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老地图”叙事,普京的“老观念”注定会被时代潮流所摈弃

又柔聊国际 2023-06-10 05:42:03

日前,普京在他的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会见了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瓦列里·佐尔金。两人见面时,简单的寒暄过后,佐尔金摊开了一张古老的地图。于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出现了。

佐尔金指着被摊开的地图说:“在宪法法院,我们找到了一份17世纪地图的副本。该地图是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绘制的……我之所以将它带来,是因为那里(地图上)没有乌克兰。”于是,普京顺理成章地“老调重弹”了他的“乌克兰不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论断。

在凝视、端详和仔细研究了这幅17世纪中叶法国人桑松绘制的古老地图后,普京郑重其事地再度强调了他此前的论断:“历史上本就没有乌克兰这个国家”,它是“苏联的产物”,是列宁一手创造的出来的。

不得不说,以上的场景颇有“历史画面感”,时光仿佛“反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彼得大帝征战欧亚大陆时期。在一张摊开的地图旁,听完助手和参谋们的情况介绍后,彼得大帝果断地伸手一指:就是它(地名)了,拿下。

“很敬业”的佐尔金院长找到了这幅并不难找的“古老地图”。之所以说它(地图)不难找,是因为它一直都在那里(俄罗斯宪法法院),只是不方便展示而已。

这张地图之所以“不方便”展示,是因为这张地图曾被视为包括沙俄在内的欧洲列强扩张和侵略的“证据”。因此,如果不是因为这场俄乌冲突,俄罗斯是不会轻易搬出这张地图的。

俄罗斯搬出一幅17世纪的“老地图”叙事,无非是想说明:不仅“收回”克里米亚、卢甘斯克等曾经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是合法的,即便是将乌克兰“归为己有”也是“合理”的,因为,自古以来乌克兰就“不是一个国家”,即便是成为了一个“国家”,那也是基于历史错误的“产物”。所以,有必要“翻翻旧账”。

其实,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普京就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关于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的万言文章。在文章中,普京不仅否定了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存在,而且以“源头”论否定了乌克兰的民族和文明独立性。

普京的“论断”自然不能被乌克兰人所接受,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乌克兰人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和有别于俄罗斯人的文明。再者,若论“源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基辅罗斯三兄弟”的“祖上”就是基辅。所以,普京的理论和俄罗斯人的逻辑难以“自洽”。

俄罗斯之所以特意搬出17世纪的一幅地图,意在说明1654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时,乌克兰并不是个国家。可是,那又如何呢?而且,俄罗斯此举甚至有点“搬石头砸脚”之意味。

比如,若以17世纪论,俄罗斯又该如何解读外东北那片领土呢?想来,俄罗斯肯定又会以“现代”论之了。若以现代论,那么,乌克兰也早已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即便乌克兰是“苏联的产物”,是列宁创造的,但从现实来说,却已经成为事实。从理论层面来说,尽管乌克兰当时只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但乌克兰却是联合国的50个创始国之一。而《联合国宪章》开明宗义,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成为联合国成员。

以现实而论,乌克兰从苏联解体中独立后,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也包括俄罗斯自己在内。而且,每一个“建交公报”中,无一例外地都有“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样的条款。这难道还不能证明乌克兰这个“国家”的存在吗?

如果俄罗斯仅仅是质疑克里米亚等领土的“归属”问题,那还算“有情可原”,但俄罗斯现在居然连乌克兰是个“国家”都否定了,这就毫无逻辑可言了。而且,其思维观念仍然停留在100年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上只有49个国家,二战前世界上是63个国家,二战结束时增加到132个国家,而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193个国家。毋庸置疑,如果以俄罗斯人的逻辑,找出一份几百年前的地图,然后开战,那这世界还不乱套吗?

再者,俄罗斯由一个一隅之地的“莫斯科小公国”扩张到现在的17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自然蕴含了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血泪史,那么,这些民族或国家是否也应该以俄罗斯人的逻辑,用历史事实向俄罗斯索取土地呢?

俗话说“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想证明什么”。显而易见,俄罗斯之所以费尽心思找出17世纪的“古老地图”来叙事,恰恰说明俄罗斯在攻打乌克兰和占领乌东领土问题上,无法从现在的国际法中找到“合适”的借口。而这也再次证明,俄罗斯人的“生存和发展”观仍然停留在100年前,所秉持的仍然是彼得大帝时代形成“安全和发展”理念。

直白地说,这场俄乌冲突,如果是在100年前发生,世人自然无话可说。毕竟,那个时代“弱肉强食”仍然盛行。然而,在人类社会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惨痛教训后,世界文明程度已经大大提高,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里,尽管仍然有“弱肉强食”的现象发生,但总体上是进步的。比如,美国的一些“霸道”行为就遭到了国际社会的长期诟病和谴责。

即便是美国的“手法”更隐秘,方式更灵活,也逃不过群众们“雪亮的眼睛”,何况是更直接、更粗暴的“俄罗斯模式”呢?直白地说,在俄乌冲突这件事情上,俄罗斯的行为之所以不能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原因就在于“此一时彼一时”,或者套用印度总理莫迪告诉普京的话:现在的时代不是战争时代。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段时间曾非常直白地说:俄罗斯已经在战略上失败。对于这个结论,有不少专家和学者也是这样分析和判断的。然而,在舆论场上,却有不少人坚定地认为“俄罗斯不会输”,也“不可能输”,而且,只要“占领了土地”那就“利在千秋”,就是俄罗斯的“胜利”。其实,这种“说法”也是俄罗斯人的逻辑和普京的理念。然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目前如此被动的根源。

