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上的来客》扑朔迷离的故事发生地点,隐含着什么样的秘密?

文学私秘 2023-04-05 23:16:15

1963年公映的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电影曾经有过的高峰。

电影里的叙事节奏的精准拿捏与没有一句废话的台词设计,即使到今天依然值得后来者学习。

而令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中国电影曾经有过的戏剧化呈现情节的风格,在当下的中国电影里,却被弃若履了。

前几年,印度电影以《摔跤吧!爸爸》进入中国影院,掳获了中国观众的目光,实际上,比较一下,印度电影多少年来始终坚持了自己的传统,专注于人物的刻画与戏剧性冲突的设置,从而使电影依然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与人心的隐秘揭示而横扫六合,所向无敌,

印度电影的长处,恰恰可以看到在《冰山上的来客》里明晰地存在着。

那么,《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发生地点是在哪里?

其实,在《冰山上的来客》电影里,隐藏着更多的历史信息,只不过电影公映版,作了极度的简化,电影里的“冰山”仅仅提供了一个背景,但这一背景具有的历史信息,却在电影里,基本给隐藏得一丝看不见了。

但是,我们注意一下,电影在从剧本到拍摄的流程嬗变中,却能洞见到更为复杂的背后隐情。而这一种事关《冰山上的来客》的核心主旨的递进式的变化,却很少为研究者们所关注。因此,我们不妨趟一趟这一部电影的变化流程。

首先,我们会发现,最后以《冰山上的来客》成片形式亮相的这部电影,根据其内容的微妙差别,共有四个不同的版本。

这四个版本分别是:

版本1:《冰山上的来客》原作者白辛的初稿(见1999年版《吉林省五十年文艺作品选 (1949-1999) 2:电影卷 2》,这可能是白辛的最早发表的剧本,但没有找到原剧本,故以此版本代替。)

版本2:《冰山上的来客》原作者白辛的定稿(见2005年出版的《乌·白辛文集》,这种确定,是源于第2版,较前版有较大的修改与模糊化处理,而这种模糊化,只能反映的是修改稿的特征)。

版本3:《冰山上的来客》的改编者也是导演赵心水的剧本。

版本4:《冰山上的来客》的最终电影版。

比较一下,这四个版本,在关键的信息点上,都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版本3,也就是《冰山上的来客》的电影剧本中,阿米尔带给杨排长的信的内容如下:

“关于一群民族败类潜入金沙川一事的汇报,总卡已收到。金沙川虽在我国境内,但为了与邻国友好相处,总卡决定不去金沙川剿灭此股匪徒。如他们公开进行武装越境,总卡将视情况另派部队支援你们。望你要特别注意侦察一个代号叫做“真神’的匪首……”

再看看电影里这一封信,我们可以在镜头里看到有一张这封信的近景镜头,内容却是完全不同的:

——流窜在萨里尔山区的国民党残匪,趁美帝侵朝战争之机,蠢蠢欲动,企图出山叛乱。望你们加强萨里尔山口的警戒,待时机成熟,予以一网打尽。据分析,你们驻地附近很可能有潜伏下来的匪特,望提高警惕,加强与当地群众的联系。

特此通知

指挥部,6月5日——

是不是发现,这一封信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版本4也就是电影版里出现了“萨里尔山区”,说明了冰山的具体位置。

那么,“萨里尔山区”是什么地方?

“萨里尔山区”其实就是帕米尔高原,也就是电影表现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所在的高原位置。

帕米尔高原

那么,在版本3里提到的“金沙川”是在什么地方?

这版本也就是赵心水改写的电影剧本里,对此通过剧中的班长,作了说明:“金沙川虽在我国境内,但为了与邻国友好相处,总卡决定不去金沙川剿灭此股匪徒。”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会进入到稍稍有一点烧脑、甚至可能会有絮叨感的前因后果的介绍,如果没有耐心,读起来,比较费力,也很吃力。如果没有耐心的读者, 就大概了解一个意思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如此这般地可能会有累赘感地介绍这些老电影的秘密,正是为了揭开一部电影编创时的不断修改过程的每一个考量,以及各方的力量对于电影施加的影响。

了解电影里的这种内容的变化,必须追溯到《冰山上的来客》的原著作者白辛的人生经历,以及构思《冰山上的来客》的原初创意。

我们在白辛的长子白一的回忆录《乌·白辛轶事》中,可以看到《冰山上的来客》的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哪里。

这篇文章中写道:

——帕米尔有一哨所,排长叫杨光海,祖籍黑龙江,当年张学良将军率军到西北的时候,随父母到了宝鸡,长大了参加解放军。他的哨所前有一条山谷,当地的塔吉克人称为“人熊沟”,传说里面不仅有凶猛无比刀枪不入的食人猛兽——人熊,还有人不进不起的可以卷起拳头大石头的风暴。塔吉克人从不饮用“人熊沟”里流出的水,因为那水会使产妇生下畸形婴儿。

