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开后,兄弟姐妹少来往,那次大姐过生日,她说了一个想法!

董你的天使 2023-12-15 13:55:30

大姐过生日,提前跟弟弟妹妹打电话:今年改个规矩,我不要钱了!

这些年大家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兄弟姐妹间距离很远,有时候也并没有太多联系,逢年过节,可能就会打个电话说句祝福的话就算了。大华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过家,自从父母去世后,他们姐弟之间,慢慢的也少了联系,只是每年大姐过生日,他们几个都会给大姐转过去钱,说点祝福的话,可今年不知道怎么了,大姐提前打来电话说今年不要钱了,改个规矩,今年做点别的。而这一次,也让其他的几个人,泪流满面。

1.

人家都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这句话放在大华家,一点不为过。

自从父母走了后,大家都以大姐为中心了,大华记得父母刚走的那几年,回家过年都是先去大姐家,老家如果有什么事,也是让大姐拿主意。

现在大姐年纪大了,生活在农村,其他的几个人很少回来,也只是偶尔,跟大姐打个电话罢了。

大华姐弟6个,他上面是5个姐姐。可以看得出,当年他父亲也是很执着的。

大姐是最辛苦的,这也或许是大家为何如此疼爱大姐的原因之一吧。

大华从有记忆开始,他就在大姐背上度过的,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是被大姐照顾大。

家里孩子多,口粮不够,父母一边在努力种庄稼,一边在想办法搞点口粮,但说实话,6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大人,这一顿饭就要吃不少东西。

大姐正长个子,却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吃饭也是最后吃。她要先干活,再帮助母亲做饭,最后大家都吃完了,大姐又忙着喂猪喂鸭什么的,没有一天是休息的。

最为农忙的时候,应该就是收麦子,主要在一个抢上面。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万一收上来的麦子被雨淋了,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烈日炎炎,人在麦地里被太阳烤的受不了,所有的人几乎都在干活,只有5姐在照顾着大华,其他人一人一把镰刀不停的挥动着。

然而,孩子终究是孩子,其他的几个姐姐手一会儿就出了血泡,哭的不行。父亲本来就心烦,要打她们,结果大姐就拦住,还说她自己干,不耽误事。

其实那个时候大姐也是个小孩子,但每次干活,就冲在弟弟妹妹前面。

收上来麦子后,大姐和父亲把麦子一点一点的运到场里,然后推过来一个石墩子,就这样,要一圈一圈的滚着,大华那里把这个叫做打场。

放眼望去,村口,村里,甚至是庄稼地里,都是打场的。

也有时候,大姐会推过来一个驾车子,大手一挥,让弟弟妹妹坐上去,她拉着几个人,在场里走了一圈又一圈。

驾车上坐着人,更容易压出麦子。

每年交/公/粮,都是大姐跟父亲去,有时候大华也想去,毕竟这是为数不多去镇上的时候,那里有卖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大华毕竟是最小的孩子,大家都宠爱他,每次,他都能吃点好的。

有一次,父亲买了2个冰棍,给大姐和大华吃,他自己不舍得吃。

大姐没有吃,把冰棍给藏了起来,想带回家给其他几个妹妹吃,只是没想到,到家后,就剩下一根棍了。

大姐哭的很伤心,伤心不在于冰棍化了,而是觉得自己没有给妹妹们带来吃的,心里委屈。

2.

