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坦腹施小智,解危建奇功
汉初有三杰,萧何、韩信和张良,但那有个叫陈平的,却也十分地了得,尽管我是十二万分地不喜欢他,可他却比那三杰活得滋润了许多,韩信钟室被杀;萧何遭谗下狱;张良惧祸出走。可这陈平倒是稳坐钓鱼台,歌儿舞女的混了一生,且得善终,不得不让人感叹其权谋之老道。
说起陈平,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那,那什么呢?传说还是故事,还是真实之事?说不清楚,反正是四个字:“陈平盗嫂”。世人往往一说“唯才是举”便把陈平这事拿来说话,意思是说陈平尽管道德有亏,但有才,所以被那些人奉为经典。
虽然我不喜欢他,但不得不说这事恐怕不真,此事司马公是借周勃之口说出。这种事情本来就属于风闻之事,道听途说的成分很大,周勃看不起陈平,其间的诋毁之意应该是很明显的,所以,当不得真滴。再有,《史记》中前后矛盾的地方多多,司马公也不是太相信这“盗嫂”一说,他先是用周勃的一句含糊其辞的“臣闻”,继而用一个“谗”字来坐实周勃的嫉妒之意。他在《陈丞相世家》中说嫂子对陈平很是不好,抱怨说陈平“食糠而肥”“有叔如此,不如无有”等等,明显是对这小叔子很是不满,既然不满,何来通奸之说?但后人如不喜欢陈平之人,却因司马公这一句话借周勃之口淡淡的一句话,就坐实了其人品太差,比如我就是受这影响的人。
为何大家都认为这“盗嫂”一事属实呢,这可能源自大家对陈平的认识感觉不好。加上班固的《汉书》原封不动地转载此事,更有那司马光在叙述此事时,还特意将这个关键的“谗”字删去,直是把这陈平的“盗嫂”说成了真实之事了,看来这司马光是相信陈平有盗嫂之事滴。
陈平的聪明应该算是一流的,但却在人们心中不能算大智慧,只能算是小聪明而已,之所以汉初三杰无陈平,究其原因,怕是陈平只能是战术家,而非如张良般的战略家。但他是刘邦的智囊却是无疑的,他所长在阴谋,是个货真价实的阴谋家,这词放在这儿倒没有半点贬他意思哈。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汉文帝时,曾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
他曾有助刘邦“六出奇计”之说,大致是反间计废项羽大将钟离昧;离间计逼死项羽智囊范增;瞒天过海,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假游云梦擒韩信。另外,他在扫平吕氏宗族之乱时也立有大功。
所谓“六计”是招招阴损,绝对不是君子所为,尤其是解荥阳之围用的那“瞒天过海”之计,先把两千名妇女赶出城去,让项羽的士兵都忙着看美女去了,全然顾不得去擒那刘邦,从而使刘邦能脱逃险境。但那些妇女却万劫不复了,这一招的狠毒把陈平的小人嘴脸暴露得最是充分,难怪项羽是那样的看不起这人而不重用他。陈平自己也承认是阴谋家,他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后世恐难复起”。
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司马公认可其功劳是很大。他对陈平还是很有好感的。
陈平的那些计谋,或者叫阴谋,这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往往是很不齿的,如项羽这样的贵族君子是绝对不会用他的,但不得不承认,虽然不屑,但却很实用,很有效。对于如刘邦这样的小人那是很对胃口的。老天对这泗水泼皮眷顾多多,在大政方针,战略计策上,自有萧何、张良给他拿主意,但遇到想办而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实在是迈不过去坎时,就会向这陈平讨策。而那些阴招如张良一类人是绝对不可能拿得出来滴。这倒也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了。
其实,刘邦从心里也是看不起陈平的,毕竟他出的计策太卑劣,太下作了,连天性无赖的他都难以启齿。也不知道这陈平给他出了多少这下三烂的主意,太史公说:“其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如司马迁在当时都难以搜罗详尽,可见其隐秘程度之高,怕只有这刘邦和陈平本人心知肚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刘邦死,他在吕后手中这官也做大了,不问事,只花天酒地的过自己潇洒的日子,装糊涂混日子,把那明哲保身的智慧光大到了极致。等吕后一死,他立即转向,同周勃一起,诛吕氏一族,瞬间又就能变成匡扶汉室的大功臣。
综上所述,陈平其人说他智慧聪明当是一流之人,趋利避害是其天性,敢不加掩饰地,以同刘邦一路地痞气,出谋划策,屡立奇功。虽然从表面上看,他出的计策都属小伎俩、小动作、小把戏,但却在当时是收到奇效的,同张良般的大战略合璧,成就了刘邦的不世基业,也成就了他在汉初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