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葬礼结束,我看到另一个忙碌的发小,那晚我辗转反侧睡不着!
下班回家的路上,冻得哆哆嗦嗦,这个时候,手机响了,海刚接了电话,却愣在了原地。
电话是海龙儿子打来的,那头说人已经走了,问海刚这几天有没有时间回家参加一下葬礼,毕竟海刚和海龙两个的好,村里人都是知道的。
电话挂了之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回来了。
好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这次回来,谁也没想到是回来参加发小的葬礼,他以为,发小还能够坚挺几年,谁知道走的这么早,而令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在葬礼上,他看到了另一个忙忙碌碌的发小,那晚,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没有睡着。
1.
前些年,海刚的父亲去世,母亲就被接走了,也有时候母亲会去大姐家住一段时间,他也就更加没有回农村的必要,那个老家,已经好久没有人住过了。
这次回来,尤其是从大路上往小道上走的时候,海刚就回忆到过去的种种。这是一条很长的小路,直通自己的老家。当年求学,他就从家出发,背着被子,一步一步的走在这条路上,大概要走一个小时呢,也有时候海龙会陪着他,送他到公交站,看着他去县城或是大城市读书。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这条路比以前更加笔直,都是水泥路,现在开着车,也只是十多分钟的路程就到家了。交通便利了,但人,却不在了。
他的心情很澎湃,尤其是临近村子的时候,感觉毛孔都变大了,血液都开始奔腾起来。很难形容这是什么感觉,背后也开始慢慢的出汗。
近乡情怯,难道就是这样吗?
发小的家,就在村口,万幸,这不是在村里,要不然的话,海刚都不知道该怎么张口跟村里人说话。当然,这么多年没有回来过,村里人还认识自己吗?
海龙的家门口,放满了各种花圈和挽联,还有不少人在那里忙活着。
进了门,就看到屋里那个棺材,旁边就是海龙的儿子佳明和他的姐姐。
这个时候,院子里已经有人注意到海刚,就连忙上去打招呼,也有不认识他的,就窃窃私语的问,这个人是谁。
话语惊动了海龙的媳妇,她从屋里出来,看到海刚之后,眼泪又开始掉下来了。海刚也不敢相信,他怎么会走的这么急。
其实说起海龙,他走,是必然的,已经在家躺了几年,能坚持这些年,是万幸了,也是不容易的,只是他才50不到啊,还算是年轻的人,怎么就走了呢?
海刚就像做梦一样,不敢相信,自己的好兄弟就这么走了。今后再回这个村子,或许就没有人能够管自己吃饭了吧。
2.
以前海龙的家跟海刚家是斜对面,两个人相差不到3个月,据说当年这两个名字,是村里一个教书先生给起的,他们两家的父母就说,谁的孩子先出生,谁就优先选名字。
他们两家上一代的关系就很好,到了他们这,也是很好的发小。
海龙他们去上学,家长们去地里干活,有时候放学回来,家里没人,又很渴,海龙就让海刚在门口等一下,他回去带点水。
村里的门,大多还是木门,但是一般比地面高出很多,海龙比较瘦小,他扔下书包,直接趴在地上,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很快就钻进去。
他用一个碗,盛了很多水,就在门底下递过来,让海刚喝饱了,再钻出来。
到了农忙的时候,基本上大人们都是疯狂的抢收,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们也要去干活,那天海龙跑过来,送给海刚一个冰棍吃,他说这是他们家一个大爷买的,自己也不舍得吃,就给送过来了。
也有时候,孩子们实在是累,就先回家了。
通常,谁家有饭,孩子们就去谁家里吃。
海刚也有时候在海龙家吃过饭,再去自家门口等着父母回来,海龙就一直陪着他,那个时候村里也刚刚通电不久,但经常断电,海龙比较聪明,就会拿一些木棍烧火,或者拿纸壳子点燃,只要轻轻一吹,就换成了一个火把。
一直等一直等,等到都睡着了,家人们也就回来了。
海刚的父母就把两个孩子都抱进屋里,放在一张床上睡觉。
海龙家院子里有一颗枣树,每年都结很多枣,在那个物资还算匮乏的年代,这玩意可是个好东西,甚至不到成熟的时候,就有村里人过来偷,每次海龙就拿着一个扫把或是耙子,追着出来。
