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选了文科,这辈子就没出路了吗?

棠棣说社会 2025-02-11 13:34:35

果然,这世界还是如张雪峰所愿!

不但中国的文科生不好找工作,全球文科生的天都要塌了。

前段时间,哈佛大学取消不少文科类专业,引发广泛关注。“文科已死”的词条迅速被冲上推特热搜第三。

这场"文科大逃杀",正在席卷全球,甚至演变成一种黑色幽默。

美媒数据显示,每关闭一个文科专业,相关教育集团的股价就上涨2.3%。

全球文科倒闭潮的出现,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是一个关于学文还是学理的选择性问题,更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且无法回避的就业问题。

2024年秋季开学的新学年,哈佛大学总共取消了分属20多个系的近30门课程,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文科类专业。

其实,哈佛关于文科类课程的优化与取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

早在一年前,哈佛就已经开始计划对学院的小语种课程进行合并。

不仅是哈佛大学,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大学在2023年9月,关闭了占其总专业数比例8%的28个专业,并辞退了143名教职员工。

而在这次裁撤事件的仅7个月之前,这所大学刚刚取消了10个专业(其中大部分是文科专业),并且取消了该校的英语与人文科学硕士学位。

2024年3月,英国肯特大学宣布逐步淘汰6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包括艺术史、人类学、健康与社会关怀、新闻学、音乐与音频技术、哲学和宗教研究。

不仅美国大学的文科类专业现状堪忧,我国的各大高校,也在2024年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专业调整。

其中,西北大学、中科大撤销了部分文科类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销了整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四川大学则一口气撤销了31个专业。

据统计,仅2024年一年,我国各大高校被撤销的专业布点总数高达1670个,是10年前的25倍。

其实,文科类专业的调整与撤销,在我国,早就开始了。

早在2023年3月,由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就明确指出:

要在2025年,完成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的优化与调整。

不难看出,文科倒闭潮这股风,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汹涌地席卷全球各大高校了。

相比文科专业报考人数的大幅下降,以及愈演愈烈的文科倒闭潮而言,理科类专业的现状却走势良好。

在我国,仅人工智能方向的理科类专业增设数量就超过100个,在过去6年时间中暴增了15倍。

导致文科与理科类专业差距如此之大,其实早已有了迹象。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说,大学的办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而大学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学生的学费和财政拨款以外,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界的捐赠。

可因为文科类专业并不具备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能够收到的捐赠与理科类专业相比,往往相差甚远。

在财政拨款的财务分配之下,也处于劣势地位,这直接导致了文科类专业的办学经费不足问题。

另一方面,多年前为缓解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纷纷采取了扩招策略。

但经费有限,不需要过多场地和设备的文科类专业自然成为首选。

在经历一轮盲目扩招之后,再加上前面所说的经费问题,滋生出许多注水专业。

再加上,自文理分科开始,家长和学生就天然地对文科类专业抱有歧视心态。

毕竟,企业在招聘中更倾向于招募理工科一类,尤其是在经历多轮经济打击之后的今天,企业往往更需要能够直接参与到生产中的学科毕业生。

这使得文科生毕业后需要面临比理科生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相比理科生也面临更高的失业率。

2024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最高的多是文科专业

这些,都直接显示出了文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促使学生与家长们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理工科。

于是,在办学经费不足,专业实用性不够,报考人数日益降低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压力之下,各大高校不得不合并、撤销文科类专业,并开设更有就业竞争力优势的理科专业。

面对全球文科倒闭潮,文科生的价值降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人类社会离不开对人文素养的需求。

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不应该低估文科知识的力量。

但面对就业现状,对于已经踏入文科类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而言,需要转变就业观念,更加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一方面,文科生要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护城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文科生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现如今,单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了,

在企业眼中,真正有胜任力的人,往往是拥有复合能力的人。

针对这一现象,许多高校已经开始规划和构建全新的文科专业。

比如,南开大学就构建了科技人文、数字史学、数字经贸、智慧旅游等“新文科”专业;

山东大学也在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理、工、农、医等学科开展深度的交叉融合;

努力开拓金融科技、科技考古、计算机法学、社会信息学等全新的学科领域,以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现实中,也不乏文科生通过跨界,实现文科价值,找到高薪工作的先例。

澎湃新闻就曾报道过一个2014届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小明的故事。

他先是通过自己原专业所学的统计学、sql语言等课程,做拓展学习,打造技术,靠着这些技术,在校期间,他就在大厂做了几份数据分析的实习工作。

接着,又凭借自己的大厂实习经历,找到了一份游戏设计的工作。

工作几年后,在同等学历文科生能拿到16K的月薪的现实情况下,小明的年薪已经达到了60万。

其实,文科生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文科的素养与思维优势,并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实用技能相结合,他们在职场中的发展并不会输于理科生。

当哈佛大学关闭古典学系的通知像一记休止符落下,教育市场正用脚投票完成残酷的进化论。

在ChatGPT写出十四行诗的年代,人文学科的价值标尺已被数字化浪潮重新校准,那些能创造即时经济回报的学科,才能挤进象牙塔。

但人文的火种从未熄灭。

马斯克在SpaceX控制室播放《2001太空漫游》,张一鸣在算法帝国里藏入《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真正穿越周期的商业领袖都明白:代码可以构建世界,但只有人文精神能让世界值得被构建。

人文教育从来不是某个专业的专属品,而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操作系统。

当AI开始撰写悼词,或许我们终将明白:那些被裁撤的课程,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体面地迎接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END-

参考资料:

南风窗《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

南方周末《“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临”:泡沫的破碎,未尝不是转机》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吴晓波频道《这一年,已有1670个大学专业被撤销

澎湃新闻《文科生找工作有多难?顶级名校毕业后,我投了1000份简历》

作者:沙芮西

编辑:柳叶叨叨

0 阅读:0
棠棣说社会

棠棣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