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这一药物名称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不仅是因为它在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更因为它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在心血管领域方面的应用。近年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更是备受关注。
甚至在中老年人群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人上了年纪就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来保护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正因如此,不少患者开始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希望借此来预防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
李先生,今年60岁,身体还算硬朗,可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深深的担忧,就是他的一个老伙计因为脑梗住院了,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却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出院时走路都还不利索。
李先生心想,老伙计平时的身体比自己还好,都突然脑梗了,那自己是不是也有可能某一天突然发病,再没人在身边,不就太危险了。这天和他别人闲聊,说起老伙计的经历,然后就有人说这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心梗、脑梗,李先生想都没有多想,赶紧去药店买了阿司匹林,回家每天按时吃,期待这个“神药”能帮他避开要命的心梗、脑梗。
然而服用了两个月后,心梗、脑梗是没来,可是李先生却突然出现胃痛、恶心、吐血的症状。这可吓坏了李先生,赶紧到医院就诊。经诊断,李先生是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的胃黏膜受损,引发了胃出血。
李先生听说自己的胃出血是因为吃阿司匹林导致的,怎么都不相信:不是说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吗,怎么还会诱发胃出血吗?“神药”为何会变成凶手?
警惕:阿司匹林是把双刃剑!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它们在血管受损时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生。阿司匹林正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从原理上来说,阿司匹林确实可以预防心梗脑梗的发生,但是,阿司匹林在减少血栓形成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这同样非常危险。对于像李先生这样的人群来说,心血管风险较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很小,擅自服用阿司匹林,反倒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那到底该如何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哪些人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一级预防,如同预先筑起一道防线,旨在在没有出现任何心血管疾病症状之前,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适用于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等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
2、二级预防,侧重于在已经出现疾病症状后,通过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手段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复发。这主要涉及到对已确诊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长期管理。通常是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的人群,都应服用阿司匹林。
那没有发生过心梗、脑梗的人,什么时候能吃阿司匹林预防呢?
那就是评估获益大于风险的时候。简单来说,如果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很大,属于高风险人群,吃阿司匹林的好处多于坏处,那就应该吃。反之,如果一个人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很小,属于低风险人群,吃阿司匹林的坏处就会多于好处,就不应该吃。
所以,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绝对不能把阿司匹林当做保健品来用。
注意:这些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首先,当年龄在40-70岁,并且没有明确的冠心病、脑梗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以及严重的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等病史时,通常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性药物。这是因为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相对较高,而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益处并不显著。
此外,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存在以下容易引发出血的因素,都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1. 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等药物时,这些药物本身就会增加出血风险;2. 既往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的情况;3. 凝血功能有问题,或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4. 存在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情况;5. 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未能有效根除的情况;6. 血压波动大,控制不稳定,高于150/90mmHg。对于那些确实需要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也应该在纠正上述风险后再考虑用药。更稳妥的建议是咨询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有用药的必要,一定不要自我诊断,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