但是人多,你一个人根本就追不过来,追的了左边的人,右边的就过来偷了,往往能把海龙给气哭。
后来海刚就过来了,他们两个人就在树下守着,不让人靠近。
这件事后来被其他的村里发小说了好多年,都说那个时候两个人配合的太好,但就是太小气了。
可不嘛,小孩子,那个时候肯定是小气的。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来海龙就不上学了,他们那群发小里,也就海刚继续在上学。
读初中,是需要到镇上去的,村子离镇上大概有40里的路,很多人都是步行过去,或者谁家有个车,趁车过去。
海龙每次都会送海刚到公路旁边,让他坐公交去上学。
这条路两边都是庄稼,村里人每次看到他们两个,都说两个人去读书,将来一定有出息,但其实,只有海刚一个人去读书,每次把他送上车之后,海龙再回来。
海刚跟他说初中的事情,海龙跟他说村里的事情。
尤其是海刚放暑假的时候,是两个人最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在漫天雪地里寻找兔子的脚印,然后带着狗去追赶,当然,一般情况下,跑一下午,出了一身汗,最后什么都没见到。
不过也无所谓,他们想要的就是和发小在一起,带着狗,在田野里奔跑。
海刚一直在上学,他经常说自己没有孝顺过,家里的农活自己从来没干过,倒是海龙,每年农忙的时候他最辛苦,干完自家的活,还要去帮海刚的父母拉庄稼,那个时候还是驾车子拉,纯人力,拼的全是蛮劲。后来海龙出去打工赚了一点钱,买了一个三轮车,这下干农活方便了很多,当村里人要借车的时候,他总是说,海刚地里的活忙完,才能够借出去。
村里人都说,他们不是邻居,简直就是兄弟俩。
3.
毕业后的海刚,有了不错的工作,很体面,村里不少人都羡慕。他们回来的也少了,只有年底见面。
慢慢的,大家都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事业,也就忙了起来。
渐渐地,海刚也在外定居了,老家很少回,不过他们发小之间,也经常联系。
一直到前几年,海龙得了病,有那么一段时间,人都快不行了,海刚托了人,又帮忙借了不少钱,这才给缓过来,但人,也算是进入倒计时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就走了。
那几年,海刚也面临着重大变故,父亲也病了,没几年人就走了,之后,他干脆就把母亲接走,反正大姐也是在外定居了,这样大家轮流照顾母亲,也就放心更多。
只是这一走,老家是很少回了。
那次临走的时候,海龙还问他什么时候会回来,还能回来吗?海刚还安慰他说,一定会回来的,这里毕竟是老家啊,这里还有发小呢。
但人一旦忙了起来,真的是顾不上那么多,这期间,海刚因为孩子的事情,也回过来几次,每次回来,他都去看看发小海龙,还给他买不少好东西,包括他一直躺着的那个摇椅,就是海刚送的,据说是进口的,不便宜呢。
还有一次回来,就是参加海龙儿子的婚礼,那次他是直接住在海龙家了。他借给海龙8万块钱,如果不是这8万块钱,估计他儿子的婚礼,可能还要往后推迟,可是再看看那苍老的海龙,别说他赚钱了,就是不花钱,已经是万幸了。儿子娶媳妇,他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
作为发小,海刚拿出来8万,借给了他。当时海龙还说要写欠条,给利/息啥的。这个钱一定会还上,不过海刚拒绝了,他说既然拿出来了,就做好了心里准备,至于欠条,也不用写,至于还钱,也没有催过。
海龙病了之后,他们也很少有互动了,不过但凡海刚回家,都会去看看这个好兄弟。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回来,竟然是参加好兄弟的葬礼。
这内心的悲痛,无法言说,这内心的惆怅,更多了一份。
他的那个家,已经很久没人住了,所以这次回来,还是和上次一样,住在海龙的家里,只是,这次的感觉,无比复杂。
这几天,大家都很忙,而在人群中,海刚也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发小树根。
他一直在忙着,不是帮忙抬桌子,就是帮忙拉东西,他一个人闷头做事情,也不跟人说话,如果实在是没事情干,就一个人坐在家门口发呆。
他们这群发小里,树根是最特别的。
树根就是大家口中的守村人。
4.
