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企高管与行政官员交流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比如从矿业集团到地方。
这些人比较多,通常是正厅级转地方的比较多,他们在企业做出一些不错的成绩,对经济的有一定促进作用,“由企转政”。
这类人比较有名的而且曾经讨论过的包含了毛小兵、彭国甫、周永康、李秋平等。
国企领导转政府干部,难不难呢?
当然这并不容易,对一般员工来说,这并不亚于自己去重新考个公务员,要求高。
企业转行政,其门槛通常是副处级,所以当初李秋平转行政也就没太多人关注了。
咱们看到的也都是众多国企中的少数人,国企转行政的比率相对较低,但转过去的收获不低,是领导职务,调任程序复杂。
大家知道难度不低就行,具体有人办理。
当然,有人来就会有人往,有一些长期在机关上班的人,也存在去企业任职情形。
只不过,这些人有些会犯错,好端端为什么要去国企呢?最后倒下者的不在少数。
这些能够顺利切换者,有的是高管,不能称作为官员,这后面的管理方式比较大。
有人说,就按照职务高低来看,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完全正确的,得具体看。
大大小小的国企有46万家上下,有大的也有小的,之间的差距也是“天下地下”般。
作为官员,比如党内职务,这些级别高的是由省委甚至是中组部考察任命的,那这样在企业的高管,自然和高官是一样的。
他们在组织的名单上,地方有需要时,被要求担任政府职务是不能推辞的,也就程序上流程了,比如上会议讨论,经过表决后,到地方任职也就红头文件的事情了。
一般高管,是愿意去当官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尽自己所能,去为人们做点实事。
也有一些,看起来比较大国企高管,看似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任命在国企,辞退也是在国企,这意味他就是企业内部人。
职权再大,也是一名合同工、自由人。
走出企业的门口,就是一名稍微不同的有钱人罢了,离体制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
讲了这么说,其实就集中在一点!
也就是“干部“的管理权限。
谁管理就是谁的人,在国企按照企业管理招聘的一些职务,没有组织部的参与,那就不能以“官员”自居,是官是商看管理。
可能管理权限一般人看不到,不过纪委通报是对外公开的,国企高管被中纪委或是地方纪委查办者,那就是落马的“高官”。
有的企业一把手能与省部级官员平起平坐,有的见个县长都要请示汇报绕道走。
是官是商,也不必过于在意,各有各的使命,官把握政治方向,商促进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