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照顾母亲3年,葬礼结束后,她一句话让众人泣不成声
富贵到了这个岁数,生死离别见多了,所以三年前他的母亲突然脑梗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过,通过了积极抢救,母亲还是缓过来了,可也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不能没人,她都80多岁了,经过一场大病,行动受限,不能没人陪着。
最后,大家商量着,看看谁留在家合适。
谁呢?富贵3个儿子,现在压力很大,没有一个儿子结婚呢。二姐三姐都有了孙子,不得空,尤其是三姐,她现在跟着儿子去了上海,也不在老家。
正当发愁的时候,大姐发话了,她决定留下来照顾母亲。谁也没想到,这一照顾,就是3年。
1.
大姐的事情算是办完了,她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
按理来说,她来照顾母亲,算是比较合适的,但在富贵他们几个看来,让大姐去照顾母亲,也多少有点于心不忍。
大姐夫当年给村里人干活,摔了下来,这腿就一直没有好过。
他这个样子,再出去打工显然是不可能,后来就已经在家里做点小生意。
那个时候他的三个孩子也不算大,还花不到什么钱,大姐压力也不算很大,日子就慢慢过。
大姐夫还是有手艺活的,给人家修自行车,修鞋,有时候也会给人家搞切割钢管什么之类的活,总之只要给钱,啥都干。
然后有一次还是出了意外,在切钢管的时候没有反应及时,手被切到了。
这腿也不行了,手也不行了。
生活的压力,就到了大姐头上。
大姐个头不高,很黑,这一看就是没少干庄稼地的活。
大姐总觉得,只要好好干,日子再苦,总有一天能够熬过去。
她不仅种庄稼,还学着人家种菜,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地里忙,然后赶紧拉到集镇上去卖。有时候大姐夫也跟着过去,两个人一忙就是一天。
孩子们也算争气,都在上学,成绩也不错。
大姐眼看着不行了,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单靠那几亩地,什么时候是个头?
于是,她和姐夫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他们干起了小生意。大姐夫卖一些玩具,大姐就卖点馒头什么的,也会卖一点小吃到学校门口。
夏天的时候,他们就批发西瓜,走街串巷的卖。
也有时候,大姐会路过娘家,就拐过去,给父母留下几个西瓜,喝口水,然后又走了。
那可是大夏天,人不说话就汗流浃背,大眼望去,一条街上没有个人。
大姐夫就卖力的吆喝着,喊着“谁买西瓜”,有时候卖了一天,也就那么点钱。
大姐排行老大,小时候最吃苦的是她,现在最吃苦的也是她。她个头不算高,皮肤黝黑黝黑的,常年短发,裸露在外面的胳膊,看上去肌肉实在很多,母亲看着心疼,心疼自己的孩子日子过的这么苦。
过年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母亲看着大姐身上那件穿了五六年的衣服,心疼的不行。
母亲终究是心疼她,有时候会悄悄给她一点钱。
之所以悄悄的给,是因为这钱是富贵孝顺给她的,她担心被富贵看到,会闹出矛盾来。
其实富贵怎么不知道呢?富贵知道母亲不花钱,但每次回家都要给一点,甚至给很多,富贵当然知道母亲的钱都去哪了。
大姐熬了一年又一年,3个孩子也慢慢的成家立业,生活开始有了好转。
富贵也以为,大姐以后的日子应该没有那么苦了。谁知道,她的公公却偏瘫了。
作为儿媳妇,她只能陪着老公在家里伺候着,然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自从富贵父亲去世后,大姐回娘家开始变得勤快,但她待不长久,往往就是坐一会就走,因为家里面,还有她需要照顾的人。
如此几年,大姐也奔波了不少。
直到母亲犯了病,需要人陪同的时候,没想到这个时候,大姐站了出来。
2.