树根小的时候受到了伤害,从那之后,脑子就不是很灵/光,有点迟/钝,智/力/大概也就停留在当年的那个时候了。
渐渐地,有些人开始远离树根,树根却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每次还笑呵呵的找人家玩。
一直到后来,大家都慢慢的出去打工,他还是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在村里溜达。后来他的母亲就给他买了一只羊,让他没事就去放羊。
当年海刚放学回来,可能快走到村口的时候,就会看到树根在一个河沟,或是一个树下面躺着,他放羊从来都是这样,不在乎什么。
看到海刚回来后,也是比较兴奋,一直要跟他说话,还问他在外面过的好不好。
如果不仔细看,谁知道他智/力/低/下呢?
也有时候,村里的小孩跟他闹着玩,海龙就吓唬那些小孩,让小孩子们赶紧跑。海龙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曾经的发小。
树根很勤快,不管是这群发小里的谁结婚,谁家有孩子,他都是第一个冲过去帮忙的,那个时候在家办喜事,还都是需要出去借桌子椅子,很可能要把一个村的椅子都借过来。
那可是一个力气活,而树根每次都是第一个冲出去,要干活,衣服湿透了,也不觉得累。
邻居们就跟他开玩笑“树根是想娶媳妇是不是?那得好好赚钱啊。”
树根就说“我有钱,我不娶媳妇。”
说完,就从兜里拿出来那些一毛一毛的,他还用一个塑料袋给 装着,放在口袋里。
大家都长大了,只有树根,还在小时候。
海龙说,有时候自己回家,就看到树根在地里干活,他以为那是树根家自己的地,后来才知道,这是人家用一根雪糕换来的,人家给他一根雪糕,树根就跟人家干了一下午的活,衣服都湿透,但依然顶着大太阳干活。
海龙就骗他回家,说只要跟着自己回家,就有很多雪糕吃。
他看着那户人家,又看着海龙,心里着急,手里拿着草,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后,还是海龙拉着他走的。
冬天的时候,村里有下乡蹦爆米花的,树根就跟着那个生意人在村里来回的溜达,一个人给他一点,兜里就装满了。
看到海龙过来的时候,就非要让他往自己兜里拿爆米花。
想想,这都过去几十年了。
现在的树根,头发也开始白了,皮肤黝黑,他在海龙家干着活,没有停着。
或许,他不知道什么是去世了,或许也知道吧。
只是,他的悲伤,没有人看出来罢了。
5.
葬礼期间,海刚跟树根说了几次话,他情绪似乎是很低落,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
树根还问他,是不是以后就不回来了,不回来,就没人跟他玩了。
说实话,这些年,大家不是在外工作,就是已经走了,留下来的,不多,这几年,海龙跟树根还常在一起,现在,老家就剩下树根一个人了。
那晚,海刚辗转反侧,实在是睡不着,他回忆了很久,也想了很久。
葬礼结束后,他也要回城了。
这个时候,树根又过来,还给海刚拿了一点家里的蔬菜,让他带回家吃。
树根话很少,却一直舍不得海刚走,他一直在海刚身边来回的踱步,却没有说出挽留的话。
海刚知道,他是想让自己留下,只是说不出口罢了。
经过一夜的思考,海刚也决定,等以后退休了,一定是回到老家养老,到时候,大家又可以在一起了。
那些曾经出去玩的孩子们,又回来了,只是,人数,没有当年多了而已。
海刚也决定,等以后有时间了,就回家来,收拾一下自己的房子,翻新一下,毕竟等退休回来,不能住一个房倒屋塌的地方不是。
希望吧,希望这天到来的时候,爱的人还在。
你有多久没回老家了?你的发小,现在还有几个在联系呢?
备注:网图,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