那时我国还没有力量对高原地区进行边境勘测,杨光海的地图上也就没有这条“人熊沟”,因为是未定国界,又是塔吉克人的禁地,所以上级也禁止杨光海进人“人熊沟”巡逻——

从这个介绍里,可以看到《冰山上的来客》里的杨排长是有真实的原型的。

而这个“人熊沟”禁止杨光海带领的边防军进入,与《冰山上的来客》的版本3里的总卡指令有着相同的口吻。

因此,可以看出,《冰山上的来客》的原著作者白辛,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设计了《冰山上的来客》的基本地理框架。在白辛的原创剧本也就是《冰山上的来客》的版本1里,他设计了一个叫“乌唐青土邦”的特别地域。

在白辛的原创剧本也就是《冰山上的来客》版本1里,这样介绍这个后来在版本3里改成“金川沟”的“乌唐青土邦”:

——阿都拉:“乌康青是万山丛中的一个土邦,它四周布满了冰山雪海、悬崖、峭壁,只有东面一条峡谷,连接着我们的国境,敌人要想从我们的国境线外直接插进乌康青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杨光海:“可敌人的目的要是准备在乌康青扎根站脚建立特务基地呢?”——

可见,在白辛的最初设想里,敌人是在这个边境附近的“乌康青”里建立特务基地。

这个特务基地里的敌人,进入国境,第一道必须通过“无名沟”,然后进入第二道关卡“人熊沟”。

这样,自北向南的顺序,可以在版本1 里的这一段介绍看得很清楚:“部队自制的草图上,标志着国境河流、冰山、无名沟、人熊沟、独立家屋、乌康青沟…”

这是版本1,也就是白辛的最初剧本里的内容,到了白辛的修改版本,也就是版本2里,白辛删除了“乌康青邦”这个概念,不提“土邦”了,而是换成了一个纯粹的地名“乌金沟”,其用意也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减少边境处的政治实体的介绍,而是突出了地理位置属性。这样,敌人不是躲在“乌康青土邦”而是在“乌金沟”。

在版本2里,敌人是从“乌金沟”出发,进入国境,第一道沟依然是版本1里的无名沟,然后进入了第二道沟,名叫“黑熏沟”,也就是将版本1里的“人熊沟”给换成了“黑熏沟”。

《冰山上的来客》导演接手这部电影之后,意识到了白辛原创剧本中存在的问题,对白辛的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设置。

我们可以从赵心水导演笔记中的记载看出对原作剧本的具体修改设想:

——1、把以新战士阿米尔(即原剧本的司马宜)为主角改成以杨排长为主角。突出对敌斗争。削弱了司马宜与阿依仙姆叙旧的场面,增加了冰洞冰死一班长的情节。其他情节也相应做了修改。

2、原剧本是一个四角恋爱。为此删去原文学剧本中的新娘子,把她与假阿依仙姆合并为一个角色,删掉一些吃醋妒忌的场景。

3、为了突出杨排长的智勇,把对手加强,重新安排了一个扮奴仆的阿曼巴依。

4、为了加强主题思想的厚度,接受军区的意见,把“东吐耳唭嘶坦”的余党加了进来,把假扮奴仆的阿曼巴依设计为“东吐耳唭嘶坦”的总理。删去英国特务。

5、在结构上尽量解决原剧本中某些不合理的“糊涂性”。

剧本完成之后又广泛征求意见,遵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意见,把比较敏感的“东吐耳唭嘶坦”的情节拿掉。——

这是对电影的人物设定进行了改变,对地理环境也相应地进行了改换。

这就是把原作的具有真实地理原型的“人熊沟”,在换成了“黑熏沟”(黑熊沟的谐音),再次换成了“金川沟”。

而到了电影里,连“金川沟”也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不再提到这一地理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辛的原作中,敌人曾经冒充“人熊”,进入我军哨卡。

这变相地把传说中的帕米尔“雪人”,描写成了特务制造的假象。

我们可以在刊发在《自然之谜》第20辑(1985年版)的由周国兴撰写的《帕米尔“雪人”踪迹的探索》一文中,看到白辛与“雪人”的关系:

文中写道:

——我国对“雪人”的报道,是1958年《北京日报》的一则消息。这则消息叙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白辛的遭遇,说是他在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附近6000米高的冰山上,曾看到人形动物,推测可能是“雪人”。文中还提到在与阿富汗交界处有条“人熊沟”,是野人活动的地方。——

这是白辛对于中国生物学的一个资料提供,但同时,白辛还把这种生物学上的发现,用到了反映敌我交锋的影视创作中,直接体现在《冰山上的来客》的剧本中。

在周国兴的文章中,对白辛提到的“人熊沟”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

——瓦罕吉里是一条沟通中阿的狭长河谷地带,翻开新疆地图,在西部边境上可以看到一个蚓突状地带,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苏、阿、巴接壤,据说这条山谷里野生动物很多,特别是狼、熊、雪豹和盘羊。白辛同志所提及的“人熊沟”是否在此不得而知,猜想也可能在此。——

周国兴未能确定白辛所说的“人熊沟”就是他所说的中阿边境处的“瓦罕走廊”中。

如果是这样的话,《冰山上的来客》中提到的国境线,就是在瓦罕走廊的位置。

但是,结合白辛原作的描写,“人熊沟”显然不在周国兴文中提到的瓦罕走廊的位置。

我们找来白辛《冰山上的来客》的原作,也就是版本2。在剧本的开首,这样介绍故事的发生地点:

