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多年,他的老战友打来电话,我赶紧提前回家收拾了一番!
李杰父亲去世后,老家基本上没啥人了,母亲是在他们姐弟三家轮流住的,不过母亲更喜欢去大姐家,很多时候,尤其是逢年过节,李杰和二姐就去大姐家过节日。老家自从落了锁,那院子也就空了起来,听村里的大娘说,她想过去种点菜,结果发现院墙塌了,院子里都是灌木,有的树长得也很高,压根下不去脚。
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但这次李杰决定回去看看,倒也不是自己回去,而是前段时间接到了陈叔的电话,他是父亲的战友,现在也很大年纪,只是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有天突然打来电话“我能去你家一趟吗?”。
能,当然能了。
李杰知道,陈叔,肯定是想父亲了。
1.
他们是战友,是有些过命的交情。一个战壕里出来的兄弟,关系铁的很。
李杰小的时候,就常见到陈叔还有父亲的其他几个战友来自己家里做客,他们战友之间一见面,热情的不行,哪怕只有一盘花生米,他们也能够聊到后半夜。
李杰经常听父亲说,部队的生活很精彩,一个班的,大家年龄差不多,家庭也差不多,有的时候,上下铺还是老乡。
人在外地,遇到一个老乡不容易,大家也是第一次出远门,还是当兵,所以当听到家乡话的时候,那个亲劲,一下子就上来了。
训练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有高难度动作时,他们相互打气帮扶,李杰父亲说,好几次坚持不下去,都是老陈在旁边一直鼓励,一直给希望。
部队的生活确实很精彩,但也很快就到了退伍的日子。
退伍之后,父亲就回家,陈叔进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单位,两个人,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父亲不大喜欢上班的感觉,觉得自己干,比较自在,当然,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里有老有小,他在家里,也能够照顾一下。
李杰的父亲做的都是走街串巷的生活,最初挑过货,后来蹦过爆米花,再后来,日子好了一点,加上借的钱,买了一个三轮车,就是那种手摇的大型三轮车,夏天的时候拉西瓜卖,冬天的时候拉大米或者煤球卖,每天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虽然辛苦,但也算不错。
有时候也碰巧路过陈叔的那个村子,就会过去看看,卸下来一些煤球给到陈叔的家人,他们战友之间就这样,知道战友不在家,不管谁路过谁的村庄,都想过去帮忙看一下家里的老人,看看有什么帮忙的,尽自己的一点力,这样的习惯,他们在部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陈叔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市区,家里有事才回来。
有一年忙收,他回来晚了几天,刚到家,陈叔的母亲就让他去李杰家看看。
到家一看,好家伙,许久不见,李杰父亲的胳膊打上了绷带,就连下巴也给打上了纱。
看来这次伤的不轻。
陈叔实在是惭愧,他没想到李杰的父亲会开着车去帮他们家拉庄稼,也没有想到,那次手摇三轮车的时候,没有及时把摇车的那个工具抽出来,结果,就直直的打在了下巴和胳膊上。
万幸的是,没有伤到骨头,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其实对于李杰父亲的工作,陈叔也说过,一个人这么干不是个事,还是找个工作好,哪怕到时候他找人给推荐一下也行。
但李杰父亲一直说自己不喜欢上班的感觉,就给拒绝了,或许,他是不想麻烦人吧。
李杰记得自己小时候,一旦到了年底,家里就会来不少人,他就知道,父亲又开始跟他们的这群战友喝点了。
往往,都是母亲和奶奶在厨房里忙,李杰就当个传菜员,一盘一盘的往屋里送。
不过,也就是那几年的光景,后来慢慢的,来的战友不多了,最后,也就陈叔还偶尔来一次。
父亲说,大家都忙起来了,都在外地赚钱,给儿子盖房子,盖楼房,战友们,也跑的七零八落。
2.
李杰结婚前两年,他父亲的压力就来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到头来发现连娶个儿媳妇都不够。
他想着出去找工作,联系了几个战友,也去尝试了一下,但后来发现,实在是干不下去,于是又回到老家,他准备养猪。
这事被陈叔知道了,他给李杰父亲打了电话,给他介绍了一个活。
刮大白。
虽然这个活累,但也确实有钱,而且所谓的刮大白,不单单是这样,还干很多其他的活,还可以卖涂料之类的。
当然,这么辛苦两年,也只是拿出来彩礼钱,房钱还是没有。
没办法,最后只能把老家的房子给翻新一下,等结了婚,再赚钱买房子。
然而,等李杰父亲再回来的时候,人,已经不能干活了。
据说是一根钢筋穿了大腿,也有说是从高处摔下来的,反正很严重。
这事陈叔也知道,他托了人,不仅找了医院,还找了认识的医生,为父亲进行治疗。
那段时间,陈叔一旦有空,就会过去看望父亲,很多医药费,也是他垫付的。
陈叔甚至号召了几个附近的战友,他们每个人都兑了一点钱,这里面,陈叔拿的最多。
李杰就说,等后面钱宽裕了,就会把钱还上,不仅是借的钱,垫付的也都还上。
从这以后,父亲就没有再出门打工过,也就在家里生活了。
陈叔偶尔回来,顺便也会过来看看父亲。
他们就坐在院子里,聊聊天,聊聊彼此的生活,别的也没有什么。
走的时候,父亲会给陈叔带好多蔬菜,那些都是院子里自己种的,新鲜的很。
陈叔总是笑着说等以后自己退休了,就回农村老家养老,和父亲做个伴。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有来到。
陈叔的母亲去世了,父亲跟着他去了外地,这样以来,老家也没人了。
他回老家的频率,也开始减少。
李杰父亲也知道,大家都在往外跑,老家,除了一些老年人,也就剩下他这样的人了。
可是没办法,身不由己啊。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李杰父亲去世,他再一次见到了陈叔。
3.