大姐很早很早就出门打工了,毕竟家里条件很差,不出去劳动,上哪搞吃的。

村里有几个人开始上学,大华也想去,但父亲不让,他觉得上学没用,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好养家糊口,这件事被大姐知道了,她托了人,借了一点钱,给大华交了学费。按照当时大姐的意思,家里不能没有识字的,万一写个信,邮寄个东西,还是得有人会写字啊。就这样,大华大概上了小学三年级,年龄也差不多了(那个时候大家普遍上学晚,上到小学三年级年龄已经很大了),父亲也觉得,上了三年学,也够用了,便让他出去打工。

此刻的大姐,也刚刚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

后面的几年,大姐又生了几个孩子。

大姐结婚后,其实日子也过得一般,庄稼人,哪怕到了临盆的时候也在地里干活,大姐有一个孩子没有生下来,流产了。

这件事不仅对大姐心里完成了影响,对身体也很大,那还是个冬天,大姐的老房子还四面透风,吹的人左右睡不着。

后来,听二姐说,她跟母亲去把大姐拉回了家里,母亲照顾了大姐很久很久。

陆陆续续,大家都开始结婚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日子开始忙碌起来。

大华结婚的时候,父母年纪不小了,而且父母一辈子都在村里,靠种地生活,兜里也没钱。

娶媳妇,那可是个大事情。

大姐就联合了其他几个妹妹,一起兑了钱,给大华盖了三间瓦房,只是没有院墙罢了,从外面看,一眼能看到堂屋里的摆设。

大华结婚前夕,大姐就跑过来帮忙,又是帮忙买菜,又是帮忙请人,她比谁都忙。

小时候,大姐为了弟弟妹妹一直忙碌着,长大了,没想到也是这么忙。

大华和五姐差不多前后有的孩子,这本来是个喜事,但母亲犯难了。

五姐没有公婆,她老公是个孤儿,所以有了孩子,谁去照顾呢?

但现在,大华有了儿子,这是白白胖胖的大孙子啊。

母亲心疼女儿,可又舍不得大孙子。

最后,母亲还是去跟大姐说了这件事。

那个时候大姐是在县城收破烂,每天也是风餐露宿,当她知道母亲的意思后,也是毫不犹豫,去照顾五姐了。

他们两家的婆家离得不算远,来回也方便,有时候大姐是一大早过去,晚上回自己家。

当自行车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全靠两条腿走路,那段时间,大姐的鞋也磨破了不少。

几年下来,日子算是稳定了,像其他的几个姐姐都外出打工了,而大姐呢?她的年龄大了,想要再出去打工,没那么容易,而偏偏,这个时候,大姐夫倒下了。

3.

大姐夫是个能干的人,同样也是个能喝的人,那年冬天,大姐夫从工地上回来,被村里几个发小喊过去喝酒,一直到后半夜才回去,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人就不行了。

万幸,邻居发现了,这才喊大姐出来。

从那以后,大姐夫就一直躺在床上,熬了三年。

三年里,大姐一直伺候着大姐夫,给他换衣服,换床单被罩,伺候的很好,身上一点腐烂的地方都没有,可最后大姐夫还是走了。

母亲就说大姐是一辈子的苦命,什么事情都轮到她头上。

可不嘛,送走大姐夫没几年,好不容易把大儿子的婚事给办了,二儿子因为喝酒,也出现了癫/狂的状态,不过医生说这没法治,只能看后面的恢复了。

大姐没有再出去打工过,就一直在家里。

她回娘家比较勤快,家里有什么农活也是大姐帮忙干。

过年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烤火,他们总是说,感觉大姐是出嫁之后又回到了娘家,一年四季在父母身边,这样真好。

或许,日子什么样,只有大姐自己知道吧。

多年后,父亲去世了,大姐带着大华,把整个葬礼给办完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姐想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去,可母亲不去,她知道大姐的日子过得够苦的了,又何必再给她添麻烦呢?

大华给大姐买了一个小型三轮车,方便大姐回娘家,当然,也方便带着她的儿子出来。

母亲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也走不动道,家里的人情世故啥的,都是大华在忙,但他一直都是转钱,毕竟人在外地,回不去。

可总是觉得这样不妥。

于是他有时候也会给大姐转钱,让她带着母亲去参加村里的事情,露个脸,总是好的。

村里人对大姐的印象很深。

对于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村里人可能会说“来啦?回来看你娘呢?”

