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近百万后回到农村老家,养鸡的发小请我吃顿饭:还是别回来了
村里人越来越少了,很少能够看到年轻人的身影,这些年大家都是拼了命的往外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倘若一个年轻人一年到头在村里,那就会被认定没出息,聊天的时候也会说“哎呀,今年怎么又没有出去啊。”话里话外,似乎都是在说你这个人不行。但假如看到一个常年在外回家还是开车的人,就夸赞的不行。
然而,谁过的好不好,不是看你在哪,不是看你干什么的。也有人问,为什么很多人想要出人头地的时候都是往外跑?为什么人一旦失利或是遇到挫折了,就想着回家呢?或许此刻的王磊就很清楚这样的心情。而他的发小王鹏,却再三的劝他,老家,还是不要回来了。
1.
王磊在这群发小里,真的就是属于那种逆天改命的人了。当初大家是一起上学的,但是上着上着,大家就开始慢慢的不再去上学,觉得上学没用,一直到初三的时候,他们七八个发小,也就剩下王磊一个人了。
后来王磊上了高中,还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每年寒假回家的时候,村里不少人已经打工回来,当然还有他的那些发小。
这个时候,王磊就意识到一些改变了。这些发小,有的已经开始自己装修房子,有的已经开始买车,也有的,已经开始相亲,甚至已经结婚了。
发小的关系很好,大家之间相互帮衬着,虽然大家都是在不同的领域,但是多年的感情还是在的,每年春节,大家不是在王磊家聚会,就是直接去镇上。
渐渐地,有的发小开始赚到了钱,买上了车,日子过的也很不错,再看王磊,现在还是学生一个,还是在花父母的钱。
渐渐地,人与人之间,就开始疏远了。
其实想来也是,一个是一直在上学,另一群是早就进入了社会,话题早就不一样了,还怎么聊天呢?再说,有的发小已经开始有了孩子,他们之间,更没有什么话题了。
在这种发小中,也就王鹏、王坤等几个人,还能够跟王磊一直有着联系。
毕业后,王磊工作了几年,有了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就开始逐渐的自己创业。
从小工作室开始干起来,慢慢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营收越来越高,一切的一切,发展的都很快。
王磊在外买了房子,过年的时候开车回家,很多村里人都知道王磊长本事了,也就各种夸他。
在村里,甚至还有家长劝孩子读书,就以王磊为榜样“你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够当大老板,不能一辈子在村里待着。”
这话,其实说的是王鹏。
王鹏是个孤儿,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日子过的很一般,虽然当年下学的早,但是因为家里没钱,结婚也是最晚的一个,他跟媳妇结婚三年之后,才敢生的孩子。
有了孩子之后,王鹏也不敢出去打工了,毕竟爷爷奶奶年纪大,如果留着媳妇孩子在家生活,恐怕也是不方便。
没有出去打工的王鹏,在家干了很多活,比如给人家扒房子,给人家弄沙子水泥,或者就是吊顶之类的,再就是给人家送家具,他什么活都干,只要给钱就行。
有一年年底,几个发小都回来了,按照以前的习惯,他们又聚在一起吃饭,那个时候王鹏的公司才刚刚起步。
毕竟没人开过公司,大家的思想都比较保守,甚至不少人还劝王磊老老实实打工,每个月拿几千块钱的工资也挺好,反正就是在办公室,夏天热不到,冬天也不冷,多好,干嘛去创业呢?
不管是长辈还是发小,多少都对王磊的创业没有信心。
只有王鹏和王坤他们几个就说,想干就干,缺钱了说一声,大忙帮不到,小忙还是可以的。
2.
王磊的公司慢慢起来之后,兜里有了钱,这年,王鹏跟他借了8万多,准备在家养鸡。
8万,对于王鹏来说,那是一笔巨款,他其实也没有底气,但是当这个想法说出来的时候,王磊非常的支持他,就像当年他支持王磊一样。
后来,王磊还动用了自己的关系,让王鹏学习了将近一个月的技术,一些设备什么的,都是王磊垫的钱。
王鹏就说,这些钱他自己都有记账,等后面运转起来了,就会把钱还上。
王磊当然知道自己的好兄弟不会赖账,就让他把心放在肚子里,就算是赔了,也认了。其实想来也是,他没有父母,如果单纯靠打工,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尤其是,已经有了孩子。
慢慢的,大家都开始有的忙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大家有的一年也不联系一次。
有时候,王磊的孩子可能回家看看爷爷奶奶,他就跟着回家一趟。
每次回来,王鹏夫妻俩就会请他过去吃饭,临走的时候,还会送不少鸡蛋。王磊也是个实在人,去王鹏的家,就像是去自己家一样,他尤其是喜欢在王鹏的鸡场晒太阳。
那是一个大院子,王鹏媳妇种了不少树,把鸡都散养在里面,树荫下很凉快,王磊就弄过来一个吊床,躺在下面玩着手机吃着零食,也算是清净。
他总说,真的羡慕王鹏,能够一直在家陪着家人,不像自己那样,每天不是应酬就是借钱周转公司,每天都搞得精疲力尽。
王鹏就说“吃多少苦,享多大的福。”
这几年,王磊的公司发展很迅速,他跟很多发小、亲戚都借了不少钱,外面也借了不少,不过大家看他发展的很好,也就放心的借给他了,有的人还想着等自己的孩子毕业了,就让孩子进王磊的公司去上班。
那几年,村里修路,小学修缮,王磊都没少拿钱,毕竟大家都知道,他是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是不少村里人借钱给他开的公司,他兜里有钱。
但其实,王磊的公司,已经开始出现亏损的情况,而且,外面已经欠了将近上百万,很多账,王磊都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也不知道,怎么就不知不觉欠了那么多呢?
