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之后养生导引术的高峰:孙思邈《千金方》养生功法

卫昌国学说说 2024-12-12 15:00:50

我发现不少朋友太迷信具体的功法,好像学了某个功法就一定能成功一样。

君不知,同一个老师教,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个样本。

完全不存在某个特殊功法,学了就能成功的。

更重要的是,

学习养生功法,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一些动作功法、套路,或者某个秘法,

而是需要对于养生有全面的了解。

可以说,身心两个之中,心更重要。

古人说养生,多用“养性”,如陶弘景先生《养性延命录》,如孙思邈《千金方》27卷“养性篇。”

道家也说“性命”同修。

因此,学习养生导引术需要研究两个高峰:

一是陶弘景,系统阐述了养生导引术功法;

二是孙思邈,发扬了陶弘景以来的导引术和吐纳法。

但因为孙思邈以大医著名,其养生导引术在《千金方》中篇幅很短,其重要性被重视不够。

毫不夸张地说,后世宋明养生法门都不出孙大师《千金方》记载养性篇。

《千金方》第27卷系统记录了孙大师的养性八篇。

一、孙思邈养性第一篇:总纲

孙思邈认为养生的核心在“养性”。

孙思邈认为:“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简单来说,养性是综合心性的修炼,是日常的修行,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某一种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德”(德不是伦理道德哦,是道之应用)。

孙思邈又引嵇康说养生五难:“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

具体操作上,则应按《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数,食有常節,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勞,能形與神俱。”

孙真人还重视房中对于养生的影响。

合于道的关键在于不“自伐”,“凡言伤者,亦不即觉也,谓久即损寿耳。”

孙真人总论按摩导则引用葛洪《抱朴子》“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知治身則能治國也。”

讲,“神”如君,为引导;“血”为臣,如管理;“气”如民,遍全身。

所以要“安身”、“惜气”。

二、孙思邈养性第二篇:道林养性

道林养生则是古代道家具体养生之法,主要有二:

一是少思少欲;

二是吐纳存想。

少思少欲扩张来就是:““故善攝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慾、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也。”

这也是陶弘景“养性”中最强调的。

总结而言,就是身体不常疲乏,精神内守不外驰。

当然,吐纳存想则是恢复身体和精神的方法,孙思邈介绍了黄帝观想法。

“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

以及吐纳法:

“於每旦初起,面向午,展兩手於膝上,心眼觀氣,上入頂,下達涌泉,旦旦如此,名曰迎氣。常以鼻引氣,口吐氣,小微吐之,不得開口。”

这里包含两种方法,一是迎气;二是鼻吸口吐的吐纳法。

三、孙思邈养性第三篇:居处法

古人重视居处方法,其实也这是《黄帝内经》所讲“合于术数”。

陶弘景和孙思邈都讲了很多,其实不少内容与现代科学常识不谋而合。

1. 室不漏风:“凡人居止之室,必須周密,勿令有細隙,致有風氣得入。”

2. 室内干燥:“所居之室,勿塞井及水漬,令人聾盲。”

3. 常避外邪:“逢大飄風暴雨、震電昏暗、大霧,……宜入室閉戶,燒香靜坐,心以避之,待過後乃出。”

4. 寒湿有度:“沐浴必須密室,不得大熱,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又说,出汗后不要洗澡等等。

5. 心常舒畅:“有不快即須早道,勿使隱忍以為無苦。”

6. 常备良药:“居家及遠行,隨身常有熟艾一升,備急丸、辟鬼丸、生肌藥、甘濕藥、丁腫藥、水銀、大黃、芒硝、甘草、乾薑、桂心、蜀椒。”

四、孙思邈养性第四篇:按摩法

孙思邈导引按摩法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天竺按摩法;

二是,老子按摩法。

其实两者有类似之处,言天竺是因为唐时印度瑜伽导引法传入中国,和古代导引术有很多类似之处。说是天竺其实是总结了天竺导引和中国古代导引相通处。

这非常值得当代研究养生导引者借鉴,养生导引不是越复杂越好,更不是融合越多越好。

1. 天竺按摩法

记录18种简单导引按摩法,都是非常简单直接的方法。

如:“兩手淺相叉,翻覆向胸。”两手交叉按向胸。

如:“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如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只是未强调站桩姿势。

又如:“作拳向前築,左右同。”如八段锦“怒目攒拳增气力”。

又如:“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 ”这是“五禽戏”虎戏的部分动作。

2. 老子按摩法

老子按摩法则更简单,算是总结陶弘景以来导引术诀要,记录有40多种导引法。

如:“兩手空拳築三遍。 ”

又如:“虎據,左右紐肩三遍。”

如:“兩手相叉頭上過,左右申肋十遍。”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

如:“兩手抱頭,左右紐腰二七遍。”如八段锦“五劳七伤向后瞧”。

如:“兩手攀頭下向,三頓足。”如八段锦“双手攀足固肾腰”。

四、孙思邈养性第五篇:调气法

主要有调息法、吐纳法、六字诀深化,后世六字诀的详细解读多源于此。

1. 彭祖调气法:

方法一:正卧调息法:“正身偃臥,瞑目,閉氣於胸膈中,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

其实是练习微呼吸,这个方法不讲究闭气。这个方法适合仰卧,也适合端坐和盘坐,不要局限于形式。

方法二:吐纳法

早晚,“面向午,展兩手於腳膝上,徐徐按捺肢節,口吐濁氣,鼻引清氣。凡吐者,去故氣,亦名死氣;納者,取新氣,亦名生氣。”

可用打坐法和站立法。吸清吐浊。

然后做导引法。

“良久,徐徐乃以手左托右托、上托下托、前托後托,瞋目張口,叩齒摩眼,押頭拔耳,挽髮放腰,咳嗽發揚振動也。”“然後掣足仰振,數八十九十而止。”

这是类似八段锦双手托天、调理脾胃单举手,叩齿、按摩法。

再做禅观法:“仰下徐徐定心,作禪觀之法,閉目存思,想見空中太和元氣,如紫雲成蓋,五色分明,下入毛際,漸漸入頂,如雨初晴,雲入山。”

这是观想法。

2. 六字诀呼吸法

这是《养性延命录》六字诀更详细的解读,但关于心“吹、呼”方法与陶弘景相反。

孙思邈记录为:“若患心冷病,氣即呼出;若熱病,氣即吹出。若肺病即噓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唏出,若腎病即呬出。”

可能是后者记录有误,也可能是不同理解。隋代《诸病源候论》中也有不同注解。

《千金方》首次提出“大”和“细”法。

“冷病者,用大呼三十遍,細呼十遍。呼法:鼻中引氣入,口中吐氣出,當令聲相逐,呼字而吐之。

熱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細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當使字氣聲似字。

肺病者,用大噓三十遍,細噓十遍。

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細呵十遍。

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細唏十遍。

腎病者,用大咽五十遍,細呬三十遍。”

五、其余三种养性法略说

孙思邈养性第六篇为服食法,主要记录各种服食方,如黄精、天门冬等,还有酒方,如枸杞酒,不展开讲解。

第七篇为“黃帝雜忌法”,主要是讲生活禁忌,这也是不少后人诋毁孙思邈的证据,说有迷信嫌疑。如“清旦常言善事,勿恶言,勿闻恶事”;又如“勿向西北大小便。”

真人大爱后人并不知,此处不解释。

第八篇为房中,因审·核原因也不展开。

欢迎交流。

卫昌国学

2024年12月

0 阅读:42

卫昌国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