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是叛将和渣男,害死汉族妻子同时娶匈奴妻子?可能是历史误会

八公读历史 2024-04-30 06:12:40

李陵是大汉朝投降匈奴的将领,但是少人关注他的妻子,但是她们也曾是真实的存在,也曾见证和亲历过李陵和当时的许多故事。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广为抗击匈奴而死,李陵却投降匈奴,这似乎不能逻辑自洽。

打匈奴是汉武帝的豪情壮志,李陵在武帝面前也是豪气干云,引得武帝大为不满而又野心勃勃。

李陵的信心满满也惹得路博德不满,这天底下难道就只有你李陵、你们李家能打匈奴吗?武帝要路博德作为李陵的后援,路博德就表现得极为消极。

李陵和爷爷李广一样,只会勇往直前地打仗,哪里懂得这些人情世故弯弯绕。

他带着武帝拨给的5000军队,遭遇了匈奴单于的3万劲旅。这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抗,可是李陵差点儿就赢了。

赢在李陵带领将士们的不要命,赢在匈奴对这支不要命的汉军的信息不确定。

他和将士们死命拼杀,又且战且退往南撤,这使得单于以为李陵耍的是诱敌深入的阴谋,汉军主力守在后面,只等匈奴前来钻口袋自寻死路。

危急之下,李陵的打法是可行的。

可是堡垒往往是被内部攻破。李陵手下有个叫管敢的下级军官竟然跑到匈奴告密,说李陵什么阴谋都没有,他的部队快被打没了,匈奴以多对少,再坚持一阵子李陵就完蛋了。

单于乐了,集中火力继续攻击,李陵杀不尽匈奴也突不出重围,万般无奈下只好投降。

如果李陵战死,或者战胜,他的妻子估计都没有机会在对女性惜墨如金的史书上留下一笔。但是这回她们有机会了。

说她们,是因为李陵的妻子不止一个,而是两个,当然是一前一后的两个,古代同时存在的只有一妻一妾或一妻多妾,所谓妻妾成群,指的是群妾。

李陵失败的消息传到都城长安,武帝很生气,你明明打不过却偏要夸下海口,浪费我的感情,也牺牲我的将士。

再说,你输就输了,胜负乃兵家常事,你就该战死,怎么能投降呢?

皇帝的话是诛心之言,墙倒众人推,大臣们都认为他说得对,都附和武帝,力主严厉处罚李陵。

只有那个写史书的太史令司马迁在朝堂上替李陵辩解,说他投降是一种策略,是找机会回报朝廷。

司马迁也是一根筋,这时候还看不到风向,还傻乎乎地说实话,这当然是找死。

武帝就更生气了,气得把太史公的蛋蛋割了。原本是要杀他的,只是司马迁说他要留下一条小命写《史记》。

不然你武帝这些胡作非为哪里能流传后世?

更倒霉的当然不是司马迁,而是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以及家人。武帝听到李陵在匈奴帮着训练军队,更为生气,就把李陵的家族都灭了,其中必然包括李陵的妻子。

李夫人就这样带着孩子被朝廷轰轰烈烈地杀害了,李陵和李家真是个悲剧。

李夫人又没有决策打匈奴,也没有影响老公投降匈奴,她只是远远地守在长安的家中,和同在长安的武帝一样不知情,却因为李陵的投敌而死,还得可怜巴巴地看着所有的家人被一个一个地杀死。

这也是李夫人的悲剧。但是在古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老婆的命运和老公休戚相关,李陵的罪当然要李夫人来受,武帝又不能把李陵怎么着。

后来的李陵又在匈奴娶了一个妻子。表面上看,李陵真是渣男,老婆为了自己的罪责丢了性命,他却移情别恋和别人组建了新的家庭,这足见他不但没有爱国主义,也缺乏家庭责任,对老婆孩子的感情也很淡漠。

但是李陵也许是迫不得已,有难言之隐,比如说,他要是不接受匈奴妻子,就不被认为对匈奴人忠诚,就可能再次受辱丢了性命。丢了性命犹有可说之处,受辱实在是大大滴不妙,士可杀不可辱嘛。

李陵的这次汉匈婚配据说是这样的:

朝廷曾经派人去迎接他回国,使者见到李陵,责怪李陵数典忘祖,竟然帮助匈奴训练军队,不但自己成为祖国的叛徒,还要培养更多的祖国的敌人。

至此,李陵才知道他们家被灭族是武帝对他的误会,实际上帮助匈奴训练军队的是一个叫李绪的汉人,这人在匈奴地位还在李陵之上。李陵自是气得不行,于是杀了李绪泄愤。

李陵自行诛杀官员,在匈奴也是犯罪,单于大阏氏就要处决李陵,李陵只得逃跑。

过了一段时间,单于觉得李陵是个人才,可为匈奴所用,就把女儿嫁给他,封他为右拾王,位在此前投降过来的卫律之上。

可以肯定的是,李陵的匈奴妻子不是等闲人物,而是单于的女儿,在汉朝,他相当于娶了公主的驸马。

这个匈奴妻子叫什么名字,和李陵相处得怎样,几乎没有记载,史书对汉人的媳妇都少有提及,哪里还顾得上一个胡人女子。

但是这个李夫人还有一次亮相的机会。

在李陵投降匈奴前一年,大汉使者苏武在出使匈奴时被扣留。

匈奴对来自大汉的人才都很重视,都希望为我所用,对李陵这样,对苏武也是这样,李陵投降了,可是苏武不管怎样死活不同意投降,匈奴就安排李陵去劝降。

苏武当然还是死活不同意,话也说了,酒也喝了,苏武就是坚贞不屈,把李陵感动也是羞辱得对天长叹:我李陵和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两相对比之下,苏武和李陵的气节高下当是云泥之别。

苏武不降,脾气死硬死硬的,气得匈奴单于就把他赶到天寒地冻的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地区牧羊,苏武牧羊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传说单于给苏武的都是公羊,却要求苏武养出小羊才能回来。单于的目的很简单,天冷你受不了,没吃的你受不了,生不了小羊你也受不了,穷途末路之际,你总会来哀求我、投降我。

可是苏武就是不求也不降,死硬死硬地守在北海。

李陵就要帮助苏武,给他送去牛羊,怕苏武不收,只得安排匈奴妻子给送了过去。

这说明,匈奴妻子也听从丈夫李陵的话,是个夫唱妇随的女子。即便是单于的女儿,也听从了丈夫的意见,破坏了父亲的计划。

苏武对李陵有意见,和匈奴人非暴力不合作,却接受李夫人这个匈奴人送来的牛羊。

这还不算,在北海,苏武还娶了一个匈奴妻子,并生下一个儿子苏通国。

苏武后来回国,后来又派人带回了在匈奴生的儿子苏通国,但是没有提到妻子的事,是朝廷不批准、苏武不同意,还是这个匈奴女子已经不在人世?史书没有给她留下笔墨。

苏武回国时,武帝已死,继位的是昭帝。据说掌握实际权力的大臣霍光和上官桀派来的使者,也希望李陵回国,但是李陵拒绝了,说的是“我已经胡服”了,里子和面子都已经胡化,回不去了。

长安死了他的汉族妻子和家人,是个伤心之地,李陵怎么能忍心回去?

李陵和匈奴妻子生有孩子。要是他真学了苏武,回长安时,要不要带自己的汉匈混血儿子,还有他的匈奴妻子?如果匈奴不放人、朝廷不允许,他会不会把妻儿扔在大漠戈壁?

李陵最后终老于匈奴,他的匈奴妻子当是同样的命运,他们的儿子在拥戴新单于的斗争中被杀。

但是据说他们是有后代的,一种说法是他的妻子是拓跋氏,他们的后裔就成了北魏皇室鲜卑人的祖先。这个说法缺乏充足的史实依据。

到了隋朝,一个叫李穆的人被隋文帝封为太师,他自己说祖上是李陵。

但是匈奴人没有族谱,是与不是都由得他自己说。

到了唐朝时,一只来自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部落千里迢迢回归中原,得到唐太宗的接见,他们禀告太宗说,自己是大汉将军李陵的后人,和皇帝陛下都是李氏家人。天可汗听了很是高兴。

据说黠戛斯人大部分是赤发绿眼,只有回到唐朝的这个分支是黑发黑眼,分明有汉人的血统。

如果黠戛斯人说的不假,他们当是李陵和匈奴妻子的后代。李陵和匈奴妻子是古代民族融合的典范。

正如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时所说,作为军人,李陵情急之下投降敌人,虽然不对,但是他确实是迫不得已,而且还想着寻找机会回归祖国。

李穆和黠戛斯人还敢于自认是李陵的后裔,不以李陵投降匈奴为耻辱,说明他们并不认为李陵是真正的变节,而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即便当时对他恨得牙痒痒的武帝,后来也悔悟过来,觉得杀错了人,逼反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

人死不能复生,受刑的太史公司马迁身体和心理也不能复原,只是飞将军李广和孙子李陵确实不应绝后,但愿那些传说都是真的吧。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0 阅读:8
八公读历史

八公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