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康熙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著名的“九子夺嫡”,亲兄弟间为了皇位争斗了许多年,最后还是四阿哥胜出成为了雍正帝,雍正皇帝为了坐稳帝位展开了一系列的手段,来阻止自己的弟弟们抢自己的皇位,尤其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也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皇十四子,允禵。
康熙皇帝对于允禵很是看重,封他为大将军王,也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而康熙驾崩后,皇位却传到了雍正手中。
允禵对此不服,而雍正也十分防备这个弟弟,寻个由头将这个不安分的弟弟圈禁起来,直到乾隆登基,允禵才重见天日。
当乾隆亲自前来看望自己的十四叔时,多年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王因为多年的幽禁已经完全变了性情,他甚至以为自己的侄子是来送自己上路的。
一、大将军王允禵
十四阿哥允禵与四阿哥胤禛是同一生母,自出生起就受康熙所宠爱,允禵原名胤禵,但是又来雍正胤禛称帝,为了避讳才改为允禵,允禵的才能不仅康熙皇帝认可,就连几个兄弟也都称赞他,说他聪明绝顶、才德双全。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九位皇子分属几大派系来争夺皇位,在权力面前,兄弟之间的亲情早已被忽略了,可就连竞争对手都觉得允禵的才能很不一般,能让兄弟做出这样的评价,允禵不仅在能力上突出,性情品德上也令人佩服。
虽然允禵和四皇子是同胞,但是二人关系并不好,允禵反而和八皇子走得很近,是著名的八爷党。
九子夺嫡逐渐进入到白热化时,康熙发现八皇子心怀不轨想要谋害其他皇子,于是怒不可遏,允禵见状赶紧当场跪下来求情,说自己愿意担保。

当时康熙正在气头上,看见允禵求情气得直要拔剑,还是众兄弟跪下来抱住康熙的腿才没有继续,但还是打了允禵二十大板,而这件事过后,康熙却觉得允禵这个人有情有义、个性直爽很有担当,对他更加喜爱了。
康熙五十七年,允禵被领兵前往青海打仗,临行前,康熙封允禵为大将军王,并以皇帝亲征的规格出征,康熙还特意传圣旨到青海告诉众位王公大臣,说大将军王是我的皇子,他是个很会带兵的好将军,打仗期间所有军务都听他的,他说的话就跟我说的一样,你们要一起努力打胜仗。
此话一出,青海诸位大臣全都明白了康熙的意思,也知道允禵在康熙心中是个什么地位了,而这时九子夺嫡已经到后段,朝堂之上只剩下八爷党和四爷党,还有就是脱颖而出的允禵,这个本来支持八爷无心皇位的优秀皇子。
四皇子也开始防备着自己这个亲弟弟,他也知道这是自己夺取皇位之路上最大的变数,直到康熙去世后,四爷党的大臣扶持雍正上位,并拿出传位诏书,而这封诏书的真假到现在还存疑。
二、亲兄弟间的恩怨
雍正和允禵之间的恩怨不单单是由于争抢皇位,还有生母德妃的偏爱,虽然都是德妃所生,但雍正帝胤禛并不是德妃抚养,而是交给了佟佳氏抚养,也因此和德妃关系并不融洽。
而十四皇子允禵确是德妃的心头肉,甚至在雍正继位后,德妃拒绝当皇太后想要给康熙爷殉葬,这件事一度让雍正帝很伤心,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允禵都是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
康熙去世后第二天,雍正就派自己的亲信前往甘州,让他务必拦住康熙爷和允禵之间的书信奏折,雍正还嘱咐道,如果大将军要亲自看信,你一定要找个理由让他不要看,一定要安全的将谁也没看过的书信带回京城秘密奏呈给我。
雍正如此心急的要把所有奏折带回来查看,也许是害怕康熙在书信之中有任何传位给十四皇子的信息,那么之前那封继承皇位的诏书到底是真是假就有待考证了。

