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度与俄罗斯之间《本币互换》的谈判被按下了暂停键。对此,在查阅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将其相互印证后,终于找出了症结所在。而且,这事似乎错不在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实属无奈。
导致印俄之间《本币互换》搁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贸易顺差”惹的祸。二是印度人有点奇葩的“生意经”。
本月5日,在谈到俄印之间不断膨胀的贸易顺差时,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已经在印度银行积累了几十亿卢比(印度货币),但却花不出去。
拉夫罗夫说:“这是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动用这笔钱。但要想用掉这笔钱,这些卢比必须换成另一种货币。现在我们正在讨论这一问题。”
解读拉夫罗夫所言,不难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俄罗斯与印度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贸易顺差。二是俄印双方目前还没有就“这个问题”(钱花不出去)达成一致。
那么,俄印之间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是如何形成的呢?双方为何没能达成一致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对俄印两国经济关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俄罗斯对印度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起因是这场俄乌冲突。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后,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罗斯基本上失去了欧洲的能源市场。
战争就是一台庞大的“烧钱”机器。所以,如果想维持这场俄乌战争,俄罗斯就必须不停地“砸钱”。可是,钱又从哪里来呢?对于俄罗斯来说,只有从能源贸易中获得。因为能源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失去欧洲能源市场后,基于“稳收入”和“提士气”这两大因素,俄罗斯必须迅速找到能源销售“新渠道”。对此,印度人是看在眼里和窃喜于心,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印度以卢比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的低价石油,然后又转卖给欧洲。印度不仅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收获了大量的欧元和美元。当然,俄罗斯也未吃亏。
之所以说俄罗斯“未吃亏”,是因为俄罗斯可以自豪地告诉西方:俄罗斯的朋友很多,俄罗斯的能源照样有人要,“制裁”对俄罗斯没有作用。
如果单纯从分流俄罗斯能源、稳定俄罗斯收入、确保战争机器运转这个角度来说,印度确实帮了俄罗斯很大的忙,甚至还间接起到了“去美元”的效用。然而,当“热情”消退后,俄罗斯却突然意识到,在与印度的交易模式中吃了“闷亏”。
俄罗斯这个“闷亏”是怎么回事呢?诚如拉夫罗夫所说,那就是俄罗斯手中的几十亿卢比“花不出去”。为何花不出去呢?因为印度没有多少俄罗斯想要的东西。比如,俄罗斯想要武器弹药,印度没有。俄罗斯想要的高附加值产品,印度更没有。于是,在俄印“本币互换”的谈判中,俄方提出了新要求。
俄罗斯跟印度商量:在贸易顺差中多出来的那部分能不能“不用卢比”结算?印度拒绝了。于是,俄罗斯又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既然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因为西方制裁不能用,那能不能使用效力差不多的另一个世界性货币呢?
对于俄罗斯提出的“折中方案”,印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其实,不用想就能知道,印度不可能同意。因为印度不可能为别人“做嫁衣”。于是,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本币互换》谈判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
对于俄印之间《本币互换》的搁浅,也许有人会问,印度难道不想再“倒腾”俄罗斯石油获取差价了?难道俄罗斯不想多买石油了?其实,双方都想,但情形却又与当初有所不同了。
直白地说,随着欧洲与中东地区石油供应体系的逐渐稳定,印度将俄罗斯石油“低买高卖”给欧洲的空间在缩小,热情度自然也就不高了,在“本币互换”谈判中态度难免会变得强硬。
俄罗斯当然希望多卖石油,多获得收入。因为国内民生需要“钱”,战争机器的运转更需要钱。可是,印度的这种操作模式却让俄罗斯手中的卢比“派不上用场”,俄罗斯自然也不能让自己越陷越深。
至于《本币互换》被按下暂停键后对俄印双方的影响,直白地说,对印度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俄罗斯的影响就大了去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俄罗斯的经济之所以在西方的制裁下没有垮掉,甚至于被说成“越被制裁越强大”,皆因有印度这样的有需求、有帮衬意愿却又不在乎欧美态度的国家的“输血”,否则,也就可想而知了。
据报道,截止4月底,俄罗斯今年的财政赤字已达6万亿卢布。显而易见,俄罗斯的经济收入本就难以支撑这场战争成本,假如在“本币互换”问题上与印度闹僵,从而影响两国间正常贸易的话,对俄罗斯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基于印度人有点奇葩的“生意经”,尽管俄印关系还算不错,但几乎可以肯定,印度不可能在“本币互换”的谈判中让步。不要认为印度人不会“做生意”,其实精明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