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三个副师长,毛主席都曾寄予厚望,但发展成绩完全不同

明星大都会会 2025-02-22 10:42:18
前言

两党统一战线形成之后,咱们党的红军主力就改编成“八路军”,还编了三个师,这三个师在抗日战争里可是咱党的绝对主力。

这三支军队的师长人选可是毛主席亲自定的,师长分别是林总、贺老总和刘帅。副军长的资历当然得很深厚,所以这三位副军长也是毛主席亲自敲定的。毛主席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不过,这三位副军长最后的发展成就可不一样。

一、聂荣臻

首先得讲讲115师的副师长聂帅。大家都知道,115师在咱们党的抗日战争里可是战功卓著的一支部队,那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是115师打出来的。

我军里有好多将军都是从115师出来的。像咱们都知道的杨成武、邓华、杨勇、陈士渠,他们以前可都是115师的将领。就连万岁军的军长梁兴初,以前在115师的时候也仅仅是个小营长。

可是,大家一提到115师,就老是把聂帅给忘了。甚至还有人说,在后来的战争里,聂帅的战绩和功劳都普普通通的。得知道,一开始聂帅手底下能使唤的人没多少。1937年底的时候,115师有过一次大分兵,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五台山分家”。

林总领着主力部队往南去发展了,就给副师长聂帅留下三千人。聂帅就靠着这三千人建立起第一个敌后根据地。这才短短一年多,聂帅就把这支队伍扩大到十万人,光这事儿就足以看出聂帅的本事。

不过聂帅的军事指挥能力一直饱受争议,就因为这个,开国上将郭天民对他意见可大了。但要是说到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工作,聂帅那绝对是顶尖的,能把三千人的队伍发展到十万人,这成绩相当辉煌。

华北地区向来是敌军活动特别频繁的区域,扫荡就跟家常便饭似的。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聂帅花了八年时间,把队伍发展到三十多万人,这里面有九个纵队。

解放战争快开始那阵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晋察冀接连打了好几个败仗。前面提到的郭天民将军,就是在这个时候对聂帅表达不满的。

都经营好些年了,虽说打过几场败仗,可晋察冀恢复得那叫一个快。特别是朱老总和刘少奇先后到了晋察冀之后,没多久就把晋察冀的劣势给扭转过来了。从解放石家庄就能瞧出来,晋察冀是相当有实力的。

那肯定没法跟在中原跟国民党主力作战的那几大野战军比。虽然不是第五大野战军,可聂帅的地位和那几位司令员是相同的。

三大战役打完之后,华北军区又接到了一个超重要的任务,啥任务?就是保卫北平。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过不了多久就要进京赶考,这保卫的事儿可就全都交给华北军区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聂帅就被任命为北京市市长。到了1955年授衔的时候,聂帅被授予元帅军衔。聂帅的后半生,那可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咱们国家的科技建设上。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科研那可离不开聂帅。

二、徐向前

接下来得说说129师的副师长徐帅,129师的前身就是红四方面军。而且,129师分兵比115师还早,在土地革命后期的时候,129师就已经分兵一次了,刘帅和徐帅一人带一队。

徐帅当然是完全有能力担任师长的。不过,徐帅带领的军队在西征的时候损失可不小。西征军的那种悲壮,徐帅一辈子都不想再提起。

西征军差不多全军都没了,能活着出来的战士没几个。可刘帅的实力没受啥损失,这不,师长这个位子就归刘帅了。但毛主席一直都特别欣赏徐帅,还很器重他,能不能当正职和徐帅的能力没啥关系。

1938年春,徐帅临危受命奔赴冀南地区。稍微了解下当地状况后,徐帅就开始行动了。他先抓战士们的思想教育,多次开动员大会给战士们打气。等军心稳定了,徐帅就着手解决实际问题了。

才短短一年的工夫,冀南地区就又有了生机。这,徐帅可是出了大力的,中央也都瞧在眼里。冀南刚走上正轨,山东那边又出岔子了。中央下了一道调令,就把徐帅从冀南调到山东去了。山东人是不少,可没个统一指挥,压根就没法把战斗力发挥到最大。

大家都知道,徐帅这一辈子就只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身体不好。早在徐帅西征的时候,他的身体就被大大小小的伤病折磨着,后来战争那么激烈,根本就没机会让徐帅好好养病。好多人都说,徐帅在解放战争里取得的成就不怎么高。

他不是没有成就,是身体不行了,没法指挥战役。要是身体没出问题,在解放战争里他肯定能取得更大成绩。你看将军以前的战绩就知道,不管谋略还是战术,将军都很厉害。

1955年授衔仪式的时候,徐帅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徐帅可是大家公认的最低调的元帅,想当年,他连回忆录都不愿意写。

三、萧克

最后要讲的是120师的副师长萧克。萧克将军在八路军的六位师长里,是唯一没被授予元帅军衔的,连大将都没评上。不过萧克本人可不在乎这个事儿。

主流的说法认为,原因在于冀热察根据地事件。1939年初的时候,萧克将军接到组织的命令,让他前往冀热察开辟根据地。

萧克去之前那也是满怀着雄心壮志。可他到了冀热察以后,干了件影响特别大的事儿,把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给处决了。当时除了冀东抗联,还有邓华、宋时轮率领的两支军队。这三支军队都是被日本人反扑,没办法才退到平西去的。

高志远特别痛恨日本人,就想接着打回去。这时候萧克刚上任,他就觉得高志远这么干是冲着自己来的,想给自己个下马威。巧的是,萧克这时候又接到举报,说高志远和吴佩孚勾结,还想背叛当汉奸。

萧克一听,这哪行,马上就把高志远给抓起来了。邓华和宋时轮,也立刻找到萧克,直截了当地说高志远不是那种人。

可萧克没听这两人的劝,最后到底还是把高志远给杀了。先不说高志远到底通没通敌这事儿,咱先讲讲这对局势有啥影响。

冀东抗联可是高志远的老队伍,他们肯定不会再跟着萧克。很快,组织上就把邓华、宋时轮这些人给调走了。没了猛将,这队伍打仗的时候就更费劲。上头没办法,只能把这挺进军给撤了,然后把萧克调到晋察冀去了。这么一来,萧克就没了独当一面的机会,这对他授衔的事儿影响可大了。

结语

这三位将军那可都是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一辈子!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咱们现在的中国。他们的事迹,咱们永远都得记在心里,他们立下的大功永远不朽!

0 阅读:12
明星大都会会

明星大都会会

明星大都会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