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裕身后事:去世没多久,继承他皇位的儿子就遭废黜

人文之光 2024-04-25 18:55:23

说起南北朝时期,北朝最优秀的君王一般认为是北魏的拓跋焘。毕竟北魏真正对北方完成统一是在拓跋焘在位时期,之前的北魏皇帝其实更像割据王朝的君主,如果不是拓跋焘,北魏其实也不过是十六国里面的第十七个国家而已。而南朝最优秀的帝王,则莫过于刘裕大帝——当然很多人碰瓷,认为南陈的陈霸先强于刘裕,当个人觉得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陈霸先去世的时候,南陈还是一个草台班子朝廷,是陈文帝惨淡经营,这才确立了南陈的地位。

很多人会感叹命运捉弄,南朝刘裕大帝如果泉下有知,相信也会有如此感慨:因为他驾崩没多久,他的继承人刘义符就遭到了废黜。

1、刘裕的准备工作

根据《宋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记载,刘裕年轻的时候出身草根,依靠参加东晋朝廷的军队,并通过军功发展了自己的势力,且多次挽救东晋于危亡状态,所以得到晋廷的器重,并得以成为权臣。掌权后的刘裕有了取代晋帝的想法,为此刘裕也做了很多基础工作。

首先是树立威望。刘裕为了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比晋安帝更适合当皇帝,所以积极发动对外兼并战争,十六国中的姚氏秦国和南燕,就是被刘裕带领的晋军所消灭的。

其次是消除隐患。刘裕虽然通过军功手腕给自己树立了威信,但这也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所以刘裕有机会称帝的时候,已经年纪很大了。刘裕也清楚,如果自己登基没多久就过世,必然会有野心家以复辟晋廷的名义推翻自己的朝廷。所以刘裕为了杜绝这一点,选择诛杀了晋朝的宗室。

2、刘义符被杀

果然不出刘裕所料。刘裕推翻东晋建立刘宋三年后,刘裕就身患重病。而此时刘裕的太子刘义符还是一个少年,所以刘裕担心他坐不稳皇位,便给他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一直辅佐刘义符能够亲政为止。

当然中国古代史上有个惊人魔咒,那就是辅政大臣和少年天子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而且结局一般都是不愉快收场:或者少年天子铲除辅政大臣,或者辅政大臣废掉少年天子。因此皇帝本身也不愿意给自己的接班人设立辅政大臣。但很多事情并非是不想就可以不做的。毕竟,设立辅政大臣的本质就是出于无奈。

其实对于刘义符来说,自己应该做的是选择隐忍,通过熬时长的手段,熬到亲政的年纪——毕竟刘裕设立了四个辅政大臣,这意味着,权力分散在四个人手里,很难产生一家独大甚至拖延皇帝亲政时长的局面。因此从长远看,局势对刘义符非常有利。

但是刘义符偏偏举止轻浮,喜欢重用一些小人。四个辅政大臣很清楚一个危机:那就是如果刘义符贤明固然是好,但他看起来不贤明,而且重用小人。一旦刘义符亲政掌权,听信小人挑唆,那么,四个辅政大臣怕是晚景不好。于是这四个辅政大臣通过研究,达成一个决议:那就是废掉刘义符,换一个皇子当皇帝。

刘义符对于辅政大臣的图谋毫无抵御能力,辅政大臣很顺利废掉了刘义符,并在之后不久暗杀了刘义符。刘义符被废以后,辅政大臣们拥立刘义隆为皇帝,这便是刘宋的宋文帝。

文帝算是刘宋历史上贤明的君主。四大辅政大臣也觉得刘义隆为人宽厚,才选择拥立刘义隆。

3、文帝的反扑

宋文帝虽然得到拥立,但也颇有忐忑:因为刘义符被杀的理由,和后世秦桧谋害岳飞的理由类似,都是莫须有的名义:辅政大臣担心将来会被刘义符杀害,于是先下手为强。换句话说,刘义符并没有要害这四个大臣的图谋,只不过是四个大臣觉得刘义符会害他们,就以此为理由害死了刘义符。宋文帝觉得自己如果不慎,也可能有这样的遭遇。

所以在刘义符悲剧的基础上,宋文帝选择隐忍,并对四个大臣进行分化。在文帝登基第三年,文帝处决了徐羡之、傅亮、谢晦这三个大臣。而剩下的檀道济,也在十年后被文帝杀死。

0 阅读:35

人文之光

简介:探讨教育、育儿话题,有时候也说说科普和心理、社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