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读后思:风暴已至我辈需勇立潮头

敏于行 2023-03-22 10:18:11

书籍引语:

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

针对当下诸多教育痛点,朱永新教授对未来教育趋势做出了预判: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同时,他系统整理了有关未来学习中心的八个问题。

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学习中心,谁来学?

学习中心,谁来教?

学习中心,学什么?

学习中心,怎么学?

学习中心,怎样评价学得好不好?

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学习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如果我们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了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

朱永新教授

个人读后思: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海底的火山爆发,心底掀起了千尺巨浪,我期待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更多的家长朋友加入进来,共同创造出朱永新教授心中的完美的“未来学校”!《未来学校》这本书站在教育最前沿的位置为大家铺开了一幅宏伟的画卷,勾勒出了当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为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未来某个时期必然会出现我们理想中所期待的个性化订制学校——未来学习中心,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学习中心中完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教育需求,达到更开放、更多元、更科学、更高效的教育目的。这本书重新定义了教育,书里没有具体化、细节化地讲述关于教育或教学实践操作等的指导,但给予我们了一个宏观概念:教育的“教”是因为什么而存在?不是因“教”而“教”,而是因“学”而“教”,当我们的思路真正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主体的时候,困扰我们的很多日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如何为了“学”而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游戏、小组合作、重难点突破等。

约翰·杜威:《明日之学校》

在书中,朱教授梳理了我国从奴隶社会第一个夏代的学校至今的教育发展轨迹,尤其是近一百多年间,我国教育一路走来的曲折艰辛。朱教授在书籍的第25页,专门提到了1915年,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出版了《明日之学校》一书,也可译为《未来学校》。未来不是空想的明天,而是建立在今天基础上的明天。杜威教授从当年基于美国教育变革的实践中,窥见了未来教育的模样,并且为了他心中理想的未来,对当时美国的教育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

在书籍第35页,朱教授提出了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制”,是当时李希贵校长迈出的教育变革的“第一步”,这种“走班制”,就类似于未来学习中心与传统学校之间的一个过渡。而李希贵校长作为第一个勇敢“吃螃蟹”的人,为缚手缚脚、止步不前的我们做出了教改路上最好的榜样!在书中,朱教授还提出: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与学生一起成长。在书籍第170页,他讲到了未来课堂上:项目式学习会逐渐取代问题式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会逐渐取代接受性学习,未来的个人混合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朱永新教授

在整本书的最后,朱永新教授说到:“梳理出这样一条通往未来学习中心的路径,其实并非把愿景放到明天。我们只有把指向未来的美好心愿,倾注到当下的生活中,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言行中,才能创造无限美好的今天。如果今天的每一个人,在教育之中,都真正拥有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就在当下,我们就已经拥有了无限美好的未来。以未来照亮现实,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我相信,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一人又一人的行动,新的美好万物,将会因此而来。”

朱永新教授

所以,向千千万万的我身边的教师朋友推荐这本书。老师们,当某一天,你想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重新审视和确定自己的教育观点、教学行为、教学主张、个人未来发展方向时,我想:这本书会给予我们答案。未来已来,风暴已至,做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须勇立潮头,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步伐,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0 阅读:77
敏于行

敏于行

读书感悟,教育思想,杂文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