——故事发生在1951年。

在帕米尔高原,公格尔山南麓的冰山雪海之间,有片一马平川叫做“苏巴什”的戈壁。这辽阔的戈壁上铺着一层深褐色的细沙,每当太阳从高耸透明的冰山顶上爬过来,戈壁便像海水一样闪着光,所以过路的旅人都称它冰山里的海洋——

这个位置,应该是在今天的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交界处,而在电影表现的1951年,这里是中苏边界。

在赵心水的电影剧本也就是版本3里是这样界定“金沙川”的:

“金沙川——背靠冰山银峰,面对塔哈尔的小戈壁,古老残破的礼拜寺是唯一的建筑物。礼拜寺附近散落着几座牧人住的毡帐棚。”

电影的发生地就在公格尔山的南边戈壁上

这里的“塔哈尔”在白辛的原作中也出现过,在原作的语境中,就是卡拉放牧的地方。

白辛的原作剧本里有这样的台词:

——尼牙孜:(金雁)“飞过冰山就得落在塔哈尔,那里有一片肥美的水草,五六家塔吉克牧人……”

战士司马宜(即电影里的阿米尔):“飞过冰山离国境还有多远呢?”

尼牙孜:“一胯子,毛驴也就是半天的路……”——

这个“塔哈尔”是靠近边境的一个放牧的地方,实际上,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就是电影里特务逃往的国境处的“三不管”地带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建立特务基地,寻机进入国境,进行他们的反动活动。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白辛原作到电影拍峻之后的情节的巨大变动,但其中的一个核心情节是没有变化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冰山上的来客》里的敌人所在的方位,在原著的设定中,是在一个处于国境尚不明确的地带,就是白辛原作中的“乌康青土邦”,后来白辛在修改版里,对这个“土邦”进行了弱化,改成了一个比较模糊的“乌金沟”地名,到了赵心水改编电影的时候,在剧本里,把这个地名改成了“金沙川”,到了电影实拍版里,将这个“金沙川”进一步模糊处理,直接名字变没有了。

在电影里的语境下,敌人好像是在冰山上,是从冰山上下来的,但是结合原作的构思,敌人实际上是在冰山外面的国境线附近的“无主地带”(上级不准杨排长上进入那个地区),敌人翻越冰山,潜入我国,必须经过电影里也有的塔吉克老人尼牙孜的独立家屋。

所以,白辛的原作剧本里,敌人派来了女特务假古兰丹姆,在一场假枪毙的铺垫后,成功地被塔吉克老人收为养女,进入了塔吉克老人的家中,成为敌人里应外合的一个重要的潜伏点。

按原剧本的构想,真古兰丹姆回归真实身份之后,还有一段协助杨排长引蛇入洞的情节,她冒充女特务,在尼牙孜老人家的“独立家屋”的屋顶上,向从境外进入国内的敌人发出信号,从而把敌人一网打尽。在白辛的原作里,真古兰丹姆有更重要的作用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辛的原作中,还交代了真古兰丹姆的父母的情况。不过,在版本1与版本2里,真古兰丹姆的父母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在版本1里,真古兰丹姆的父亲“参加过三区革命让特务江得拉用马拖死了。”

到了版本2里改成了其父亲“参加过反对盛世才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让特务江得拉用马拖死了”。

到了赵心水的电影版里,对真古兰丹姆父母的英雄经历直接进行了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在白辛的原作中,有着更为切近真实地理风貌与历史记载的人物设置,但到了赵心水改成电影之后,对地理进行了模糊性处理,把原作里的真实的地名,都给模糊化了,同时对一些繁复的历史事件进行了简约化处理。

实际上,我们今天回顾《冰山上的来客》的背后的秘密,可以看出那一片地域的历史风云的前世今生,正是电影里积蓄了如此众多的历史的层累,才使得《冰山上的来客》的背景如同那在镜头里始终亮出自己身姿的冰山一样,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与厚实的光耀。

11 阅读:3395
评论列表
  • 2023-04-06 18:48

    四零、五零、六零和七零,四代人的经典记忆

    不会开车的老司机 回复:
    80+
  • 海海 10
    2023-04-06 13:05

    经典中的经典

  • 2023-04-06 16:40

    里面的歌曲更经典[点赞]

    燕赤侠 回复:
    雷振邦!真正的音乐人,为了《冰山上的来客》去新疆采风,居然写出了新疆风情的插曲。为拍《五朵金花》又去云南采风写出附合民族特色的经曲音乐
  • 2023-04-06 22:19

    所有的都是经典

  • 2023-04-07 06:01

    阿米尔,上![笑着哭]

  • 2023-04-07 06:16

    过去的影视实景多,演员用心多,服装道具真实感多,而现在用的是千年不变脸的明星,穿的是租借的剧服,呆的是剧组扎堆的影视城

  • 2023-04-07 00:10

    考究!

  • 2023-04-07 00:15

    可惜这样高水平的中国电影再也看不到了!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