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将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良渚遗址的重要性,大会给出这样的评价:“良渚古城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见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产生。这个国家以水稻农业为经济基础,具有分阶层的社会和统一的信仰体系。”
什么意思?
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典范,而良渚文明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实证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证实了5000年前的古老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无论是宏大的规模与复杂的城体系,还是到建筑所展现的巨大工程量。无一不表明,良渚古城与同时期的古埃及还有两河流域苏美尔,以及南亚次大陆哈拉帕文明相比都毫不逊色。
其实,我们今天了解到的良渚文明,实际上经历了漫长的发现和研究过程。早在1936年,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在余杭良渚镇一带发掘并调查了以黑陶为特色的12个遗址点。他后来出版了《良渚》一书,开启了良渚文化和浙江史前考古的研究。接来下的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从此以后学界逐渐认识到了这一文化的独特之处。
有何意义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瑰宝。在发现良渚古城之前,谁能想到先民们早就能建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和水利工程呢?现在这遗址成了证明咱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地方。对这个地方的研究已经持续了80多年了。这个古城不仅规模宏大,还有着复杂的功能性水利系统,墓地之间的等级差别也很明显。最神奇的是,还出土了一系列象征信仰和制度的玉器。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5300到4300年前,中国的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存在过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早期国家。
又有新发现
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新进展,长江下游区域文明研究获得新突破。“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组组长王宁远介绍,目前,已经对100平方公里的良渚遗址进行了彻底勘探,遗址分布已经摸得比较清楚。“现在发现良渚古城城内的2万多居民可能和现代城市非常类似。他们的粮食、肉食这些原料都是从四面八方外部输入的。
怎么回事呢
先说结论!原来,考古证据显示,住在古城里的除了贵族和宗教人士外。大多是制作玉器、漆木器、骨角器、石器等高端工艺品的手艺人。并没有找到任何农民生活的迹象。另外呢,专家们多学科的研究结果显示,良渚古城里面居然没有水稻田。看来良渚古城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超级都市。啥资源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人口应该也是四面八方聚过来的。它的影响力和发达程度,那真是让人想象不到!5000年前的大都市!
真神奇!
有何证据呢
2009年9月,在杭州余杭区临平发现了茅山遗址。这里的稻田由灌溉水渠和田埂分成一块块长条形,每块面积在1000到2000平方米之间,总面积达到了56000平方米,相当于84亩。据推测很可能是良渚国的“国有农场”! 2010年到2012年间,考古队在良渚古城的莫角山宫殿区东边的一个浅坑里,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谷,大约有2.6万斤。2017年,在池中寺遗址又发现了更多的碳化稻谷,估计至少有20万公斤。这些稻谷应该是良渚古城某个粮仓失火后留下的。
你说这得多吓人,良渚古城的一个粮仓烧了之后还剩下这么多稻谷。专家就推测古城里大概有两万人左右。然后他们估算,那时候一亩地大概能产141公斤粮食,还不到150公斤。照这么看,得需要2000到3000个像茅山那样的村子,才能维持良渚古城的日常开销。
科技考古也支持这一点。对碳化稻谷抽样DNA分析显示至少有6个产地,意味着稻米来源于不同地区。良渚遗址猪骨锶同位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猪骨来自城外3个不同的产地,其中一处可能远至嘉兴地区。这一发现表明,良渚古城的肉类资源并非完全自给自足,而是依赖于外部输入。5000年前就农村包围城市啦!那么这次发布会还有什么新发现呢?
各位朋友,有兴趣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