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的秘密:他们居然先是吃小米的,三星堆人的饮食变迁

船长卡戎 2024-12-07 19:52:32

1927年,在四川广汉,一位叫燕道诚农民在淘浚沟渠时意外发现了几件玉石器。这一发现让沉睡了三千年的三星堆文明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但真正让人惊叹的还在后头呢!转眼来到1986年,就在广汉西北的三星堆,考古队挖出了两个前所未见的一号和二号祭祀坑。那一刻真可谓是“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大量珍贵而独特的文物一件接一件地出土。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震惊了全世界。

这就完了?

又到了2019年,考古专家们开始忙碌起来,结果又发现了六座全新的祭祀大坑!每一次发掘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那么,您有没有想过,三星堆人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每天吃什么穿什么?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三星堆遗址里挖出了好多炭化的大米种子。神奇的是在4号坑的灰堆里,还还找到一粒小米呢!专家们用碳14检测后发现,这粒小米的时间比稻谷还要早得多!具体的说,应该早在4000年前稻谷才开始出现。而小米的历史可是能追溯到5000年前呢。看来,三星堆人最初其实是以小米为主食。

真的吗?

故事得从更早说起。在四川什邡的“桂圆桥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前的小米。可以说,小米是最早来到成都平原的“移民”。时间一晃,就到了4500年前的宝墩文化时期。那时候水稻、粟、黍这三种农作物都在成都平原扎根了。水稻是后来居上成了老大。不过那时候的水稻种植,还没完全成熟。等到三星堆文化时期,水稻这才算是站稳了脚跟成了主食。简单概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原本由甘青地区传入的小米,最终被向西传播到成都平原的水稻所取代。从此,三星堆人也开始吃上了米饭。为啥四川的水稻能把小米给比下去呢?

因为地利!

还是因为这里天生就是适合种水田作物!说到这在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但您可能不知道,李冰治水最大的功劳其实是“排水”,而不是我们常见的修筑堤坝来“蓄水”。原来以前的成都平原,简直就是个大水塘到处都是水。早先的时候,成都平原上有不少以“墩”命名的地名比如宝墩遗址。为啥叫“墩”呢?因为那时候的人为了免受水患之苦,只能住在这些高台上。这样即使外面发大水,他们也能有个安全的地方生活。要想把这片地变成良田,首先得把水排出去。李冰的治水工程正是通过有效的排水系统。李冰当年的努力才让成都平原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有一个旁证

2023年6月,厦门大学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了一篇题目是《古基因组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粟稻混合农业流行与文化传播的共存发展》的论文。在论文中,他们分析了高山城遗址中的五个古人DNA样本。高山城遗址距今约4600多年属于宝墩文化一期,也叫三星堆文化一期。专家们成功提取了这五个古人的DNA样本。研究发现,其中一个名为D-Z31591形成于5790年前,在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的一位新石器时代男性身上发现。这个支系可能与历史上的氐羌等民族有关。

大约四千年前,甘青地区的人们已经开始南下迁徙,一些农业人群从华北的黄河流域迁移到了四川盆地。这些农业古人和西南土著混合后,形成了后来的古蜀人。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古人的基因占据了主导地位,大约占90~95%,而西南土著的基因只占5~10%。这个过程持续了至少1000多年,他们把北方的作物粟和黍带到了成都平原。

古蜀这块地方,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就是块风水宝地。再加上资源丰富,无论是打猎捕鱼还是种地养畜,都能自给自足,生活过得得很滋润。所以,他们就在这儿扎下了根,繁衍生息,一代传一代,渐渐就发展成了那么一个辉煌的文明。成为古蜀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热闹得跟现在的国际大都市一样。那么他们穿什么住什么呢?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

0 阅读:7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