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普京已“四面楚歌”,似乎有些夸张。但显而易见,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内忧外患”,普京已是“焦头烂额”。稍有应对不慎,不仅俄军会在乌克兰战场上一败涂地,普京自己也极有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直白地说,真正考验普京的时刻到了。
一,乌克兰的反攻战已经打响,俄军的应对略显吃力
泽连斯基在参加6月初的欧共体会议时宣布,乌克兰已决定反攻。他说:“我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老实说,它(反攻)可以有多种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我们将会去做,我们已准备好了。”
果不其然,就在这几天,乌克兰人的反攻战已经正式打响,既有正面攻坚战,也有试探性进攻;既有谋划已久的重点进攻,亦有基于情报的突袭。此外,意想不到的进攻方向还造成了别尔哥罗德等俄罗斯边境地区的“风声鹤唳”。
在巴赫姆特这个正面战场上,趁着“瓦格纳”雇佣军撤离,车臣武装尚未部署到位的间隙,乌军毫不犹豫地“转守为攻”。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英国国防部的情报显示,乌军的果断反攻,迫使俄军将“预备队”——俄正规军中特种部队投入了巴赫姆特战场,而这将导致俄军的战场调度“不够灵活”,从而使俄军的精锐部队陷入困境。
在乌南靠近克里米亚的俄控扎波罗热地区,乌军同样发起了一波被视为“试探性”的进攻。据“罗加乔夫在线”报道,在扎波罗热与乌格列达达尔之间的突出部弗列米耶夫斯基地区,乌军的一个战斗群在10辆坦克和多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向俄军阵地发起了攻击。而这被视为乌军将发动以克里米亚为目标的南部战役的“试探”。
据多个消息源证实,6月5日,乌军以两个旅的兵力突然在南顿涅茨克方向发起了攻击。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战报,正在该地前线视察的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自指挥俄军击退了乌军的突袭。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得到格拉西莫夫在前线的情报后,乌军的一次临时行动。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乌军有足够的机动能力。
匪夷所思的是,乌军真正“博眼球”的反攻居然不是在乌克兰战场上,而是在俄罗斯的边境地区。因为,俄罗斯口中的“乌克兰破坏小组”已经让别尔哥罗德等俄罗斯边境地区“风声鹤唳”。
日前,俄罗斯国防部发表声明说,一队“乌克兰破坏小组”试图在别尔哥罗德州渡河,但被俄防卫部队打退。不过,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则证实,一队“乌克兰破坏小组”在与俄军激战后劫持了许多俄罗斯平民,并在视频中相约格拉德科夫到别尔哥罗德州的一处教堂中“谈谈”。直白地说,乌克兰“破坏小组”在别尔哥罗德州的“行动”已经导致俄罗斯几个边境州“人心恐慌”。
二,西方不断从战略上“唱衰”俄罗斯,针对普京的绳索似乎越勒越紧
人们想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会逐渐减弱的现象并没有出现。相反,西方对乌克兰重型武器的援助实则是加力和加速了,似有助乌克兰“最后一击”之意。比如,在援乌“积极分子”英国提供“风暴阴影”远程导弹系统,拜登在F16战机问题上“松口”后,西方阵营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似有完全“放开”的趋势。
即便是公认的,在北约内部与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匈牙利,似乎也有了“不看好”俄罗斯能够取胜之意。而德法这两个一直在反俄战略上不积极的欧盟“双雄”,其态度和立场也正在转变。
就在这几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连续发表了几次讲话,认为这场战争不会有赢家。因此呼吁:一定要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反攻前促成停火和和平谈判。欧尔班的理由是,乌克兰的反攻会带来“一场腥风血雨”。尽管欧尔班是以避免双方人员伤亡为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向与普京关系“和睦”的欧尔班也认为,俄罗斯已经无法赢得这场冲突的胜利。
从冲突之初仅向乌克兰提供防弹衣和头盔,到援助乌克兰“豹式”坦克,再到准备步英国后尘,拟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系统,足以表面,不愿对俄罗斯“下狠手”的德国已经转变立场。而在态度上,前几天还在表示愿意与普京通话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居然在6月3日的一次国内演讲中对俄罗斯和普京“破口大骂”,显而易见,德国已经判断出俄罗斯将会失败,需要踩上一脚了。
继不久前公开声称“俄罗斯已经战略失败”后,法国总统马克龙5月3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言论再次表明,他已经不看好俄罗斯。马克龙表示,他不希望普京被国际刑事法院逮捕。因为乌克兰战争最终需要谈判来解决,如果普京被捕了,俄罗斯国内也就没有谁可以谈判了。
