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85废物”到“海归废物”,社会真应破除唯学历迷思了

熊丙甲看教资 2023-01-14 22:41:03

继“985废物”之后,“海归废物”成新的热词。

据媒体报道,“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豆瓣小组人数已集聚了约3万名留学归来的海归,吐槽失学失业、工作生活不尽如人意者占大多数。

“海归废物组”话题,不过是“垃圾留学”、“海归贬值”等话题的继续。有舆论认为,“海归废物组”的出现,预示着出国留学将降温:花几百万的出国留学费用,镀金不成归来却成“废物”,这笔账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得好好算算。

然而,如果“985废物”的讨论,没有淡化学生和家长对985高校的追逐,那么,“海归废物组”的出现,也并不能说明出国留学就会迎来拐点。

但这些讨论,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推进社会破除“唯学历论”。即告诉学生和家长,不能认为考进名校、出国留学获得一纸好看的文凭,就意味着人生成功。事实上,从名校毕业的学生,事业与人生发展,远不如本人、家长以及社会预期的大有人在。不要说“985“毕业的学生,有一些自嘲自己是“事业无成”的“废物”,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也有不少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甚至还有的失业、“啃老”。

对于我国的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给学生灌输更多的是“学历成才论”,让很多学生误认为,只要进入名校,就获得人生的成功。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还有一些长辈,把考上名校,与升官发财挂钩,认为只要拿到名校录取通知书,就“预定”了高薪职位。

这也就导致学生们是以追求更高学历,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不论是参加国内高考,还是出国留学,都如此。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学历的“威力”并没有那么大。

有意思的是,对于高学历毕业生的这种遭遇,虽然社会舆论也有讨论,但随即话题被偷换为“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出国留学有用还是无用”的无谓之争。如此前针对“985废物”,就有舆论反驳,不能由此助长读书无用论,读书还是有用的;对于“海归废物”,也有舆论指出,不能否定出国留学的价值。

“海归废物”与“985废物”一样,都是其中的部分群体,吐槽自己职业、事业发展不如意,这并不代表所有海归,所有985高校毕业生都如此。这正是需要理性对待的地方。

“唯学历论”指的是片面用学历标准评价人才,而破除“唯学历论”,不是不看某个人的学历,而还要看学历之外的其他能力、素质。怎么破除“唯学历”迷思?就需要“985废物”、“海归废物”这些现身说法,以此告诉所有受教育者,不要只追求学历,而要重视自己的能力提升,应该以提升能力作为规划学业发展的主线。

拿出国留学来说,本来,选择出国留学,应该致力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通过出国留学提升自己的学术或就业竞争力。但是,总体看来,不少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在意的还是获得文凭,有的是为获得名校文凭,有的是为混出一张文凭。这种以文凭为导向的出国留学,就很容易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海归增加而迅速贬值。加之出国留学开销很大,这种为获得文凭而进行的出国留学的价值就会遭遇质疑。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只有把提升能力作为目标来规划学业发展,才能抗学历贬值。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出国留学也已经“大众化”,由于学历供给增多,学历贬值是大势所趋。应对学历贬值,个体的最佳选择,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学历。而要让个体有这种意识,就需要告诉他们“学历的真相”,同一所名校毕业的学生,有的会成为优秀人才、行业的拔尖人才;有的则会一事无成,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既不能以前者来凸显学历的重要,也不能以后者否定求学的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是,过度渲染强调学历的重要,基础教育以升学为导向办学,高等教育以学历为导向办学,社会以学历评价人才,这让学生形成的成才观,就是“学历人才”观,在遭遇挫折后,也就有“学历废物”的感慨与吐槽。应以“985废物”、“海归废物”话题,开启对学历价值的理性审视,推进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

0 阅读:1

熊丙甲看教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