然而,这件事到底还是被允禵知道了。
允禵知道新帝登基后的举措后愈发的厌恶自己这个亲哥哥,他认为一定是雍正帝密谋篡位怕事情败露,所以才着急扣下所有书信,因此对雍正称帝感到不服。
允禵的性情还是如当年一样,他个性直爽得很,认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对于这个可能是篡位登基的亲哥哥,允禵并不认可。
于是,当允禵回到京城叩拜康熙的灵柩时,他见到已经成为皇帝的雍正却不跪拜,摆明了就是不认他。
雍正自然很生气,本就没有理由收拾他,他倒是自己送上门来,而更让雍正生气的还在后面。
雍正的侍卫见到允禵无礼便想要引其跪下行礼,而允禵却出言训斥,弄得雍正脸上一点面子也没有,反倒是八爷出来让允禵跪下,允禵就听话的跪下了,这件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雍正给允禵列的一大罪状,说他结党背君。

后来,随着雍正的的皇帝位子坐的越来越稳固,他对允禵的手段也越来越狠,曾经的大将军王被削去了军权,软禁在景陵读书。
不只是允禵,八爷一党所有皇子,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软禁的软禁,削权的削权,下场惨烈到再也没有能力站出来跟雍正作对。
当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其事件跨度之长,影响蔓延之广,由此可见一斑,雍正从这场战争中胜出,但也背负上了残害兄弟的罪名。
雍正四年,这场战争慢慢的画上了句号,雍正将自己的亲兄弟允禵革去爵位,允禵再也不是固山贝子,并被押回京城,永远囚禁在寿皇殿内。
三、多年后重获自由
昔日叱咤疆场的大将军王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允禵也不再如曾经那般意气风发、敢作敢当,多年的囚禁让他的性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开始变得安于现状、委曲求全,毕竟,见识过自己皇兄雍正皇帝的手腕,见到那些兄弟的下场,允禵的内心怎么会没有变化。
允禵原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要在囚禁之中度过了,而且还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赐死,但他没想到自己侄子登基后会对自己网开一面。
雍正的皇位坐了只有不到十四年,允禵也在囚禁的岁月中度过了十几年,直到乾隆继位后,他不顾自己父亲雍正当年的意思,毅然来到了他十四叔的门外。
乾隆亲自来看望这位少时还曾教他骑射的亲叔叔,看到十四叔已经变老了很多,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傲气,心里不免有些心疼。
雍正登基时,允禵才三十五岁,而今已经年过半百了、早生华发了。

当允禵看到乾隆时,他并没有多喜悦,而是显得有些无奈,他对皇帝说:“陛下可是来赐臣鹤顶红的?”
允禵以为自己这位侄子是来替他父亲了结这段恩怨的,以为那天就是他的大限,却没想到乾隆开口道:“十四叔这是说哪里话,朕不是来杀你的,是来放你的。”
允禵被乾隆的话惊到,缓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这个亲侄子竟是惦记自己的。
随后,乾隆下旨释放了十四叔允禵,幽禁多年的允禵久违的重获自由。
乾隆十二年,允禵被封为多罗贝勒,后来又被封为郡王,给了他可以安享晚年的荣耀。
这时的允禵年事已高,乾隆给他封官进爵,无疑只是善待这个被自己父皇囚禁多年的亲叔叔而已,允禵的手中的权力是不可能掀起风浪的。
八年后,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允禵去世,时隔多年,他终于可以去见始终疼爱他的父皇母后了,乾隆皇帝赏赐一万两银子作为丧葬费,亲赐谥号“勤”,也算是符合十四叔生前作派。
结语:
生在帝王家自然是比寻常人多了许多无奈,在皇权面前,亲情显得淡泊了许多。
雍正和允禵这对亲兄弟作为九子夺嫡的佼佼者,争斗了数年,最后却落得个两相埋怨的结果。
允禵被囚禁的数年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年少轻狂,会不会觉得自己应该早点向亲哥哥的低头,还是一直在憎恶雍正的狠辣手段。
多年的囚禁也许已经让允禵不敢回想那段马上逍遥的时光,还好自己的亲侄子还记得,还好他有重归自由的一天,只是物是人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