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f2a0155ded78c5086d6adfc29f1364.gif)
这两年,国内文旅市场“热辣滚烫”,隔段时间就会有一个网红城市出圈。
但在2024年下半年,这些网红城市,逐渐熄火。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旅游城市榜单中,排名前五的依然是重庆、上海、北京、武汉、西安。
曾经的网红城市并未占据榜单前列。
热潮过后,网红城市跌下神坛,人们只是短暂地“爱过”一阵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41cb5b32f7fa8caeeb53e0a97b7064.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72e3105d4e114a327095816c6dedbd.png)
这两年,因流量出圈的城市层出不穷。
淄博、哈尔滨、菏泽、阿勒泰、天水、隰县、重庆等,在全国掀起现象级热潮,被人们称为网红城市。
其实,“网红城市”这个词并非现在才出现。现在的网红城市已经经历过4次的迭代。
最开始“网红城市”是以自然风景闻名,像厦门、云南,再到因人工景观而火的城市,如西安、重庆,再到以贴近年轻人审美而火的长沙等。
当下,网红城市的出圈,则以互联网热点引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9d7a31a6bf9eb0094993bcc60532be.jpg)
淄博的烧烤,天水的麻辣烫,网红郭有才带动菏泽出圈,黑话悟空带动了山西隰县的小西天。
网红城市似乎是偶然的天降流量,但偶然的背后也有一定的必然。
哈尔滨火后,文旅局说道:“我们已经准备了一年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宣传和造势,这才是真正抓取流量的关键。
网红城市,可以说是流量密码的直接产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7f585107bcf7bf0460f5d508e0e3d4.jpg)
泼天的流量迎来泼天的富贵。
这些网红城市的出圈,直接带动了国内经济效益的直线提升。
2024年仅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数就已经达到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4.3%,带动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据统计,出游游客总消费2.73亿元,同比增长了19%。
这也再次说明了,流量对于这个时代有着多么强大的推动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6f16d821717f6d5e7414a5ca5a0763.png)
但走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却是个大难题。
烧烤出圈的淄博,在2023年曾创下日发送和到达游客共8.4万人次的新高。
而在第二年的国庆大假时,游客骤然下降到3.2万人次,
并有数据显示,2024年淄博人均旅游消费仅为1030元,远低于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平。
尽管旅游业火爆,但其工业产值仍是旅游业的10倍,GDP增速在全省排名中,竟然排到了倒数第四。
2024年3月因麻辣烫火起来的天水,在短短两个月时间,接待游客就达到1338.17万人次,游客消费76.95亿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927a7b58c2e5c78af2ec8c84e72fa2.jpg)
看似如此高的流量,但是仅仅两个月时间,就恢复往日平静。
火爆时,当地创业者争相开店,流量褪去后,门店批量倒闭。甚至“天水麻辣烫倒闭”冲上热搜第一。
更魔幻的是,“天水麻辣烫倒闭”一度成为流量密码,许多麻辣烫店主靠拍倒闭视频,收割了一波流量。
另外,凭借郭有才一首《诺言》带火菏泽,彼时每天有30多万游客齐聚菏泽南站,但从整体经济效益来看,菏泽并未靠人流量让经济突飞猛进。
去年五一期间,据统计,菏泽共接待游客62.14万人,但每个人的人均消费只有57.7元,这根本不足以撑起旅游的一片天的消费。
同样因《我的阿勒泰》出圈的新疆阿勒泰,在五一期间,接待游客88.65万人次。
但因为缺乏成熟的旅游配套和产业基础,网上众多吐槽,昙花一现后迅速陷入沉寂。
借助《黑神话·悟空》流量带火的山西隰县,一个常住人口不到10万的县城,承接这样的客流量,势必存在诸多困难,这也导致隰县随着游戏热度下降,隰县也暗淡下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8f4e46ea9c019927a51b622e6af67a.png)
有人说这是流量边际递减效应。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流量经济并非城市发展的救命稻草。
站在流量的风口浪尖,盲目跟风,注定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长久举措,想要长存和持续发展,还得从根本解决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c4a87721ba5c318d656ba9b060f08c.png)
有人说,网红城市消失了。
其实,这些城市并未消失或者跌落神坛,只不过文旅经济难撑一座城市的GDP。
就拿哈尔滨来说,“冰雪旅游”确实有着不错的成绩,去年旅游总人次增长41.4%,但旅游总收入仅增长7.4%。
这只是表象,第一季度哈尔滨GDP总增长量只有3.7%,在东三省中垫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57a3498f4e1dd9958efd8c64d1edc4.png)
而淄博作为一座老牌工业城市,拉动GDP的马车,依然是工业,占比超60%,旅游业对整个城市的经济贡献不大。
网络流量是放大器,而非救命稻草,一座城市发展,还是需回归产业本质与民生福祉。
另外,除了旅游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乏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网红城市想变“头回客”为“回头客”,就必须依靠全方位的城市服务。
重庆、西安,这种老牌“网红城市”,能长红靠的绝非一时的流量,必然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了其自带流量,文化底蕴之深厚、旅游资源之丰富更非一般地方可比。
再加上文化、旅游、餐饮全方位融合,各种商业模式日臻成熟,自然容易形成“长红”效应。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座“旅游长红”的小县城,浙江安吉。
安吉已经成为中国文旅第一县。这里是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县城,也是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县城。
60余万人的小城,有300多家咖啡馆,一家网红咖啡馆,创始人是一群90后,每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营收近1000万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1c97d95a691cc696cb857ffa1c4bb1.gif)
除了多元化的文旅生态,安吉还是数字游民的创业天堂,几十个数字型、科技型新经济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
2023年,安吉县GDP突破615亿元大关,在湖州市排名第四。
将流量转化为实体产能,浙江安吉为许多“网红县城”打了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3c854688e68872d5880614cc5aa785.jpg)
随着我国对外签证减免国家范围、放宽口岸签证办理等一系列举措,去年开始,已经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纷纷来中国打卡。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入境游客已经突破1亿人,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这些外国游客的到来,势必会带动中国旅游行业增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a2566264dd9e6c7096d31d43c126ee.jpg)
如今,各地文旅为了更好地迎接这波泼天富贵,整装蓄势待发,无论从软实力还是硬核,都已然做好充足准备。
2025年的网红城市竞赛,不再是简单的流量争夺战,而是一场关于文化厚度、技术深度与产业韧性的全面较量。
那些能通过数字技术激活文化DNA、用流量反哺实体产业、让网红效应转化为民生红利的城市,终将在新一轮城市洗牌中胜出。
未来的城市IP,注定属于那些既能制造“爆款瞬间”,更能构建“价值长链”的进化者。
-END-
参考文章:
旅优资源《网红城市,没有挺过2024》
九派评论《网红城市消失了?“破天流量”具有偶然性》
原点original《2024的网红城市,现在怎么样了?》
作者:星苒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