陈叔接到电话后,就早早的过来。
下葬前一晚,陈叔和李杰就在棺材旁边坐着,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
陈叔说他们当年当兵时候的快乐,说退伍之后的相互帮助,也说着这些年,大家的不容易。
其实大家都想见个面,只是啊,身不由己,不是为了工作,就是为了孩子,要么就是老家没什么人了,回来一趟,也是不容易。
陈叔还说,有一年村里一个发小儿子结婚,让他回来。
可是自己的那个家,好多年没人住了,所以这该怎么办?
是提前一天回去,在街上住个宾馆,还是直接奔发小家去?
他也很愁。
李杰问,怎么不来自己家?毕竟父亲在家,这样两个人也好聊天。
陈叔没有说话,沉默很久才说“当年你爸有一次跟我借钱,我没有借给他,这心里,到了现在还是个疙瘩,觉得对不起他。”
李杰没有问为什么,或许,陈叔有自己的难处吧,毕竟他们是战友,如果真的方便,不可能不借钱的。
再说,因为这事,陈叔内疚了这么多年,也算是付出了代价,所以,他也没什么好追问的。
第二天,李杰父亲葬礼如期举行。
直到下午四点多,宾客们都走的差不多了,陈叔也要走。
只是不知道,这一走,还回不回得来。
临走的时候,他给李杰母亲留了3000块钱,让她务必收下。
他心里可能还是觉得不舒服,想用钱弥补一下。
李杰把父亲的事情办完后,也把母亲接走了,这个老家,基本上没什么人了。
老家一旦不住人,野草会长的很快,长时间不住人,房倒屋塌,灌木丛生,一点不夸张。
村里大娘让李杰回家收拾一下,那毕竟是老宅子。
但李杰觉得没必要,自己回家的少,母亲在大姐二姐家住,他干嘛花那个钱去修一个不长住的老宅子呢?
一晃,过去了好多年。
有一天他也没有想到,还能接到陈叔的电话。
电话里陈叔说话似乎很吃力,但说的很清楚,就是想回家看看。
李杰同意了,他说自己也好多年没回去了,也想着回家看看。
其实李杰知道,这不是要回自己家,这应该是陈叔,想给父亲上坟了。
4.
李杰提前回了家,他想收拾一下屋子,不管陈叔要不要过来看看,总不能让人家站在门口不是。
不过让他惊讶的不只是村里变化巨大,也不是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更惊讶的是,自己那个家,怎么会变得如此破败不堪?
大门虽然是禁闭的,但一眼就看到了院子里灌木丛生,有的甚至都高过了屋顶。
西屋的门锁已经坏了,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他找了一把很旧的镰刀,在院子里割出来一条小路,这也是自己最大的努力了,那些根很粗的灌木,实在是干不动。
中午的时候,他去集镇上吃了饭,又买了不少火纸,带回来,在家门口等着陈叔的到来。
好多年不见,陈叔竟然老了这么多,他走路已经离不开拐杖,而且还常伴随着咳嗽。
李杰见到陈叔后,就赶紧上去搀扶,他们在院子里坐了一会,聊着天。
陈叔好像是在回忆什么,也不停的叹气。
时间不早了,李杰带着陈叔去给父亲上坟。
这个坟,也好多年没人打理了,野草也挺多的。
李杰点燃火纸,磕了头,又开始割那些杂草。陈叔看着这个坟,看了很久很久,他让李杰到地头等着他,他想坐下来聊会。
李杰和他的儿子就在地头等着他。
只见陈叔直接坐在地上,点燃了一根烟,吸了一口,把烟插在了地上。
微风吹过,吹动了火苗,也吹动了庄稼。
陈叔说了一些零碎的话,有在部队的岁月,也有最近的情况,他说了好久好久,好像是要把这些年的心情都给说出来。
然后,又长叹一口气“我也差不多了,马上该去找你了,我的老战友。”
一阵风吹过,吹走了最后一缕青烟。
李杰开着借来的三轮车,从羊肠小路来往大路上,陈叔一直眯着眼,看着那个刚刚看过的坟。
李杰到了现在还是如此,他觉得父亲这辈子,有一个像陈叔这样的战友也值了,至少人走了这么多年,他还在惦记着,这就比任何事情都强太多了!
他也想着,以后要多去看看陈叔了,就当是替父亲看的吧。
备注:网图,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