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的意义何在?
作为我个人,屋内有一半书,都没有阅读过。
没有被买书人看过的书,就像一道原味,没有被碰过,那么,它仍是一道原味。
而读过的书,对于买书人来说,就是一道残渣。这些书,不过是消费过了的剩余形式。
这就是书的优点。一般消费品,消费完了,它的本来形态就没有了,而书不同,它被阅读过就相当于被消费过,但它的物质形态仍然原封不动,丝毫无损。
所以,我们十几年前买过的电风扇、电视机、电脑,又有哪一个存留到今天?用了一个几年,就扔了,连残渣都没有,但书不同,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书,依然保持着当初的模样,发挥着它的不曾丝毫减色的作用。
所以,个人感觉,不要纠结于书的未来去向。这些书,比所有的消费品来得更为悠久与珍视的地方,就是它们历久弥新,如同当初买它的时候一样,完好无损。这些书如果被阅读过,那么,它就化成了买书人的精神营养。营养被吸收进了记忆与血脉,那么,何必还要计较这些提供了营养的原生态的书籍的去与留?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无从知道我们读书时需要哪一种营养,所以,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储备,保证基本的营养供给底盘,这就是我们买书的目的与动机。
所以,保持一定的存书量,是读书的一个具有价值意义的前提。
而正是凭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不断地理直气壮地买书,大言不惭地逛书摊,寻觅那些看起来知名、曾经耳闻但却没有阅读过的书,然后,便用我们能够承担得起的支出,把这些书搜罗进自己的书房。
我们对这些书,就是把它们当成一件消费品,吸收其营养,只要它们被阅读了,融入了我们的思维与思绪,那么,这些书,就是发挥了它们的应有价值。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拥有这些书,但是它们会在另一位爱书人那里,重新回归它们的没有任何丝毫减弱的营养成色,再一次充当可以被完美吸收的营养源。
最近,因为阅读《西游记》,便把家里过去断断续续搜罗来的有关“西游”的书,都翻了出来,试图进行一点系统、全面、立体的阅读。
目前,手里已经有了《续西游记》,这是岳麓版的书,之前是在新华书店,以半价买来的,一直放在书架上,蒙尘惹垢,因为当时连《西游记》都没有认真读过,自然不会读进《续西游记》。
况且,《续西游记》的文笔真的不怎么样,更像是文人写的缺乏世俗趣味的书,读起来寡然无趣。岳麓版的这本书里错字还特别多,所以,之前一直对岳麓版的书心有余悸,当年买它,肯定是看中它便宜,但是在版本选择上,岳麓版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还有一本董说的《西游补》,薄薄的一本,但是也没有读完,甚至没有读懂。这次把它翻出来,企图把它读毕,体味它在文学史上甚高的评价是否名符其实。
这些算是我所拥有的《西游记》相关书籍的底盘吧。有了这一些底盘,对没有的书,便可以把它们零打碎敲地扒拉进自己的书柜了。
最近,就从旧书网上购买了一本《后西游记》,春风文艺版,买到手,还是挺新的,看样子,也没有人阅读过。对于前任的此书拥有者来说,它没有启封,而不管它是否被阅读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道原汁原味、没人用过的食材。
又买了一本《四游志》。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八仙过海”的故事来源,发现这本书真的没有一家出版社认真地整理过,也许是这本书真的不怎样,但是出版社的那种趋炎附势的嘴脸却可以烛照得一览无余。
有了这几本书,觉得大体把《西游记》相关的书籍都搜罗到位,可以从容地、稍微纵深一点讨论到《西游记》的价值定位问题了。
但还希望能找到一本文学史上每书必提的《西游记》杂剧。旧书网上也有,查了一下,好贵。
在家里的书架前闲逛,看到一本《全元曲》上册,拿了下来,随手翻了一下,竟然在里面查到了《西游记》杂剧。
这也是这本厚厚的《全元曲》首次被我抽出来,认认真真地细读其中的一个章节。
《全元曲》上册是当年逛新华书店时从特价柜台买来的,上下两册标价118元,但当时书店里只有一本上册,价格59元,因为是半价书,当时实付的价格是29.5元。
《全元曲》上册主要是搜集了元曲剧本,下册是元曲作品,不知为什么这一套书,只剩下了一本上册,当时购买的原因,是看到上册里搜集了很多知名的元曲剧本,暗忖将来有暇读一读名闻遐迩的这些著名的元杂剧。但是,这本如同辞典的《全元曲》,却从来没有耐心地读过一回。
这也算是属于书的底盘配置吧,而现在看来,这种配置,支撑了今日读书的顺畅进入“下一步”。
现在在旧书网上查一下,《全元曲》下册的价格是83元。看样子,这本书至少在网络上是保值的,但估计也是有价无市。
前一阵子,曝出上海的一位老教授留下一堆书,无人问津,这是一个读书人最终的收藏物的命运归宿。但是,正如我们上面所说,一个人一生中的消费品无数,但是能够原样保留下来、丝毫无损于它的价值的也只有书籍而已。
这是书籍的荣耀,而不是它的悲哀。
老教授享受了这些书,而在他的精神殒灭之后,留下的滋养了他的精神的书籍还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去哺养另一个对这份营养乐于接受的人,这就是书籍才具有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与价值所在吧。
读书人由此看来是幸福的,值得得瑟的,而不是自怨自艾的。书籍,是一种继承,是一种传播,而不是一种断舍离里的遗弃与伤感。