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须知!《中华糖尿病杂志》警示:“列净类”药物8大潜在风险

鸟儿评健康 2025-03-09 16:24:33

以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为代表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也叫“列净类”降糖药,作为近年来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明星药物,凭借其独特的降糖机制与多重临床获益,已成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重要选择。

“列净类”降糖药主要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与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传统降糖药相比,“列净类”降糖药不仅能够有效控糖,还被证实具有非常显著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作用。

2025年1月,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权威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就将“列净类”降糖药给明确推荐为“心肾风险高”或“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对此,有数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可能有约1200万患者正在使用“列净类”降糖药。

那么,这样一类有如此多患者正在使用的重要降糖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潜在风险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对此,2025年2月,《中华糖尿病杂志》上专门刊发了一篇名为“【争鸣】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获益及潜在风险”的医学综述(由解放军总医院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专家共同撰写)。

其中,就详细介绍了在使用“列净类”降糖药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8类潜在风险。

相信在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可以帮助大家更安全地使用这类药物!

《中华糖尿病杂志》

风险1:服药早期eGFR可能下降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一项核心指标,其主要反映肾脏清除人体内代谢废物的能力。

有临床观察发现,“列净类”降糖药在刚开始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时候,可能会在短期内让肾小球内的压力减小,从而导致eGFR一过性地下降。但好在,用药一段时间以后,这种情况多半会逐渐恢复。

在初次使用“列净类”降糖药、尤其是合并中晚期慢性肾病又或是正在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患者身上,往往更容易观察到这种eGFR下降的情况。

总体来说,这种“eGFR短期或一过性的下降”是人体在适应药物的过程当中,可以解释的一种表现。并且,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影响“列净类”药物对于肾脏的“长期保护作用”!

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忧。

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在初次用药后的2-4周左右,复查肾功能相关指标。

只有当eGFR下降>30%或血肌酐升高>30%时,才需考虑存在急性肾损伤(如感染、血容量不足)的可能性,并暂停“列净类”降糖药的使用。

并且,即便是真的出现了上述情况,在肾功能恢复以后,也仍然是可以继续使用“列净类”降糖药的,并不会因此而需要永久停用这类药物。

风险2: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由于“列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因此,在整个用药过程中,泌尿生殖道局部的糖浓度都会明显升高,并且,这种情况会一直存在。

这就使得在这些局部区域更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感染,从而导致尿道炎、膀胱炎、外阴阴道炎或龟头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

应该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目前被最多人所诟病的“列净类”降糖药相关不良反应。

但好在,这类感染多为轻、中度,有统计数据显示,20%-27% 的患者甚至几乎没有明显的症状。

不过,目前也确实还没有非常有效的策略能够大幅降低这类风险。

大家所能够做的,无非还是依靠多饮水以及保持外阴清洁来进行预防。而在感染发生以后,也只能依靠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比如使用抗生素等)来进行应对。

虽然,的确有极少数患者会因为反复、不可耐受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而不得不停用“列净类”降糖药,但客观来说,绝大多数患者还是基本可以应对这类风险的。

风险3:酮症酸中毒

所谓“酮症酸中毒(DKA)”,一般是指因机体内脂肪被过度分解用于供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导致酮体大量堆积进而引起“中毒”的一种急症。

由于“列净类”降糖药可以增加尿糖排出,促使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下降,动员机体内源性葡萄糖生成,促进脂肪氧化分解及肝脏酮体生成,因此,理论上有可能增加酮症的风险。

特别是由“列净类”降糖药所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可能并不伴随有血糖水平的大幅升高(euDKA),在临床诊治当中,确实容易增加漏诊的可能性。

不过,总体而言,由“列净类”降糖药引起酮症酸中毒的概率还是极低的。普通的患者,平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这类风险!

一般来说,只有当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患者在遇到某些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时,比如手术、外伤、感染、血容量不足、饥饿、低碳水饮食、停用胰岛素等等,才需要特别警惕这种急症的风险。

因此,即将接受手术、发生了严重感染性疾病又或是血容量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最好先暂停“列净类”降糖药的使用。待这些诱因消失或被纠正以后,再恢复药物的使用即可。

风险4:高磷血症与骨折、截肢

“列净类”降糖药在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来减少葡萄糖重吸收的同时,也会同时增加磷酸盐通过磷酸-钠共转运蛋白的重吸收,进而导致血磷水平的升高。

而长期高磷血症则有可能刺激甲状旁腺激素的过度分泌,从而加速骨质的破坏,造成骨质疏松并升高骨折风险。

好在,从目前的临床观察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列净类”降糖药都会明显升高骨折风险!

