要知道,就连一包普通烟也值100越南盾,连烟都买不起的黎维由在我军收容所受到很好的照顾。香烟敞开了供应,还发给分被褥,衬衣衬裤、大衣、绒裤、单军服,比常人多的是一对锃亮的不锈钢手镯子,中间有一小段坚固异常的钢链连着。

在云南河口战俘营,一位越南女兵的遭遇同样让人动容。她在战斗中被炸伤了眼睛,本以为这辈子再也看不见了。但中国军医不放弃,多次为她做手术,最终使她恢复了光明。

战俘营里不仅有医疗救治,更有人性化的生活安排。每到饭点,战俘们和中国士兵吃一样的饭菜。过年过节的时候,伙食标准还要提高。一位老战士回忆说:

“有时候越南俘虏吃不惯北方面食,我们还专门找来会做越南菜的厨师。”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几个月的好吃好喝改变不了他们一辈子的前途,于是我军又做了一件越南当局长久以来没有做好的事情: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

经过坚持不懈的教育,众多如黎维由一般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学会了看书读报。除此之外,收容所中还开办了许多技能培训班,教授战俘缝纫、畜牧、木工、五金加工等谋生技能。

许多战俘返回越南后,都是靠着在收容所中学到的技术吃喝不愁,木匠班更是就地开办了“昆明和平家具厂”,产品广受好评。

国际红十字会曾对我军的战俘管理工作表示担忧,要求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工作人员抵达当天。即被收容所中的一派火热氛围所感染,他们还收到了特别的礼物——裁缝班学员当场缝制的衬衣。

1979年底,一批越南战俘即将被释放。一位越南军官在离开前对战俘营的解放军战士们说:

“我们来时是敌人,走时是朋友。这话我会说给我的子孙听。”

1980年,一份越南战俘在中国期间的日记被发现。日记中写道:

“我们被俘时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在中国得到如此优待。这让我明白,战争的目的不是制造仇恨。”

其实,在真实的越南战场上,由于双方都有铁的纪律,抓一个活口,难如登天,在最危急的时刻,双方战士做出的选择往往都是自我“光荣”,防止当俘虏。就连抢具尸体也难,为了一具尸体,越军宁肯再添七八具尸体,也不惜夺回死去的战友尸体。

我军优待越军俘虏的政策不仅树立了大国形象,在战斗中也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极大瓦解了越军的抵抗决心。

0 阅读:29
正观历

正观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