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后疫情时代的第一年,随着管控成为历史,上海机场也因此迎来了太阳重新升起的日子。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全年实现了110.47亿营收,超过了2019年水平,但是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仅为9.34亿、8.29亿,始终只能达到2019年的一个零头(2019年公司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0.3亿、49.85亿)。
在此盈利表现下,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2.33%,继续摆出了一副惨不忍睹的模样。
为什么在疫情管控终结之后,依然表现如此糟糕呢?
首先,必须承认随着人流量的逐渐活跃,复苏其实是肉眼可见的。
全年浦东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43.39万架次,同比增长112.29%,旅客吞吐量5,447.64万人次,同比增长284.22%,货邮吞吐量344.01万吨,同比增长10.36%。
虹桥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26.68万架次,同比增长117.51%;旅客吞吐量4,249.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8.84%;货邮吞吐量36.32万吨,同比增长96.83%。
但是,这种复苏是渐进式的,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国际航线仍然是处于半残状态,直到下半年才逐渐恢复到正常人流水平。
这也就致使浦东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只有5448万人次,仅为2019年的71.5%(7615万人次)。其中,国内航线旅客量虽已超过了2019年水平,但国际航线旅客量只达到了2019年的38.6%。
客流量不及2019年,除了影响航空收入之外,也会影响到商业餐饮、物流、广告等非航空衍生收入。公司在营收端之所以能够反超2019年,主要还在于虹桥并表的影响,也就是说过去手上一个机场,而现在是两个机场。
那么从这个角度看,相当于两个机场只抵得上过去一个机场的收入,但是相应固定成本却必须得按两个场子来支出。所以就造成了营收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盈利却始终在低位徘徊的情形。
此外,最赚钱的免费收入仅为17.88亿,而2019年是52.1亿(只达到了当年的34.32%)。
造成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分成协议所致,2019年时免税协议综合销售提成高达42.5%,但是在后来签订的城下之盟中,是按照不同商品品类给予18%-36%的提成,下降幅度很大,可以视为击沉公司业绩的又一大关键因素。
进入2024年之后,情况同样如此,1-3月上海机场共实现营业收入30.29亿、净利润3.86亿、扣非净利润3.82亿。
营业收入相对于2019年同期增长9.19%,但是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只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27.75%、28.44%。
其中,浦东机场一季度飞机起降架次12.91万架次,较2019年同期上升1.73%(国内部分较2019年同期增长19.9%,国际部分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1.9%);虹桥机场起降架次6.93万架次,同比增长12.64%。
机场部分恢复的其实还算不错,但是受制于协议影响,免税收入仍然只有3.47亿,比2019年同期相差很远。
因此,目前看除非上海机场重回强势议价地位,与日上免税行(上海)有限公司重新签署类似疫情前的协议,否则公司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业绩水平。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