现有证据指出,主要增加骨折风险的是卡格列净,而达格列净与恩格列净则并无此风险。

因此,建议原本就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最好避免优先使用卡格列净。

对于服用的是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其他“列净类”降糖药但又特别担心骨折风险的患者来说,则可以在每年年度体检时复查一下血磷水平并监测骨密度。平时,也可以适当的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而除了骨折风险以外,卡格列净还在临床试验当中被观察到有升高截肢的风险,尤其足趾和足中部截肢高发。

同样的,在恩格列净与达格列净这两种药物当中,也没有观察到截肢风险的升高。

因此,当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明显的足部感染或皮肤溃疡迹象时,建议中止卡格列净的治疗;又或是调整为其他不增加截肢风险的“列净类”降糖药。

风险5:低血糖

与普通人的“低血糖”标准不同(≤2.8 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血糖≤3.9 mmol/L就属于“低血糖”了。

虽然,从药物属性上来说,“列净类”降糖药并不是一种会“额外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但是,当它与胰岛素、磺脲类等药物联合使用时,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风险还是有可能会上升。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在单独使用“列净类”降糖药,又或是仅与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等)、GLP-1RA(司美格鲁肽等)等药物联用时,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是很低的,一般不用过于担心。

但是,假如在使用“列净类”降糖药的同时,也正在注射胰岛素或使用磺脲类药物的话,则建议平时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当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比如胰岛素可减量10%-30%。

风险6:血容量不足与直立性低血压

“列净类”降糖药在增加尿糖排泄的这一过程中,会伴随大量水分和钠离子的排出,导致渗透性利尿,从而引发“血容量减少”。长期或者大量利尿,还可能使血管内液体不足,进而降低血压。

尤其是在一些老年患者身上,由于他们自身的体液调节能力下降,并叠加使用了降压药、利尿剂等其他药物,因而造成“直立性低血压”的风险上升。主要表现是:当体位突然发生改变(如从卧位到站立)时,出现明显的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

当然,应对的方法倒也简单:

所有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患者,都最好适当增加每日的饮水摄入量,比如2000-2500毫升/天(心衰患者需医生指导);避免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老年人适当调整降压药、尤其是利尿剂的使用剂量;用药初期,每2-4周检查血压;起床或站立时动作放缓,避免突然体位改变诱发低血压。

风险7:持续性体重下降、老年肌少症

根据《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提供的分类,“列净类”降糖药本就属于一类“兼具减重效果”的降糖药,因此,它会导致体重下降,这本就是其药理作用的其中一部分。

不过,该医学专家共识也特别指出了:“列净类”降糖药所具有的减重效果多为“中等强度”。大多数情况下,这类药物并不会让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无止境”地下降,而是只会让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下降约1.6%-4.9%。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因此,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列净类”降糖药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过度担心体重下降这个问题。

不过,确实也有极少数患者遇到了体重严重下降的情况。

所以,假如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以后,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10%又或是体重“不停地”下降,则建议找医生复诊,帮忙排查一下,必要时可以先暂停“列净类”降糖药的使用。

而除了体重下降以外,有研究观察到,在老年患者体内,“列净类”降糖药还有可能增加肌肉的丢失。

从原理上看,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列净类”降糖药在增加尿糖排泄的同时,会导致机体热量不足,进而促使机体分解脂肪和肌肉来供能。

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脂肪“燃烧”得可能会更多,但或多或少肌肉也会有所减少。

因此,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的过程当中,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方面需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补充,另一方面还最好定期开展一些阻抗训练(比如哑铃、弹力带等),以帮助增肌。

风险8:膀胱功能异常或膀胱癌风险

事实上,目前并无确切证据证明“列净类”降糖药与膀胱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的确有相关的研究提出:在使用达格列净的过程中,膀胱癌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卡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的研究没有发现膀胱癌风险增高)

对此,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若无膀胱癌相关高危因素,一般是无需过度担忧的。

但有膀胱癌家族史或活动性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则还是应该对此风险稍加注意,在启动“列净类”降糖药治疗以前,最好先找医生咨询一下。

说完这么多,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虽然与“列净类”降糖药相关的风险事件不少,但大多数事件的发生概率其实是很低的。

而即便是像体重下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高发事件,往往也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至于对健康造成太大危害。

为了更安全地使用“列净类”药物,我们结合前面的所有内容,再对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选药阶段: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卡格列净;而有膀胱癌家族史又或是泌尿系统存在原发疾病的患者,则最好不选达格列净。用药初期:在启动“列净类”降糖药治疗2-4周后,最好是对血压、血糖、肾功能、血液酮体、酸碱度等指标进行观察。日常:则是应该注意适当增加每日饮水量,保持泌尿生殖系统清洁,优化饮食结构并规律开展一定的阻抗训练。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起床或站立时还应注意动作放缓。警惕: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大幅下降、低血压、低血糖表现,又或是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脱水等疑似酮症酸中毒症状,则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分析原因。此外,在需要进行大型手术又或是遇到严重感染性疾病、血容量不足等情况时,也要咨询医生,可能需要酌情暂停“列净类”药物的使用。

【参考文献】

1,【争鸣】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获益及潜在风险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3月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17(1):16-139.

3,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16(9): 959-971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1 阅读:298
鸟儿评健康

鸟儿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