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作为明朝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对于大明国运有着深刻的见解。在与朱元璋的对话中,他通过算命的方式向朱元璋预测了朱棣、李自成、吴三桂等人的造反事件。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公元1355年,刘基在家乡青田县创办学堂,招收莘莘学子。他博闻强识,对天文、地理、兵法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他最擅长的,则是占卜预言。
许多学生慕名前来求教,日后成了刘基麾下的得力干将。这些学生日后追随刘基南下,成为明朝 的开国元勋。
1360年,朱元璋的部下滕元庆闻刘基大名,前来求见。刘基初时并不答应,他乐于隐居,将心思都放在培养人才上。三月后,朱元璋亲笔信函再次相邀,言词恳切,这才动了刘基的心。

两月后,刘基终于忍不住好奇心,携数十心腹南下,前去江南会面。一见朱元璋,刘基便确信他将来必当称帝。他向朱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灭元兴明”的计策。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当即拜他为师尊,两人很快建立起深厚的君臣情谊。
在刘基与数百名心腹的辅佐下,朱元璋迅速崛起,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于1368年建立大明,是为明太祖。刘基被封为蜀王,人称“刘伯温”。
可刘伯温却没有恋栈高官厚禄,他向往的只是天下太平。1369年他便退隐家乡,承诺若天下有变则必然复出。

明太祖多次亲自南巡青田拜访刘伯温。两人情同手足,无话不谈。一日,饮酒作乐时,明太祖忽发一问:“要是哪日我身故,你可看得清谁能继承大统?”
刘伯温捻须沉吟,这问题着实不易。他闭目凝神,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个个朝代更迭的画面......这神奇的预知力,竟是上天所赐!

过了一刻钟,刘伯温睁开眼,口中吟出一曲《烧饼歌》。这曲子字字眼眼,竟预见了两百余年后大明的兴衰沉浮。
明太祖听罢大喜,便要刘伯温将这预言一一说清。刘伯温微笑不语,他知道太多先见会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将这些惊世预言藏入诗歌之中,成为一个个晦涩难懂的谶语。

公元1398年,明太祖驾崩,其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听信奸臣谗言,大行削藩改制。北方镇守边疆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
燕王深谙兵法,又以骁勇善战闻名遐迩。他的精锐禁卫军都是历战沙场的猛将。此时此刻,他真的忍心看着自己的所有荣耀成为他人嘴里的笑谈吗?
1402年七月初四清晨,朱棣终于忍无可忍,率领十万大军渡过沙河南下。不满一月,他便攻破金陵城门。明成祖仓皇出逃,史称“靖难之变”。

朱棣自立为帝,开创永乐盛世。当真应验了《烧饼歌》中“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只恐燕子飞来”的预言。
刘伯温预见这场“靖难之变”竟如此准确,可见他的预知能力已臻化境。我们不得不惊叹:他是否早已洞察大明数百年的兴衰?

经历200余年风雨,明末天下已大乱。西北农民起义军一个个建立,又个个覆灭。其中最强大的,便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这个农民出身的少年,如何从一个逃兵变成人人闻风丧胆的“闯王”?
1629年,17岁的李自成因偷盗牲口被抓,为逃脱官府的鞭刑,他逃入深山,自此踏上反抗官府的道路。
他先后加入地方武装起义,后又组织自己的队伍。凭着过人的勇猛和军事才能,他的队伍迅速膨胀壮大。到1640年,已经拥有10万大军。从此,“闯王”的名号传遍陕西一带。

1644年三月,李自成终于攻占北京。崇祯帝上吊自尽,明朝灭亡。李自成自立为帝,国号大顺。可他的大顺之国,在刘伯温笔下仅仅维持了区区42天便灭亡。
刘伯温在300年以前,便洞悉大顺的兴亡。在《烧饼歌》中,他预言了崇祯帝自杀的事迹。而他唯独没有提及“大顺”,似是在暗示这个政权注定短暂。刘公眼光如此犀利,他岂会看重权力机关,而非真正的民心归属!

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尚在,张献忠的农民军仍在蜂拥而起。此时率军入川的吴三桂是明朝在西南最强大的军阀。1645年,为保护自己的爱人陈圆圆免受战乱波及,吴三桂选择投降了清朝。在降清8年里,他屡立战功,先后击败南明政权与张献忠。
然而他的心中,仍念念不忘昔日的明朝。他无法忍受满人入主中原,这份沉重的历史使命感终于在1673爆发。这一年,68岁高龄的吴三桂正式宣布反清。

几十年前,刘伯温便在烧饼歌中预言了这一幕。他用“桂花结英雄”来指吴三桂这个人。“桂”正是吴三桂的谐音。他还提到吴三桂“拆缺长城尽效忠”,预示他曾开长城口迎清兵入关。
刘公视力何其远大,200年前便洞悉吴三桂的身世,以及他日后反覆无常的选择。我们想,刘公定是看清了吴三桂骨子里的那份犹豫之意。

通过上述种种预言,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刘伯温的预知能力何其惊人,几乎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他不仅预见到明朝数百年的兴衰,还准确描述了朱棣、李自成、吴三桂等人的事迹。
即使他在世时,能预知这些事的人也屈指可数。更遑论我们这些尘世之人,要完全理解刘公笔下的种种预兆,也实在过于勉强。

或许,刘公之所以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正是为了避免其预言被随意窥知。太多的预见未必是好事,它同样会招来杀身之祸。
我们想,1368年那一年,朱元璋必定问过刘公更多关于大明的事。只是刘公没有透露太多罢了。他将那些惊世预言藏入诗歌之中,成为一个个谜一般的谶语,岂不是也在警示后人——莫要妄自揣测天意!作为世人,我们能做的无非是肃然起敬,不枉刘公千辛万苦将这番天机泄露人间。

刘伯温预言大明数百年的兴衰,几乎应验了八九不离十。《烧饼歌》虽然晦涩难懂,却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刘公惊人的先见之明。
我们由衷地赞叹——刘伯温果真名不虚传,不愧是大明不世的奇人。他留下的种种预兆警示,亦使后人不得不深思,人类的本性究竟有多复杂,历史的车轮又会向何方转动!
龍騰四海
朱允蚊是成祖?小編你封的嗎?哪麽朱棣叫什麼祖呢?朱棣是惠帝了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