从表面上来说,马克龙似乎有尊重普京之意,但如果细究便不难发现,这是一种“看衰”。一是俄罗斯的失败已经板上钉钉。二是“逮捕”普京似乎也是“不在话下”,只是为了避免俄罗斯战败后的“群龙无首”,而留下普京这个“谈判对手”。这对俄罗斯和普京来说,既“是可忍孰不可忍”,而又“无可奈何”。
有西方智库、专家和媒体分析认为,从乌克兰的反攻策略,西方对乌克兰武器援助的迅速升级,欧共体会议上表现出的态度,以及前不久G7峰会上释放出的信号来说,种种迹象表明,即将于7月初召开的北约峰会,可能会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即逼迫俄罗斯无条件地坐上谈判桌。也就是说,普京面临的“外患”将进入“临界点”。
三,内部“分歧”正在转化为“内斗”,甚至发生了武力“内讧”现象
所有开源消息都表明,自“基辅突袭战”失利和乌克兰战场陷入僵局后,以小卡德罗夫为代表的俄罗斯地方武装,以及以普里戈津为代表的私人武装首领与俄罗斯军方高层的“分歧”就开始公开化了,而且,这种“分歧”逐渐演化成了“内斗”,甚至是“内讧”。
小卡德罗夫以及“瓦格纳”雇佣军老板普里戈津多次公开指责和抨击俄军高层,诟病以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为代表的俄军高层“指挥不力”,“故意”不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军需和火力支援。特别是巴赫姆特激战时,普里戈津甚至指责俄军高层有借乌军之手消灭“瓦格纳”雇佣军之意。而这种“猜疑”终究导致了一场传言中的“武力内讧”。
在拿下巴赫姆特后,普里戈津宣布,“瓦格纳”雇佣军将从6月1日起撤离巴赫姆特阵地。而在撤退过程中,普里戈津又声称,乌军并没有“追击”撤退时的“瓦格纳”雇佣军,反而是“惊奇来自另一方”,因为在“瓦格纳”撤离的道路上布满了爆炸装置。普里戈津显然是在暗示此举为俄军所为。
就在普里戈津“暗示”俄军故意阻止“瓦格纳”雇佣军撤退后,“瓦格纳”在其媒体平台上宣称,“瓦格纳”与俄军近期发生过一起武力“内讧”,“瓦格纳”俘虏了隶属于俄军第三集团军第72旅的一位中校军官。尽管这起“事件”没有得到俄方证实,但也足以说明,俄武装力量中不同隶属的几支部队缺乏“信任”,甚至已“水火不容”。这不仅会削弱俄军的战斗力,而且会影响到俄罗斯的政治生态。
四,俄罗斯的“内奸”已经出现,并已形成“内外勾连”之势
从乌克兰与俄罗斯边境攻入别尔哥罗德州,并制造俄罗斯几个边境地区“人心惶惶”的那几支武装力量,在俄罗斯人口中叫“乌克兰破坏小组”,但在乌方及舆论场上也被称之为“俄罗斯自由军团”和“俄罗斯志愿军”等。他们声称自己是俄罗斯人,他们对别尔哥罗德的进攻是为了结束这场战争和推翻普京政权。
“俄罗斯志愿军”在视频中表示,他们在占领别尔哥罗德后,将首先在那里建立所谓的“别尔哥罗德共和国”。而“俄罗斯自由军团”也在视频中公布了他们的行动纲领和目标,他们声称,将推翻普京政府,建立一个全新的俄罗斯。
毋庸置疑,像“俄罗斯自由军团”这类“内奸”组织虽然力量不强,难以在军事上达成目标,但对俄罗斯国内政治造成的影响显然大于外部力量,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俄罗斯国内民众的“信心”。况且,还会削弱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军力。
比如,俄罗斯著名军事评论家斯特列科夫就认为,别尔哥罗德等边境地区的武装力量没有能力阻止“俄罗斯自由军团”等武装力量的攻击,除非从乌克兰战场上抽调兵力。而普里戈津和小卡德罗夫都表示,他们可以派出部队保护别尔哥罗德人民。果真如此的话,不仅会削弱乌克兰战场上的俄军力量,而且会制造出更大的“恐慌”。
由此可见,“内外勾连”的模式对俄罗斯国内造成的政治影响,对普京执政基础的伤害甚至会大于乌克兰反攻以及国际博弈等外部力量。
五,体制内质疑“特别军事行动”的声音渐起,矛头有指向普京的趋势
康斯坦丁·扎图林现任职务是俄联邦杜马(议会下院)独联体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此人是俄罗斯政坛上很有影响力的精英,他日前的一番话释放出了俄罗斯体制内已经开始质疑“特别军事行动”的信号。
扎图林质疑道:“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没有实现任何一个目标。去纳粹化、去军事化、乌克兰中立及保护顿巴斯人民,我们在哪些方面达到了目标?都没有。”
“瓦格纳”雇佣军老板普里戈津也曾质疑过特别军事行动,比如他曾举例说“不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去军事化,而是俄罗斯军事化了乌克兰”。不过,从普里戈津的语气来说,他的侧重点意在说明俄军拉胯和俄军高层无能,而不是质疑特别军事行动这个“战略选择”。
而以扎图林的体制内身份,他全面否定了特别军事行动一年多来的“成绩”,显然不仅仅是在质疑俄军,亦有对特别军事行动这个“战略选择”不满之意。众所周知,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是普京“一个人的决策”。这对于一直以来“一言九鼎”的普京来说,无疑是个不那么“和谐”的信号。
六,普京对俄罗斯“内斗”的调控力和内部的控制力正在因为这场战争而减弱
俄罗斯“内斗”的公开化以及“互不妥协”表明,多种属性“武装力量”并存的模式正在侵蚀着俄罗斯的政治基础。因为,在非常时期,翅膀硬了的武装势力极容易增加“政治诉求”,那样的话,必然会摧毁普京赖以控制政局的原体系。
而俄罗斯的历史也表明,每当对外战争不顺之时,内部矛盾就会集中爆发,当政者往往会因为控制力减弱而“焦头烂额”或“束手无策”。无疑,普京已经濒临如此境地。
直白地说,“内忧外患”之下,留给普京的时间已经不多。是“先安内后攘外”还是“先攘外后安内”,抑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将体现普京的真正智慧和能力。是“柳暗花明”还是“万劫不复”,真正考验普京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