但对于大姐的说法就是“呀,又回家了?”

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里的大小事,虽然明面上都是大华在做,但其实,都交给了大姐。

别看只是参加一些婚礼葬礼的都是小事,这在村里可不是什么小事,都是人情世故,都是需要去维护的,不单单是钱的问题。

这样的日子,平稳的度过了3年,母亲,也走了。

母亲走后,大姐让弟弟妹妹经常回家看看,还说虽然母亲不在了,但是大姐在,只要大姐在家,回来就有饭吃。

话是这么说,但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几个孩子,不是孩子考大学,就是孩子结婚,不是有了孙子,就是儿媳妇怀孕,等等等,每个人看似很轻松,但大家都有不同的事情在忙。

说好的,父母不在了,至少过年也要聚一下,奈何,始终没有过。

尤其是母亲过了三年,那次大家都到了家里,办了事情,从那之后,大家见面就少了,当大华不再回家,其他的姐姐也没有回家的必要了。就算回家了,去哪?

4.

大姐年龄也大了,每年过生日,大华和几个姐姐都会给大姐转点钱,或者就是邮点东西过去,祝她生日快乐。

这样的习惯,延续了好几年。

可是这一年,不一样了,大姐说她不想要钱了,今年改个规矩,大家都到家里来。

其实大姐是想让所有的弟弟妹妹都回娘家,在娘家聚一下,但是她也知道,大华不在家,那个家早就变得很荒凉。人呢,年纪大了,容易回忆往事,容易伤感,她就想着,把弟弟妹妹喊到自己家里来,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华好多年没有回过家了,他趁着周末,提前回家了。

只是好多年没回来,这个家,已经荒凉太多了,是一个废弃的老宅子。

他跟儿子几个人,把家里的杂草都收拾了一下,又把厨房,堂屋,西屋都给收拾了一遍。

大华又去通了电,换了灯泡,把所有的门都打开了,通通风,不然这屋里的味道,实在是让人头疼。

这一刻,就像是游客遇见了一个沉入海底多年的旧船,打捞上来翻新一下。或许大华也不敢相信,这个家收拾一下,还挺像样。

大姐的生日到了,这天他们姐弟6个,到场了4个,其实说实话,已经不算少了。大家都有事,不是不来,而是身不由己。

多年不见,大姐苍老了很多。

他们吃饭的时候,不停的聊着往事,也说着现在的事情。

饭后,大华跟几个姐姐说,老家已经收拾出来了,可以过去坐会。

这算是个大意外了。

自从母亲过了三年,还真的很少再回娘家。

大姐拍了板,他们开了几辆车,回去了。

厨房还是那个木门,以前推开的时候,声音都是吱吱的,很刺耳,现在不一样了,门早就被岁月侵蚀了,上面都是斑驳的痕迹,手轻轻放上去,就能够感觉到木屑。

堂屋里除了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别的也没什么了。

几个人看着屋里,二姐还说,当初一个屋睡不下,现在,有房子了,人没了。

这个时候,三姐说,要不要给母亲上个坟,也好多年没去过了。

其实,也只是他们没去过,大姐,可是每年清明都会去的。

大姐看着熟悉而陌生的院子看着这个老房子,内心无比复杂。

好多年了,弟弟妹妹一直在外地,没有回家,这次回家,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几年。

她就跟弟弟妹妹说,以后过生日,都不要钱了,只要人回来,比什么都好。

大华明白,这是大姐想念弟弟妹妹,他做了决定,等退休了,就回村里,自己买个小三轮,没事的时候就去看看大姐。

就像当年那样,大姐没事的时候,就从婆家步行回来看看母亲和自己那样。

至此,大华也明白,或许父亲不是重男轻女吧,只是觉得,家里有个儿子,女儿们想回家,至少还有个地方去。

不然,父母没了,出嫁的女儿,就真的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备注:网图,侵联删

0 阅读:51
董你的天使

董你的天使

这就是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