他不敢说出去,生怕大家知道后,一窝蜂的跟他要钱,那个时候,就真的什么都不剩下了。
3.
有一年王鹏想要扩大鸡场,大概还差5万块钱,他之前刚存了一点钱,还完钱后,又借给王磊一点,现在兜里是没钱,于是就想着,看看能不能跟王磊要回来一点,哪怕要回来一点,扩建个宿舍也行。
但王磊却支支吾吾,没有很痛快的说拿钱的事情。
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不是很痛快的答应你一件事,那就这个潜台词就是,不想答应。
这个时候,王鹏也就察觉到不对劲,便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
王磊不敢说,只是摇头说没什么事。
王鹏看问不出来,就不再问。
可是,王鹏是这样,不代表别人也这样。
王坤也急用钱,而且还是七八万的那种,他就多次跟王磊要钱,但每次都要不到,这就导致产生了矛盾。
其实很多时候,关系再好,只要牵扯到钱,那就变了味。
后来王坤打听到,好像村里的几个人跟他要钱,都没要钱。
这个时候,王坤就意识到不对劲。
也或许是生意上不顺利,也或许是公司运转不下去了,有一段时间王磊确实很烦躁,偏好这个时候家里的老父亲也生病了,他就想着,要不回家看看吧。
忙起来,真的是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回到家的一瞬间,也觉得无比轻松,他陪父亲看了病,还买了不少东西回来,日常就在院子里晒太阳,这一刻的感觉,别提有多好了。
只要稍微闭上眼,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再睁开眼,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
而此刻,王坤和王鹏过来找他了。
说是一起去王鹏的鸡场,吃个地锅炖。
其实到了这一刻,王磊也知道他们的来意,当然,更多的是王坤,他也确实急用钱,电话打了好多次,催了很多遍。
这次回来,王磊也知道从哪里搞来了3万块钱,让他拿着,还说最近确实是周转不开,等周转开了,剩下的钱,算上利/息,一块还上。
拿到一点钱的王坤,也不好说什么,就只能接受了,不过他又说家里有事,就不去吃饭了。
这顿饭,也就王鹏和王磊两个人。
吃饭的时候,王磊深闷一口酒,也不知道是呛的还是辣的,眼泪就出来了。
这个鸡场他来过很多次,每次来的时候,很多发小都在身边,甚至还有人给他敬酒,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就剩下王鹏一个人了。
人生百态,或许就是这样吧。
吃饭的时候,王磊说“真羡慕你啊,在家养个鸡,没啥事,压力也小,日子过的滋润啊,我要是公司倒闭了,就跟你一起来养鸡。”
“哈哈哈哈,养鸡不是那么简单的,累得很,还很臭呢!”
“那我也乐意。”
说话间,王磊又接了一个电话,好像还是催债的,他没听完就给挂了。
这个时候,王鹏的媳妇喊他过去看看鸡,而王磊也跟着过去。
他们两个在处理鸡的粪便,那味道很冲,很刺鼻。
王鹏一再的让王磊出去,这地方不是他待的,实在是难闻。
然而王磊一个不小心,还真的就给摔倒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手上,衣服上,全都是鸡的排泄物。
王鹏“哈哈哈,你要不要跟我学着养鸡?这活不是你能干的吧。”
王磊没有站起来,而是坐在地上,哈哈大笑了起来。
临走的时候,王鹏喊住了他,给他带了一只鸡,还有一些鸡蛋“没钱帮你了,但是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熬过去的,你是咱这群发小里学历最高的,没啥事是熬不过去的。”
王磊看着他,语重心长的说“谢谢你啊,谢谢你到了这个时候还肯借给我3万块钱。”
“谁还没个难的时候啊!”
是啊,谁还没个难的时候?熬过去,就成了。
王鹏此刻又语重心长的跟他说“如果家里没事,还是别回来了,万一到时候都是找你要钱的,就麻烦了,等你熬过去了,再回家,把钱都还给大家就行了,大家都理解。”
王鹏还说,村里人,有时候还是很难处理的,王磊多年不在家,没个人脉,有些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4.
夜里,王磊坐在院子里,看着天空,长出一口气。
他好久没有这样放松过,也好久没有这么轻松过,回家的感觉,真的不一样,当然,更重要的时候,身边还有个发小,肯支持自己,这比在外面应酬几个大老板,来的舒服多了。
人为什么生病了或是遇到困难了就想回家呢?或许他们知道,家是温暖的,是包容的,是接纳每一个走出去的人。
有人说,我们的传统思想就是要守住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或许,这地不单单是土地,更多的是,一个温暖的环境吧。家,永远不会嫌弃你。
这个年头,能够在你最无助的时候还能够借给你钱,替你考虑的人,已经是不多了。
加油吧,争取熬过这个难关!
备注:网图,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