富贵跟二姐三姐商量,每个人每月给大姐500块钱,也不算多,毕竟照顾母亲也是辛苦的事情。
大姐做了决定,没有跟大姐夫商量。
后来大姐夫也是同意了,他还让大姐直接搬到母亲这边住,这样也好照顾一下。
之前大姐就想把母亲接走,这样大家生活在一起,也算是有个伴,不至于那么孤单,更重要的是,这样也方便很多,不用来回的奔跑。
但是没办法,富贵的母亲,跟大姐的老公公,不对付。
具体原因富贵也记不清了,大概就是大姐的老公公喜欢喝酒打牌不正干,再加上大姐夫又是腿有问题,又是手被切割了,一家人的压力都落在了大姐头上。母亲确实心疼大姐,就想让她老公公日常帮点忙,出点力。
结果这老公公,越是年纪大,越不讲道理,每天还是那样游手好闲。
母亲气不打一处来,就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结果,两个人就这样互相不对付。
所以大姐想接她走,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现在也好,大姐来照顾母亲,也挺好。
大姐跟母亲睡在一个屋,他们的床挨着。
大姐说,出嫁这么多年,能够像现在住在娘家的日子,真的不多。
母亲虽然行动上受限,可还是不闲着,她甚至还指挥大姐在院子里种点庄稼什么的。
芝麻,花生,豆角,什么季节该种什么,母亲是一个也不会落下。
收花生的时候,母亲要去帮忙,被大姐拦住,大姐给她搬了一个凳子,让她坐着看就行。
别看院子不大,种的花生真不少。
大姐搬个凳子,一点点的先把花生拔起来,放在某个地方,然后再拿剪刀剪掉花生,再平摊晒干。
晒干之后,再用袋子装起来。
母亲虽然没牙了,但是她喜欢烧稀饭的时候放点花生什么的,她说这样吃才有味道。
老年人就是这样,或许是经历过当年那样的生活,所以对粮食十分的爱惜,对土地什么的珍惜,哪怕是一点点土地,都能够给你种出来花。
小小的院子,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
寒冬的时候,富贵给大姐多打了500块钱,让她买点厚衣服,乡下还是很冷的,又没有暖气,天天手冻得不行。
小时候,大姐每天都要帮忙做饭,那小手每年都被冻得溃烂,那个时候大家都差不多,只是谁的严重,谁的更严重。
大姐的手,就没有好过。
不过现在大姐就说,在厨房里做饭,在厨房里吃饭,屋里很暖和,也不怎么冷。
往往都是到了年底,等到富贵回家后,大姐也就走了,她也得赶紧回家办年货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最后母亲还是走了。
3.
尽管说,这一天早晚会来,尤其是像母亲这样的,经历过一场大病,走是肯定的。富贵在心里也有了很多的心里建设,可真到了这一步,富贵还是接受不了。
富贵和另外两个姐姐,不敢耽误分毫,马不停蹄的往家里跑。
回到家,看到院子里都是亲朋好友,富贵看到大姐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他虽然已经接受这个现实,已经明白这个现实,可是看到已经亲人的那一刻,还是绷不住了。
夜里,他们几个人守灵。
停电了。
白色的蜡烛还在燃烧,蜡泪在桌子上凝固了。
他们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玩手机。
就那么默默的发呆。感觉,有好多年好多年,家里没有聚齐这么多兄弟姐妹了,也感觉好多年,大家没有这么依靠在一起。
葬礼结束后的下午,前来默哀的宾客们都走了。只剩下富贵他们姐弟几个人。
富贵和姐夫们在院子里打扫卫生,三个姐姐在屋里收拾东西。
忽然,三姐抱着母亲的衣服,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大姐看着三姐,抱抱她,也说不出来什么话了。
三姐这些年,没怎么回过娘家,或许这一刻,她在后悔,她在回忆,她在思念母亲吧。
晚上,大家都没走,富贵和二姐夫在厨房里做饭,他们几个人在屋里聊天。
吃过饭,二姐说家里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三姐呢?一直跟着孩子在外面,这次回来,也要回家看看,所以吃了饭也走了。
一下子,家里就没人了。
富贵看着大姐和大姐夫,就问他们要不要走,反正现在也没啥事,如果要走的话,可以开车送。
然而大姐却说不走,她的床,她的衣服都在这,她走,去哪呢?
这几天,富贵一直跟大姐生活在一起。
已经好多年了,没有这么生活在一起。
小时候,大家是一家人,父母做什么,自己吃什么,父母给做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大家都一样。
慢慢的,慢慢的,大家都开始结婚,有了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日子也就忙碌起来。
天南海北的跑,一年到头才回家一次,每次再见到父母,发现他们又老了。
想要停下来陪陪他们,可是工作,生活,家庭,都在推着自己往前走,根本就停不下来。
富贵回忆,父亲刚去世的第一年,他那个春节想要在家多陪陪母亲,可是手机不停的响,老板不停的催。
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
不回去,别说没钱,工作都没了。
所以啊,有时候说老家才是家,可是老家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父母的面,越见越少了。
母亲的头七这天,几个姐姐又来了。
过了头七,基本上没啥事了,大姐说,再有别的事,她会和大姐夫过来处理,他们该干嘛干嘛去。
下午,富贵锁了门,把钥匙给了大姐,他也要回去了。
大姐看着富贵,一直在控制着情绪“弟啊,要常回来,家里还有个姐呢,别忘了你大姐啊。”
说着说着,大姐哭了,富贵也哭了。
二姐三姐也曾说过,父母不在了,姐弟间要常联系,尤其是富贵,要回家,因为如果富贵不回家,他们做姐姐的,就没有理由回娘家了。
到了这一刻,富贵也明白了,什么当年父母一定要有个儿子。
或许,儿子不是用来养老的,而是给姐姐们撑门面的。
老家父母没了,但是只要弟弟还在,那就可以经常回娘家。
富贵想到这,对大姐说,老家,肯定会经常回的,没有父母了,大姐就是长辈。
常年在家,不管在外多忙,都要回家看看。
备注:网图,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