根植于俄罗斯人头脑中的观念是:有资源和出海口领土就是俄罗斯崛起的法宝,“缓冲地带”就是俄罗斯的安全保障。所以,因为出海口和资源,俄罗斯必须将克里米亚、扎波罗热、赫尔松和顿巴斯地区“拿下”,因为“安全保障”,必须对乌克兰“去军事化”,以便留出“缓冲地带”。

直白地说,俄罗斯的这种生存、发展和强大的观念,如果是彼得大帝时期,那无可厚非。如果是在百年前,仍然能够勉强成立。然而,时代变了,土地和资源已经不是“第一位”,科技和温和的人文环境才是一个国家强大和富裕的两大动因。

“弹丸之地”的以色列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而且,在国家安全上,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照样拿它毫无办法;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德国的国土面积都不大,资源也都不丰富,有的甚至是资源贫乏的国家。然而,它们却都成为了发达和富裕的国家。无他,科技以及适合不断创新的人文环境。

之所以有人不赞同俄罗斯已经在“战略上失败”的判断,是他们不太明了战略失败的真正含义。显而易见,说俄罗斯“战略失败”并不是说俄罗斯在战场上战败,而是指俄罗斯因为这场冲突“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直白地说,俄罗斯可以不停地“卖资源”,但那只是“维持”,那也只能证明仍然原地踏步的“活着”,而不能说明是国家在发展和进步。那样的话,俄罗斯肯定会被世界上的强国拉开更大的距离,特别是在科技层面。

其实,“占有”克里米亚后的事实已经足以证明,俄罗斯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富有、更强大和更安全。

对于独立后的俄罗斯来说,2014年无疑是它的历史转折点。2014年之前,在渡过苏联解体的“阵痛期”后,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来临,从2003年开始,俄罗斯经济迅速崛起,至2013年时,俄罗斯的GDP总量达到2.29万亿美元,人均GDP1.6万美元。毫不讳言地说,那时的俄罗斯已经是半个身子挤进了发达国家行列。

然而,克里米亚事件却让俄罗斯的发展道路“拐了一个弯”。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逐渐显现,至2015年时,俄罗斯的GDP总量下降到1.36万亿美元,人均GDP跌落到1万美元以下,仅为9313.01美元。直到2021年,俄罗斯的GDP才恢复到1.78万亿美元,人均GDP回弹到1.22万美元,但仍然远远低于2013年时的最高峰。

从俄罗斯2014年被制裁后的军事力量发展角度来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时,乌克兰几乎毫无反应,甚至都没敢动过武力“抗争”的念头;顿巴斯地区冲突的头两年,乌克兰正规军经常被俄罗斯稍微支持一下的顿巴斯地区武装打得“狼狈不堪”。那说明乌克兰军力俄罗斯军力没有可比性。

可是,仅仅几年后,当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时,却发现,此前不堪一击的乌军却令名声在外的俄罗斯军队“折翼”基辅围攻战。客观地说,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乌克兰得到的西方武器援助很有限。显而易见,不是乌克兰的军力有多么明显的增强,而是俄罗斯的军力停滞不前或者说退步了。

俄罗斯的军力之所以“退步”了,有两个原因。一是缺钱。二是技术和技术产品的进口被西方限制。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每年的军费开支只有500亿美元左右,而且还有着庞大的核武器库需要维护,自然没有更多的闲钱去用在常规武器上开发上,加之技术上被限制,也就与美国和北约国家的武器形成了“代差”。

直白地说,即便是俄罗斯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中能够占领和保住克里米亚、卢甘斯克等领土,那也不能证明俄罗斯在战略层面获得了胜利。因为,不出意外的话,西方此后对俄罗斯的制裁将会比克里米亚事件的制裁更极端、更持久。也就是说,俄罗斯可能会因此失去至少10年的发展机遇期。

舆论场上始终有观点认为,俄罗斯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足以经得住战争消耗和西方制裁。至于科技层面,基础不算薄弱的俄罗斯完全可以“奋起直追”。可是,不知有没有想过,对手不会原地踏步的等着你,时代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比如说俄罗斯急需的芯片,即便是俄罗斯追上了现在的水平,对手却可能有了更新一代的芯片。

实话实说,如果俄罗斯失去10年发展机遇期,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水平就可能会整体落后至少20年。那样的话,又何以保住所占领土。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指望核武器“一招鲜”打天下的时代终究会成为过去时。

事实上,从这场俄乌冲突中就已经能够感觉到,核武器正在失去它的威慑力,否则的话,西方就不会在援助乌克兰武器上不断升级,而俄罗斯也不至于如此纠结和无奈了。所以,占领乌东领土,会使俄罗斯更强大、更富有、更安全,以及对俄罗斯人民利在千秋的说法并不科学。也许给俄罗斯人带来的恰恰是“世代仇恨”。

不否认俄罗斯的这场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有反对美国霸权的客观因素,但从俄罗斯对卢甘斯克等四地领土的“渴望”来看,主要还是因为俄罗斯人和普京依然秉持着早已过时的国家安全和发展观。

毫不讳言地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俄罗斯和普京这套陈旧观念和逻辑终将会被时代摈弃。因为,往好的方面来说,只能使俄罗斯“大而不强”。如果从坏的方面来说,不排除俄罗斯会类似苏联那样“二次解体”的可能。

1 阅读:6

又柔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